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都亳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24 浏览:66669

摘 要 :商汤都亳,是夏商史研究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商代第一都、早商文化、夏商分界、夏文化界定等重大学术课题,因而成为学术界一直以

Abstract: Bo capital of Shang-Tang,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archaeology study of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deals with key subjects as important as the mark of the founding of Tang Kingdom, the first capital of Shang dynasty, the culture of Xia and Early Shang dynasty, and the Terminus of the Chronological Division of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etc. This paper i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history of Bo capital study, summarize interrelated academy's successes, and also reveal the problem that exposed in academic discussion.

Key words: Bo capital, Shang-Tang, Zhengzhou city of Shang dynasty, Yanshi city of Shang dynast,

survey article

按:中国历史上商王朝第一个首都――商汤都亳地望所在,不仅涉及商代早期历史,也是追溯商族起源、探索先商文化与夏文化的基石.由于距今时代久远,传世文献记载存有差别,历代学者虽求索不息,但分歧日显,遂成千年学案,至今仍然是夏商周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选题,令学者瞩目.20世纪初,考古学传入中国.随着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的发现与发掘,将传说中的商史确认为信史.50年代,郑州早商文化以及早期商都的发现与发掘,使商汤都亳地望从考古学上得到解决成为可能.以这些新材料为基础,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纷纷撰文,各抒己见,深入研究、热烈讨论,推动这一学术专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商汤都亳研究综述》一文,是近20年来少有的一篇对商汤都亳研究学术态势,作出概要介绍的文章.作者大量阅读相关材料,熟悉相关研究成果并予以分析,因此,展示学术动态较为全面,介绍学术观点比较客观,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主要的相关学术信息.虽然,这篇综述归纳尚不够精练,有些信息也存疏漏,但不失全局把握,仍然堪称一篇具有参考价值的好文章.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是一位高校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独立完成的学期作业.作为长期关注这一学术研究领域动态的笔者,曾被这篇富有学术信息的文章所感染,因为这篇文章显示作者关注学术,以相关材料为出发点,通过初步分析熟悉学术发展历程,为此不惜付出艰辛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与此相反,笔者注意到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确实存有这样的学者,既不投入精力熟悉相关材料,也不了解相关学术史,随意著文,有直白者曰为了评职称,或曰为了弄俩钱花花(按,指所谓的科研项目经费).笔者以为这种以学术求学术之外的做法,浪费宝贵的学术资源,制造大量的文化垃圾,污染学术环境,结果只能是贻害自己、贻害学术、贻害后人.因此,笔者特别推荐《商汤都亳研究综述》一文,为这一学术领域代有新人推动学术健康发展而感到高兴.(李维明)

商汤都亳,是夏商史研究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商代第一都、早商文化、夏商分界、夏文化界定等重大学术课题,因而成为学术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自汉以降,关于商汤都亳的诸家之论众说纷纭,相关的学术探讨与争论亦愈发热烈,既大大推动了商汤都亳问题研究的进展,也在讨论中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这一课题的学术史回顾与总结,1990年王大良先生曾撰文对汉唐以来直至九十年代初的诸“亳”流派之形成、发展与现状进行分门论述(1),然九十年代以后,尚少有学者进行整理、评述.故本文试图对截止至今的商汤都亳研究的学术史作一个回顾.

一、商汤都亳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

“亳”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刻辞,但先秦时期的文献却不见有关亳地望的记载.从两汉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各“亳”流派可谓百家争鸣.现以所依据文献史料的年代先后顺序,简述如下:

1. 郑亳说,河南郑地.最早提出郑地有亳见《左传•,襄公十一年》西晋杜预注,杜预所本亳城条目亦见于东汉服虔(《史记•,晋世家•,集解》引)与三国韦昭(《国语•,晋语》注).今人邹衡先生又以战国“亳”字陶文及考古材料,具体指郑州商城为亳(2).郑州商城汤亳说自邹衡先生提出后,经过长期讨论、检验,在21世纪初期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2. 西亳说,河南偃师.《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班固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但并未称“亳”,东汉郑玄在《尚书•,书序》中注曰:“亳,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始将偃师与“亳”联系(《尚书•,胤征》孔疏注),至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称:“偃师为西亳.”(《史记•,正义》).北魏郦道元(《水经•,水注》引)、唐李泰(《括地志》)、张守节(《史记•,正义》)、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偃师县》)等从之.西亳说是影响较大的传统观点之一,近代以来,由于偃师二里头文化及二里头宫殿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的先后发现而使西亳说影响更广,学者们先后将二里头遗址、尸乡沟商城与汤都西亳联系,形成学术史上郑亳说与西亳说长期对峙的局面.

