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十年来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12 浏览:8596

【摘 要】本文梳理了近10年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整理发现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概念界定、成因分析、类型、策略方面有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上的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存在研究方法较单一、概念界定不清晰等问题,亟需下一阶段完善与突破.

【关 键 词】中小学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86-03

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们对于新的课程结构、内容、功能、评价、管理等等都要比以往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的影响下,“新”和“旧”会产生一定的冲突,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种种不正当、不规范的教学行为.本文试图梳理近10年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概括、归纳,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一、近年来国内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研究的主要领域与主题

(一)教师教学失范行为一般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教学行为的定义有两种:一种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和学的动态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以及与行为主体相关联的起着直接和间接作用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在动静交替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行为或态势.另一种是以教师作为活动主体的行为活动,即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活动方式.[1]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概念理论研究主要以后者为理论依据.

学者梅在论文中提到,“教学失范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与教学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同一的,不协调亦或是冲突的行为.”[2]周巧和罗琴在论文中认为,“失范行为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教育观念指导下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角色期待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对学生以及自身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的不正确、可观察的外显行为.”[3]肖美艳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教师的失范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行为中出现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教育教学规范的行为,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师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标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4]

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一般理论研究,学术界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从学者们给出的教师教学行为定义来分析,对于教学教学失范行为的定义并不全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二)教师教学行为失范成因研究

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成因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概括了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的教育理念.客观因素包括,学校的管理,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教学环境.

1. 主观因素.关于教师素质对于失范行为的影响,学者许健和崔楠在论文中提到,“教师素质不高是教师失范行为产生的首要原因.其包括,专业背景,业务能力,思想品德,言行表现等.”[5]肖美艳在论文中分析,“教师素质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由于每个教师个体的教育经验、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之间的素质高低千差万别.”[6]

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感对于失范行为的影响,柳在其硕士论文中分析,“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途径,通过这一活动得到应有的社会回报,也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7]

教师的教育理念因素对于教学失范行为的影响,弓青峰在论文中分析写道,“传统的教学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一些教师的头脑中,这会干扰且抵制他们对新感念的吸收.在教师的教学思维中,定式会起很大的阻抗作用,在定式的作用下,教师在教学中会被束缚、禁锢,自然不会突破,不会改进.”[8]学者李款在论文中也分析道,“习惯做法意指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日常教育教学当中表现出的难以改变的教学行为.”[9]

2. 客观因素.何智明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分析了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原因,“由于我国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教育观念与实践的不统一、教育系统内各部分改革的错位以及有关教育的不同制度之间的非同一性等影响了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混乱,使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觉得无规则可循,从而造成了在教学、评价、管理乃至生活等方面出现失范行为.[10]叶金辉等在论文中分析学校的管理因素对于教学失范的影响.“一些学校对教师问题行为给学生带来的伤害认识不够,从而对教师的问题行为管理不严格,这种管理方式必然会助长教师问题行为现象的层出不穷,在教学中的常规检查形式化不仅引起了教师的厌烦情绪,也成为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直接动因.”[11]

关于教学环境对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影响,弓青峰在论文中提到,“缄默,各行其事、惯于安逸、缺乏进取的文化氛围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思想、态度、方式就会被环境所同化.”[12]卢真金在论文中也提到,“学校建筑的布局、教学空间的划分、教室墙壁的布置、黑板报的编排、名人名言宣传品的张贴,会给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学习气氛.”[13]

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原因分析,研究者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多角度的研究分析了失范行为的成因.

(三)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类型研究

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归纳国内学者的研究类型,大体是从职业道德失范,教学发展规律型失范,价值失范这几方面分析研究.

职业道德失范,柳在论文中分析“有些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获得报酬,教师会干预在他看来无法容忍的行为,其他方面不过多干涉.还有些个别教师将教学仅看作一种职业,却不履行任何职责,更有甚者将其作为获利的渠道.”[14]周巧,罗琴从教师仪表方面分析道,“教学体态仪表是一种无声语言,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潜在教育.有些教师仪表不适,课堂中滥用手势和动作,不和学生做眼神的交流目光问题,目光冷漠,不屑一顾等等.”[15]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逐渐走向“双主体,多元化,综合性”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形式,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会出现教师权威、成绩为一切、体罚等等现象,违背了教学发展规律. 学者马晓春在论文中分析,“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因多次说服教育不能奏效,于是失去耐性,以及其他强制性手段来制止和预防学生的某些不良做法,直接或间接伤害学生身体.”[16]李盛石在论文中也分析道,“教师讲解过度、指导过度、包办代替.教学专制,缺乏,满足现状,不思创新.”[17]学者周成海在论文中还分析道,“有些教师在班级安插“眼线”对学生进行监视;制定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规章;放弃管理责任,任由纪律混乱,对侵害学生的行为不加制止.”[18]这种种行为,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价值型失范,是指教师的价值观念和教学的主导观念相背离.学者李彦良在论文中分析道,“中国的传统教育过分抬高教师的权威地位和作用,由此也形成了专制色彩浓厚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缺乏人本教育理念,仍然以教师、知识为本位,把培养人、发展人的根本目标作为知识的附属品.他们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观相背离,从而导致行为失范.”[19]

(四)优化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策略研究

对于如何优化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策略,国内学者大致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寻求社会的保障与政策.这几方面进行研究说明.

教师的素质是综合因素,包括了教师的专业技能,道德品质,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反思意识等等方面.学者柳在论文中提到,“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发展观.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生命的个体,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和自尊心的保护,还有保护其个性发展,教师要学会“移情”和“共情”.”[20]

学者李款在论文中也提到,“加强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使反思制度化、日常化.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训练教师的思维反应品质,培养教师做一个有心人.”[21]学者弓青峰的观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改善,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持,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自己的教学行动指南,不从理性的高度去研究自身的教学,将会制约教师的迅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只能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层次上,其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局限.”[22]

学校方面的优化策略,学者王海棠在论文中分析道,“保证教学规范的有效性是预防教师失范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 有效性教学规范的供给能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足够的标杆和准则,教学规范只有体现、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要求, 只有与社会价值取向相吻合,才能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得到教师的遵从,获得实际的普遍效力,进而变成教育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实际规则.”[23]学者梅等在论文中分析道,“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好的教学评价理念应该是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整合起来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倡导同行切磋,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力量.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以有效调控教师教学行为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4]

对于寻求社会保障方面的策略,学者梅等在论文中提出,“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社会体制层面所提供的支持与保障.我们要从社会体制层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政策保障,更要促使社会大环境得以改善,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种支持,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善.同时要积极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应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尽快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确保师资培训的及时到位,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行为.”[25]

二、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研究的现有问题与未来展望


笔者通过梳理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相关文献,对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展望.

1. 概念界定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一般理论研究比较模糊,概念界定不是很清晰,笔者认为应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不能只做表面化的罗列与说明.建立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能为研究者提供更健全的理论依据,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能更明确、更清晰地指导实践,使其不偏离主线,使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研究更完整,更具体,更成熟.

2. 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实证研究.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成因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理论层面进行论证,没有进行一定的实证分析,而且研究方法较单一.学者们应将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相互结合起来,更具体的分析论证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原因,将研究结果交叉,互补,让其更完善,可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参考.

3. 研究视角过于“中心化”,应扩大视角.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问题研究,有些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新课改时代倡导的是“双主体,多元化”.所以,有些问题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国外学者在研究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问题上,主要通过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也会使结论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才不会以偏概全.

综上所述,关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研究,研究者们只是做了相对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实证的研究较少,理论层面的分析较多.国内对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过多的要求教师的规范性内容较多,应深入分析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质上解决失范行为所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