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阅读类型题之“想象描写”题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873 浏览:83809

考题解说

“想象描写”,就是指通过合理的想象对作品中的情景进行描写.在中考中,“想象描写”题主要分三类,一是对文中人物心理、情景作想象描写,二是想象自己与文中人物对话,三是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其常见的设问方式如下:

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等的心理.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等的话语(神态).

如果你有机会面对等,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解题点拨

(一)对文中人物心理、情景作想象描写

1. 答题格式

××:(通过结合文章内容、突出人物特点来组织语言)等

2. 举例

(1)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2013年福建福州中考题)

这时,我才看见,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分析:解题时要根据题干的内容揣摩人物应有的心理,一些修饰语要特别注意,如写小伙子的心理,就要注意句子中“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说明小伙子已经被“我”的举动所感动,需要从原文中找到小伙子感动的原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的“懊悔”,写出符合小伙子身份的心理描写.

答案示例:我怎么老是和别人吵架呢?这位长辈对我这么关心,我刚才却对他那么无礼,往后我可不能再把自己焦躁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2)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2013年广东广州中考题)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弯腰驼背,看上去至少有一百岁了,慢慢地走到拐角处.他坐在一张摇椅上,却一言不发.

“那是他的猫.”店主告诉我.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从柜台后出来,走到老人坐着的地方.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随后递给他一张纸.店主扶着老人的手臂,帮他站起来,他们走向外面的旅行车.

我透过窗户看到老人伸手进去,拿起那只猫,抱在胸前.随后,两个人走到隔壁的一栋活动住房,走了进去.几分钟后,店主回来.

“我真该上路了.”我告诉他.

“找到那只猫有奖励.”店主说.

“我不想要奖励.”我回答.

店主拿出一张纸,我从他手里接过来.我打开折叠的纸,看到那是一张私人支票,可以兑换成“”,上面写着2500元!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情节间的逻辑联系,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难度在于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物性格,易错点在于考生往往忽视联系上下文.

答案:你把这张支票给年轻人,并告诉他支票是无效的.

(3)读第④段,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这5分钟内发生了什么.(2013年湖北荆州中考题)

④5分钟后,查理走进一间挂着门帘、点着矿灯的屋子.我告诉查理,我会在外面等他.“我们需要20分钟的时间.”占星家说.她说她叫左拉.

分析:想象要合乎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身份、性格.5分钟后,孩子终于接受了“我”的建议,这5分钟必然是“我”劝告的过程,是儿子思想斗争的过程.写出类似主题的内容即可.

答题思路:①也许查理最初不愿接受这样的方式,在“我”的巧妙劝说之下,勉强愿意进去试试.②也许查理没有信心与占星家(陌生人)交流,通过“我”的鼓励,他克服了心理障碍.③也许查理不知道如何去与占星家交流,通过“我”的提示,他找到了方法.(答出一种即可)

(二)想象自己与文中人物对话

1. 答题格式

如果我是××,我会说:“等.”注意: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紧扣文章中心.

2. 举例

(1)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票,却总是能逃则逃.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2013年湖北荆门中考题)

分析:此题虽然具有开放性,但不能随意作答,所写内容必须围绕文中“我”的性格特点,并紧扣题目要求“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文中“我”逃票绝不是故意所为,答题时要充分体现对“我”的理解和对“我”后来行为的肯定.

答案示例:在小女孩无钱乘车时,你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可见你是一个极具爱心的好人,也足以证明你并非存心想逃那一元钱的车票.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深刻反思和自责的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能根据文意分析“我”的性格特征即可给分)

(2)“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等”检测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2013年湖北仙桃中考题)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分析:解这种题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象人物的心情,并根据原文的相关情节进行拓展思考.文中的父亲一生劳苦,作者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和爱.现在父亲愈发苍老,作者很心疼.只要把握住作者的这种情感,就不难写出符合要求的心里话了.

答案示例:爸爸,这么多年来,为了全家,您不辞辛劳,整日忙碌,您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太多太多了.现在,我们都大了,该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了!以后您不要再这样劳累了,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吧.(能体现出感恩、劝慰之意,表达通畅即可.)