3. 北亳说(又称景亳、蒙亳),有四说.

一说为薄县说,在今山东曹县.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山阳郡薄县条颜师古注引臣瓒(大多学者认为臣瓒生卒年代为魏晋之间)曰:“汤所都.”臣瓒所言又见于《诗•,商颂•,玄鸟•,疏》引《汉书音义》:“汤居亳,今济阴薄县是也.”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梁国薄县条复述此说,又见《左传•,庄公十二年》杜预注、《帝王世纪》、《括地志》以及王国维《观堂集林•,说亳》.近人施之勉(3)、郭沫若(4)范文澜(5)徐仲舒(6)、荆三林(7)从之.

二为蒙地说,或曰景亳说,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西晋皇甫谧(《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依据《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阐发.杜预(《尚书正义》引)、唐李泰(《括地志》)从之.近年有程平山等学者撰文支持该说,依据《诗•,曹风》、《春秋》以及方志等资料,指宋薄邑不在山阳郡薄县,由《左传》庄公十二年杜预注:“蒙泽,宋地,梁国有蒙县.”指亳地在商丘以北的蒙泽附近(8).

三为河北藁城说,现代学者詹子庆先生提出,认为河北藁城商代遗址与北亳有关,但未说明具体依据(9).

四为济亳说,定陶之东、成武县北境.由杜金鹏先生提出,主要针对传统说法中的曹县说,认为西汉《史记》并无“薄”地名,《汉书》“薄”、“亳”出现在不同章节,故“薄”、“亳”关系尚待考,且以山阳郡薄县(今曹县)为亳不符合《史记•,樊滕灌列传》中樊哙“出亳南”的出征路线,而据《逸周书•,殷祝》“以薄之居,济民之贱”以及《盐铁论》中“济亳”连言,认为宋国之亳邑应称为“济亳”,并指“济亳”在定陶之东、成武县北境(10).


此北亳四说,争论焦点在于《左传》所述宋地亳之地望、该亳是否为汉代的薄县、该亳地是否曾为成汤所居.

4. 杜亳说,关中长安县.《史记•,六国年表•,集解》引晋人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徐广之言由《史记•,六国年表》序中所论汤起于西方而阐发,但徐广未提出具体依据)”《史记•,封禅书•,正义》引《括地志》、《说文》五下高部从之,然郦道元《水经•,水注》证其为非.

5. 南亳说,今豫东商丘.西晋皇甫谧依据《尚书•,立政》“三亳阪尹”和司马迁关于亳在“梁、宋”之记载而阐发(《史记•,正义》引).北魏郦道元(《水经•,睢水注》)、唐李泰(《括地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宋州•,谷熟县》)从之.近人王国维先生对该说提出了商榷意见(11),董作宾、陈梦家先生根据征人方卜辞中从“商”地到“亳”地仅为一天的路程(两位先生指“商”地为今商丘)而赞成南亳说,但两位先生略有区别,董作宾先生将亳定在谷熟以南的亳州(12),陈梦家先生则将亳定在谷熟(13).

6. 内黄说,河南内黄县.近人岑仲勉先生在《黄河变迁史》中提出文献中的“亳”与汤亳无关,并主要依据《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大名府部汇考》的一些关于明代内黄县亳城的记载,“以古史勘古迹”证亳城在内黄县(14),但由于内黄说文献依据较晚,一直不为学术界所支持.近年有学者以内黄出土唐代墓志中“相州内黄亳城”的记载进行补充(15),将内黄说所依据文献年代提前到唐代.

