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少年犯罪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478 浏览:91225

摘 要:青少年一代肩负着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军和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是,近些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学校德育教育将占领教育的重要阵地.关 键 词:法侓;心理;教育[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有这样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更注重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制定教育方法要以教育对象为前提,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作为今天我们面对的是1990以后出生的学生,所以我认为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加以改进,从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入手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规侓,在此基础上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引导并实施教育才是正确的方法.过去的经验固然重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生长环境客观上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必须给老的方法注入新的血液.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如今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关注.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当务之急应解决的头等大事.(一)自身原因青少年抵御外界能力差,常将社会上正面的东西看成是反面的,而反面的则看成是自己追捧的.青少年的法律知识匮乏,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二)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则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教育方法失当,出现了问题;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父母因为没有从早期入手疏于管教;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24%属于家庭残缺,孩子无人管教,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的自身行为不端正从而影响孩子;六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少,只是指出孩子的缺点从不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而使孩子感觉到很无助.(三)社会的原因社会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就让现在人们说的“”、“灰色”、“黑色”三色污染对学生危害颇大.1、文化市场的“”污染.低级、庸俗的文化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残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网吧的不规则管理对青少年也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痴迷于网络,自己营造这理想的、想象中的社会,往往是学生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2、腐败现象的“灰色”污染.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是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有些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3、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涉黑案件”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是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要认真的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自觉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普法,要知道犯罪的危害性,给社会和自己带来的惨痛后果,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教育”,学生懂法要主动而不能依赖课堂的灌输.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在校园教育方面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针对他们自身常常出现违反法律的现象对进行法制教育,不单单的讲述其违反了我国法律的第几条法规而是通过他们自身的问题和生活当中长出现的问题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理解,要让他们体会到法律在保护着他们同时也在约束着他们.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法律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从而改变学生心目中学习法律是枯燥无味的错误概念.(二)尝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现在的青少年由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导致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但事实又似懂非懂的心理,从而对社会的认识比较偏激.自尊心、好胜心又极强,针对这一代青少年我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能够低下头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在知识上确实有很多的漏洞,但是他们的信息涉入量和对信息的敏感性并不低于我们成年人,甚至有些比我们还要迅速,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必须适应他们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于老套的说教式教育以训斥为主的教育方式在现在的孩子是行不通的,他们的潜意识并不会信服,如果尝试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这代人的想法与看法从他们的心理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效果可能会比老套的教育方式要适合现在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在社会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德育老师现在有必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要从心入手进行教育.(三)学校与家长应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我自身认为德育课在引导学生正确审视社会的同时也应该给学生的家长上一堂课.作为大部分青少年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但是,对现在的孩子的教育应学校与家长进行分工式管理,不要单单的依靠学校的力量,家长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德育教师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使之教育同步.使老师给学生贯穿的思想与家长的培养模式起到积极作用.国外有一项调查,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和教育心理学家评选一句最令学生恐惧的一句话.答案是“我们谈谈吧.”谈什么呢?无非是谈学习、谈成长、谈未来规划,谈孩子们应该做什么,更多的是不应该做什么.既然谈,当然是单向输出,是家长谈、老师谈,即便孩子也想讲两句,可能还讲不到两句,就会被“为什么这是错的?你怎么做才对?”这样的判断句打断.作为父母,关爱子女不仅是为其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他们真正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在这里,平等很重要,尊重很重要,一个能和儿子成为“好哥们儿”的父亲,将有机会走进子女真正的内心世界之中去.综上所述,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原地,要面对现实,在分析他们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因地施教,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积极配合,形成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进而在法律和心理上积极施以双重的教育,针对不同时代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行之有效地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今天的学生是祖国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明天.我们作为教育者身上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今天的努力便是为祖国明天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