(三)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1. 答题格式

根据情节,合理地进行想象续写.

2. 举例

(1)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2013年河北中考题)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等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分析:文章的结尾通常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本题要求以雪景做结尾,正是想通过环境描写实现升华主题的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主旨.本文的内容是初涉文坛的“我”去另一个城市找一个搬弄是非的人理论,因为下大雪找不到她家,一位老人艰难地送“我”过去,并告诉“我”雪一化就有路了,“我”因此体会到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总能够宽恕和融化它的道理.根据内容和主旨,可知结尾的环境描写应衬托出作者平和的心境,渲染祥和的气氛,以此来突出中心,使主题更明确深刻.

答案示例一:夜深了,大雪慢慢地停了下来.地上一片洁白,在路灯的映照下,发出柔和的光.夜是那样的宁静,空气也变得温润而清新了.示例二:雪慢慢地小了,雪片儿像春天的落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我似乎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花香.

(2)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下面文字后续写“百合”与外婆见面时的情景.(80字左右)(2013年上海中考题)

“百合”知道了外婆对她的思念.放检测了,“百合”回家见到了外婆.

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分析:解答这种题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续写一定要以文章情节为中心,能和前后的情节自然衔接,不能有明显的漏洞和割裂;二是语言表达要尽量贴近原文的风格,和原文形成一体.

答案:这种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赋分的依据在于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得当.

实战演练


被拒绝的善款

柯玉升

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热衷于慈善业,被人称为“盖茨第二”.

一次,扎克伯格受某活动举办方的邀请来到德克萨斯州的一个贫民区进行捐赠.活动即将结束时,负责人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伊蒂拉女士.半年前,伊蒂拉女士的丈夫因肺癌去世了,她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可是,半月前,一场大火无情地烧毁了她家的房屋.

听到这些,扎克伯格立刻表示:把剩下的十万美元善款全部捐赠给伊蒂拉女士!

天色渐暗,扎克伯格看了一眼手表,对负责人说:“烦请你代表我把这笔善款送到她的手中.我还有个酒会要参加,先走了.”

负责人好不容易找到伊蒂拉女士的临时住处,说明了来意.沉默了一分钟左右时间,伊蒂拉女士说:“谢谢,我不需要他的捐赠!”

这令负责人感到很意外,他急忙说:“你是不是嫌捐赠的钱少了?要是这样,可以请扎克伯格先生追加一些.”

“不!”伊蒂拉女士忙着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就算是扎克伯格捐赠我一座宫殿,我住着也不舒服.因为,烧毁的房子是我和丈夫共同努力建造的,每一块砖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伊蒂拉女士继续说:“烧毁的不仅仅是房子,还烧毁了我和丈夫结婚时穿的婚纱,还有丈夫亲手给我戴上的一枚结婚戒指等这一切都不是可以用钱写得到的.”

“请你尽快走出痛苦的回忆,要面对现实!”负责人见伊蒂拉女士十分伤感,安慰着.

“是呀,我作好了面对日后苦难生活的一切准备!”伊蒂拉女士十分坚定地说,“我要凭自己的双手重建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来告慰逝去的丈夫.也让女儿知道,她的妈妈是多么地坚强!”

“那么对于扎克伯格先生的善款,你真的就不接受了吗?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负责人再次提醒她. “请你转告扎克伯格先生,不是每一个苦难中的人都需要善款.有时候,宽慰的话语比金钱重要得多.他的不到场,是对被捐赠者的极大不尊重.因此,我不接受他的善款!”

(选自《博爱》)

1. 当扎克伯格先生得知自己的善款被伊蒂拉女士拒绝的原委之后,他会想些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并描写他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2. 你如何看待伊蒂拉女士的做法?检测如你是她,你会接受这笔善款吗?

不因一文不名而

放弃慈悲与善

宣金学

如果不是一阵婴儿的啼哭划破夜空,属于邓小明的那个凌晨,注定庸常烦闷.

