《语录》编发始末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6 浏览:5956

六十年代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图书是中国的一本小红书――《语录》.据报载,仅“”几年之内,国内外就出版了用五十多种文字印成的五百多种版本,总印数为五十余亿册.在当时,全世界三十多亿人口,男女老幼人均1.5册有余,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书”.

而今,时光已逝去三十余年,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她对《语录》仍怀有极特殊的感情.是她最早提议并亲手编辑出版后来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语录》,这本小红书记载着她的辉煌、她的艰辛与苦涩.她就是《解放军报》社已经离休了的编辑――田晓光.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参与编辑出版《语录》的全过程:

的语录怎样变成《语录》

林彪接替彭德怀的工作以后,首先在全军掀起了学习著作的运动.1961年4月,林彪在部队视察时,明确地指示:为了使战士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得到思想指导,《解放军报》应当经常选登的有关语录.

我当时在军报资料室负责马、恩、列、斯、毛语录卡片资料工作,为报纸选编语录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头上.在社里每天下午的编前会上,了解第二天报纸的宣传中心,负责提供有钱对性的语录.


说来也是很巧的.一次《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同志,带领人马到几家报社参观取经.在《天津日报》社,唐平铸发现他们资料室的同志将语录中可以独立使用的文字,即后来说的“语录”,做成卡片,分门别类地排成专题目录,为编辑部门查找、引用、校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对我们军报刊登语录来说,太用得着了!唐平铸指示我们派人去用最快的速度全部抄回来.由我负责重新整理,按我们设的专题重新排列,并把我们以前积累的充实进去.最后又做了校订.

有了这套专题目录,为报纸提供语录的工作开始得心应手了.后来的《语录》,就是在这套目录基础上选编的.

语录天天见报后,部队里反应热烈.当时军人文化程度不高,战士多数是从农村招来的,有初中文化的就算是知识分子了,让他们直接学习的原著有困难.而我们当时摘编的语录均是著作中最简洁、最通俗、最精辟地讲出道理的语言,战士们一看就懂,一讲就明白.这样,学习语录,战士们既学习了政治,又学习了文化,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林彪对他提出的语录登报的事也是很得意的.1962年,在扩大的工作会议上,林彪讲:《解放军报》经常按照当时的需要,把的语言摘出一部分登出来,底下也表示欢迎.

鉴于当时这种情况,我向报社领导提出了要为部队编一本《语录》的想法.领导上十分赞成,但说要请求一下.

1964年第一个黎明,第一本《语录》问世

1963年12月20日,唐平铸去参加总政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把我们建议编一本《语录》的意见带了上去.

一天,唐平铸突然给我打来,说总政领导要我们编一本《语录》,作为会议文件下发.并要求在会议结束前,征求各位代表对《语录》的意见.

我接受了这项任务.时间如此紧迫,必须争分夺秒.我一放下,立即拟定了编选计划,送报社领导批准后,马上投入了工作.

为了保证如期完成任务,领导上又调了一位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同志帮助我一块儿干.我那时虽也才三十多岁,但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我的家不在报社,为了工作方便,我住到了报社,夜以继日地苦干了一个星期.我们采取编一个专题发排一个专题,排一个专题校一个专题的办法搞突击,但仍觉得速度慢,最后我们索性搬到了印刷厂里办公,一边编,一边排,一边校,一边印.

1963年,我国经济开始复苏,餐桌上也能见到点油腥了.这年除夕也显得比前两年诱人,我的四个孩子,两个在学校住校,两个在幼儿园住托,平时很少能在一起.快过年了,都盼望着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个好年.也就是在这年的除夕之夜,正赶上《语录》总校、付印.那天,我们在印刷厂整整干了一个通宵.当新的一年第一个黎明到来的时候,我手捧着散发着墨香的第一本《语录》的印张,心里感到无限的快慰,至今回想起来,都令人振奋.

1964年1月5日,《语录》征求意见本出版了.16开本,其设23个专题,选编语录200条.题名为《语录200条》.

《语录200条》按期发到了与会代表手里.经过讨论,代表们除了提出增补意见外,还建议迅速印发部队.

我们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花了五天的时间,对《语录200条》进行了增补,题名改为《语录》,仍为16开本.设25个专题,收语录267条.1月10日,《语录》重新印发给与会代表,并同时下发给部队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等学习著作先进分子和先进单位征求意见.

就这样,从接受任务到第一本《语录》问世,总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