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23 浏览:132293

(祁连县一完小 青海 祁连 810400)

长期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小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问题谈谈浅见.

1. 小学语文学写作中的现状 老师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老师在学生写作前关照的中心、主题、选材、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其实,学生能把生活学习中见到、听到和想到的事情完整而清晰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例如描写自己心愿中的一个节日,老师列出提纲,给出写作要求,分别是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想像自己或别人怎样度过节日的情景以及节日设立的意义等等.如此众多的要求,让小学生无从下手,倒不如突出重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在实际习作中,某位同学想到了要实现一个不存在的节日,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自己将要如何实现这个节日的过程,照样写得有声有色.老师批改时,会根据习作要求,认为学生的习作有些偏题,重点不够突出,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老师错误地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写作的思想内容达到一定的高度,忽略孩子特有的思维方式.写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作者的想法,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小学生有小学生特有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幼稚的,但在学生看来是自然的.这种成人思维的写作教育,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散.例如在体验盲人生活的习作中,有同学体验盲人画画,从人的角度无法理解盲人怎么可以画画呢?


2. 小学语文写作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感,让学生进入自然的写作状态呢?

(1)激发学生兴趣,培育思维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才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2)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根据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实际经历,使学生运用比较自然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真实行动和观念,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如何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呢?例如看到春来树木长出新芽,花儿露出笑脸,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看到水滴石穿现象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

当前,冲破传统写作教学的理念,挖掘新形势下学生写作的潜能,引发学生因果逻辑思维,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应该是当今写作教学的重要内涵.由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尽情地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