7. 商州说,陕西商州县.清代学者皮锡瑞、魏源等所主张,主要依据陕西南部有带“商”的地名、《史记•,殷本纪•,集解》引东汉郑玄语“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帝王世纪》亦曰“今上洛商是也”,认为汤起之亳与契封商地为同一地,即在“太华之阳”的陕西商州,故曰“从先王居”(16).此说证据较为薄弱,商地与汤都亳是否为同一地、郑玄之言的依据均有存疑,亦有学者指出该说地望与汤伐桀路线无法相符(17).

8. 汤阴说,豫北汤阴县.清梁玉绳《史记志疑》依据《路史•,发挥》相关记载以及《路史•,国名纪卷三》邺条关于汤阴县有司马泊、司马村(《帝王世纪》云邺西南的上司马为太甲之居)而阐述.

9. 幽燕说,今河北北部一带或易水流域.近人丁山先生《商周史料考证》以“亳”为《世本》所言“番”、“蕃”之音伪,《左传》记肃慎、燕、亳相连,证之(18).

10. 博县说,今山东泰安东南.丁山先生认为《诗经》所载汤征伐路线“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是由西向东的征伐,且《左传》记春秋时期齐鲁一带有亳社、亳称,故以齐国之博县为汤都亳(19).然韦、顾地望至今仍有争论,且以春秋时期的亳社证成汤时期的亳城亦有不当之处,故此说的说服力不强.

11. 濮阳说,河南濮阳地区.由孙淼先生提出,依据有四:甲骨卜辞记亳在商东南不远,即濮阳一带,文献记载此地有商先人活动,汤兴起之地,濮阳有先商文化遗存(20).

12. 垣亳说.垣亳说有三:垣西北汤亳说、垣西汤亳说、古城镇汤亳说.

垣西北汤亳说.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卷47河东道八绛州“垣县”条:“古亳城在县西北十五里.《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即此也.”后世《大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光绪《垣曲县志》均从之.

垣西汤亳说.最早见于北宋《集韵》卷10铎韵亳字:“绛州垣县西有景原亳,并西接安邑,益汤将至桀都,于此誓众,故《春秋传》有‘景亳之命’.杜预不释景,又曰亳今偃师.非是.”《山西通志》、《读史方舆纪要》等从之.

垣曲古城镇汤亳说是由陈昌远教授所创,依据有三: 1.《山西历史地名录》记此地在元代有石碑标明汤居亳故都, 2.历史上曾名亳县, 3.发现相当于早商的古代夯土城址(21).

关于垣亳说,邹衡先生撰文《汤都垣亳说考辨》进行详细考证,主要依据商汤“韦顾既伐,昆吾夏桀”的经略路线、垣曲商城规模及所依据文献缺乏证三说为非(22).

13. 濮亳说,今濮水流域.商志先生曾在上世纪80年代指出“濮阳的濮,也是亳音之转”(23),90年代田昌五先生则具体提出濮亳的三项依据,一为“亳与薄可通用,而薄与濮亦可通用”,二为《氏春秋•,具备》所言之韦亳在濮水流域,三为韦、顾、昆吾地望在濮水流域或距濮水不远(24).

14. 磁县亳.朱彦民先生通过梳理“番吾”在文献中的演变过程,证“番吾”为殷商“亳”名的音变遗名,在今河北南部磁县境内,磁县、邢台一带漳水流域的先商文化遗存与古地名可为佐证(25).

15. 焦作说,现代学者张锟先生将商汤征伐豫北地区、文献所载的“韦亳”、焦作府城商城城址三者之间联系起来,从府城商城的始建年代与地望考虑提出焦作府城商城当为汤都韦亳(26).

16. 大师姑亳,今郑州大师姑遗址.李德方先生首先将大师姑城址与亳联系,结合郑州地望及遗址文化内涵论证该遗址即为文献所载之“韦亳”(27).