这位50岁的农民工浪迹在成都街头,半夜起来闲荡,无意间邂逅了草丛里的新生儿.

一个来自底层,总是被忽略;一个属于弱势,刚刚被遗弃.这爷儿俩却在暗夜里擦燃了一根温暖的火柴.

这个刚刚来到世界上的小生命,除了呼吸,一无所有.被老邓发现时,他全身着,脐带还没有处理好,耳朵和脐带的位置甚至生了蛆虫.

而邓小明比他多的,不过是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以及一个写着“善者”两个字的灰布袋.他没有工作,也没了老伴,连仅有的一部手机都被偷走了.半个月前,他带着两百块钱来成都找工作.如今,钱花完了,工作还没找到,有时一天只花一块钱写碗稀饭喝.

就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卑微得不能再卑微的打工者,却在逆境中坚守着一种善.

有记者问老邓怎么救的这个孩子,他答非所问地说:“多亏我没钱.”他的逻辑很简单:“如果我有钱住旅店,就不会露宿;如果我不露宿,就不会被蚊子咬到受不了;如果(不是被蚊子咬)我不去散步,就不会遇到娃娃,他可能就没命了.”在这个看起来不太成立的逻辑链里,最需要钱的他反而觉得没钱是那么幸运.

这个在光鲜的城市里挣扎着的不光鲜的打工者,脸被晒得黝黑,头发稀疏,看起来已经好些天没洗过澡了.有活儿干,有饭吃,能挣点养老钱,是他对生活最大的期待.

但是那个凌晨,他似乎忘了对明天的期待.他屏住呼吸,在昏暗的路灯下,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孩子的位置.当看到这个小生命,他赶紧脱下衣服,裹起婴儿,并用手掐断脐带――这个大老粗并没忘记,自己手脏,怕孩子感染,所以留上一截.

孩子被送到医院,医生护士们忙着给他剪脐带、洗澡、喂奶,而邓小明就在病房外面守着,整整一夜没合眼.清洗过的婴儿“单眼皮、大眼睛,胖嘟嘟的”.“不晓得什么原因,让妈妈遗弃这么乖的娃娃.”老邓说.

草丛附近的摄像头没有记录下谁把孩子丢在这里.或许对那个抛弃他的人来讲,他不过是个不会说话、也谈不上尊严的生命罢了.他(她)也许正在暗自庆幸,成功丢掉了一个不愿承受的负担――对生命的漠视,有时无非是对自我的解脱.

但就是这样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弱小生命,遇到了另外一个食不果腹、工作未卜的弱势个体,两个人的生命轨迹因此而改变.

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但邓小明拖着疲惫的身体不愿离去.“只有亲手交给,晓得娃娃有个安全的去处,我才能放心.”他一直站在医院走廊,等着民警过来将孩子接走,却忘了自己身处的困境:他本应早早去排队找工作,他要挣钱吃饭,或者说,早点找到份工作,才能避免更多的挨饿.

只是,比起孩子的生命,穷困、饥饿,或许已经算不得什么.一个被遗弃的生命,比之自己被遗忘的生命,根本无所谓孰轻孰重.

把孩子送到医院,邓小明的衣服已经沾满了孩子身上的血迹.医生送他一件绿色的手术服.孩子被接走后,他穿着这件松垮垮的怪异服装,挎着那个写着“善者”的布袋,又出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门口.他旁边放着一张纸板,两角压着两块砖头,纸板上写着四个大字:工作不限.在过去的六七个小时里,他已经用自己的双腿与双手,以及布满血丝的眼睛,让自己变成那样一个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善者.

不同的人,对善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生活优越的人,做件好事,很多时候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邓小明这样平凡甚至卑微的生命,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仍能给予别人生的权利和活的勇气,就是他内心坚守的最大的慈悲与善.

(选自《读者》)

1. 展开想象,将画线句子扩展成一段有丰富细节描写的话.(注意充分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2. 老邓将婴儿送到医院,自己在病房外面守着,整整一夜没合眼.你觉得此时老邓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全文,写出老邓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3.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父母,会对他们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