文献中有关“亳”的流变情况,李维明先生在按时代考察后,明确指出汉晋以来,汤都亳地望才“逐渐具体、明确”,而“晋人系统化的‘三亳’说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28),即“亳”的流变的确存有层累的痕迹.在近代直至当今学者们的讨论中,对于文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判断.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商汤

都亳研究的阶段性回顾

1955年郑州商城与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当代探讨商汤都亳问题的序幕.截止至今,以1978年郑亳说创立、1984年偃师商城发掘材料的公布、郑亳说与“西亳―都说”的第三次大讨论为分界点,本课题的学术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1959~1977年的商汤都亳问题研究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之初,徐旭生先生依据汉人旧说将其与亳联系,随后定其为早商文化,二里头遗址定位为西亳(29),与郑州商城“都”说联成体系(30).当时二里头西亳论有两项较有利根据:一是汉以后文献有称亳在偃师者,二是二里头遗址第三期发现有一万平方米的一号宫殿建筑基址.

由于当时资料与认识局限,学术界对二里头西亳说与郑州商城都说并无异议,形成二里头西亳说一家独大的局面.与此同时,邹衡先生在对二里头文化、先商文化、夏商时期北方地区诸邻境文化进行体系性研究后,逐渐形成了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郑州商城为成汤所都的独立学术体系(31).

(二)1978~1983年的商汤都亳问题研究

1978年,邹衡先生正式向学术界公布二十余年潜心研究的学术成果,提出了“郑亳说”及其著名的四项证据:(一)根据《左传•,襄公十一年》西晋杜预注,证郑地有亳,(二)郑州商城出土“亳”字陶文证明东周时期郑州商城名亳,(三)汤都亳的邻国及其地望(韦、顾、昆吾、夏桀所居之地)与郑州商城相合,且合于商汤进军路线,(四)郑州商文化遗址发现的情况与成汤居郑地之亳相合(32).在两年后发表的《论汤都郑亳及其前后的迁徙》一文中,邹衡先生补充了对杜亳说、南亳说、北亳说、西亳说的辨析,以及郑州商城并非都的三项理由(33).

邹衡先生根据以上四证确立的“郑亳说”,以三十年后的视角观之,为研究汤都亳问题、早商文化、先商文化、并进一步论证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俱为夏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学术史上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此说一经发表,当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西亳说者纷纷对此提出质疑.

方酉生先生首先撰调了偃师(二里头遗址)西亳论自东汉以来的文献依据,认为地处夏桀统治区的郑州不可能为汤都(34).石加先生则针对郑亳说的四项依据一一提出商榷意见,包括《左传》中“亳(薄)”地数目及地望、郑州当为春秋时期管地、“亳城”与“京城”辨误、“亳”字陶文与“”字共存一器、韦地地望、郑州二里岗期是否为商代早期等问题(35).孙飞先生依据四条证据(36)提出商汤前期居河南商丘南的南亳,后期则迁到偃师西亳,认为只有此说才能解释二里头三、四期文化与一、二期相差较大且分布范围迅速扩大的现象且符合文献记载.“先南亳而后西亳说”不久即得部分学者的支持,陆续有学者通过强调二里头一、二期文化与三、四期文化之间的差异的方法,证它们之间发生了某种变革,是成汤建都的反映.

邹衡先生则对质疑声作出了答复.《再论“郑亳说”――兼答石加先生》一文相似度检测绍了对郑州商城三期七段14组的分期,通过积年探讨证郑州商城与汤居亳年代大体相合,又就石加先生的四条质疑理由进行举证论述,并根据郝本性、郑杰祥先生新释读出的陶文“亳丘”指出郑亳说新添一条重要证据.在该文,邹先生强调了商城的使用和商城作为王都使用是两个不同概念、应立足于考古实际而将文献置于第二位的基本原则.石加先生表示坚持郑州陶文当为“亭”字以及对邹文郑州二里岗商文化的重新分期提出质疑.对于孙飞先生的意见,邹衡先生指出孙飞文在文献史料方面存在颠倒次序、引用已被考证为伪书的文献、对文献解读有误、混淆“禹堵”与“桀堵”等问题,在考古材料方面存在对王油坊类型龙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属性、与二里岗上层文化的关系、年代的解读问题,在逻辑论证上存在前后矛盾和偷换概念问题.郑杰祥先生亦就郑州商城绝对年代(碳14测定数据)、战国陶文“亳”、“京”、“亭”之辨、夏商考古学文化的界定、文献所载都地望、甲骨卜辞与历史文献等方面,支持郑州商亳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