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潮下大学生暑期西部支教的新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28 浏览:84234

摘 要:本文将结合东北师范大学2102年黔之行支教团赴贵州省仁怀市城北中学的实践,试图对大学生暑期短期支教重新新定位和探讨在西部大开潮下大学生暑期赴西部支教的新方向及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创新模式,力图为大学生暑期支教提供借鉴参考,引导社会关注中国教育发展中最薄弱而又重大的环节.

关 键 词:大学生暑期支教城镇化双向成长

长期致力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董亚宁在甘肃成县及会宁20所学校短期支教项目点400名中小学生、40名教师、100名大学生志愿者以及两个相关政府部门、两家基金会为调研对象.调研结果令人担忧,近73%的大学生表示很难联系到愿意接受的学校;近62%的校长坦言先前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些不良影响,致使他们不再信任大学生支教;78%的受教学生为大学生哥哥姐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到遗憾和苦恼.[1]从该调查看出大学生暑期支教多数是得不到受支教学校的认可,效果甚差.而有研究者认为非政府性暑检测大学生支教形式大于内容,支教时间短、支教团队成员更换频繁、打乱教学秩序、教学主体缺乏职业素养等问题对性格不稳定的中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不利,不适当时间的支教给教学客体、当地学校以及教学主体三方增加经济负担,认为大学生支教完全是弊大于利[2].笔者通过带领的东北师范大学黔之行支教团赴贵州省仁怀市城北中学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调查发现,暑期大学生支教确实存在上述的诸多问题,但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意义依然是重大的.同时,人们对支教存在诸多负面的看法,实则是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本身的认识有误.

一、对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新定位

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是“三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明显区别是国家主导“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有完善政策体系的“三下乡”活动,他没有国家相应的配套怎么写作措施保障,也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时间规定和经费支持.它只是在各高校团委的鼓励下,虽然也得到学校部分经费支持鼓励,但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暑期支教活动,因此大学生暑期支教应该多是自发性的公益活动,而它最大的特征是暂时性、临时性、短期性和散乱性.高校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时间都在暑检测期间,时间都在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左右,而且各支教团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志愿老师也是大都是临时招募的,而且支教地点主要以学生自行联系为主.这些都是大学生暑期支教的显著特性,因此在评定大学生暑期支教或者将要开展暑期支教时,都应该从它的自身特点出发.


大学生暑期支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但笔者认为它不能完全叫暑期社会实践,而应该是暑期社会实践体验.因为暑期支教是一个短期活动,时间不长,它根本并不可能让我们对当地有透彻的了解,我们的认识也只流于感性层面,也不可能给当地教育带来极速的改观,迅速的增加孩子的知识.因此,很多大学生打着“送知识下乡,带科技给孩子”等等口号去支教,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好像山区的孩子就缺少知识,而且你的支教就能给他知识.笔者认为这是很困难的,一个月之内的时间,我们不能给山区孩子知识结构的改变,真是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支教活动变成了一种不对等的单向传递.应该明确的是,大学生暑期支教不是去施舍,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于大学生是一种体验与学习;于山区学生是感受与获取.

总之,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是一次双赢的过程,是一项收获双向成长的经历,培植爱心的活动.正如本团队的格言:公益温暖人心,支教改变你我.这是一种爱的交汇,心的碰撞,支教所带给孩子们最大的是一份对未来的坚信与追求和略带生涩的希望;而大学生获得的是责任与担当和一生的感动.

二、在西部大开潮下大学生暑期赴西部支教的新方向

当我们一说到支教时,每个人的理解是要到最偏远的农村支教,最穷的地方,支教就应该赴最偏远的,最贫穷的地区.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毫无争议的,但是如果如果我们站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把视角放宽一点,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县级城镇的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大部分的县市面积迅速扩张,周边地区快速的纳入城镇,远一点的农村成了城市郊区.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农业家庭转变为了城镇家庭,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好转,甚至许多家庭变成了暴发户,但在这样快速的进程中,其他方面的进程能跟得上吗特别是教育这一块.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仁怀市城北中学,事实也正如我们料想的那样,仁怀市是贵州省第一强县,以茅台酒业为龙头的酒业十分发达,发展迅猛,经济实力强大.但这样的一个地区,教育的落后是十分让人惊心的,我们所在的城北中学,是仁怀市的一个郊区学校,是在仁怀市打造千亿经济强市的过程由原来的农村纳入了城市,成了仁怀市直属的一个街道社区.但学生生源有部分来自附近的农村,城北中学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每年近三百的毕业生之中,仅有七十多人能考上高中,升学率仅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现在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阶段,城镇化加速,把很多农村卷入了城市,农村人迅速加入到城市生活队伍,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孩子,都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环境必然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西部地区,进展尤为迅猛,现阶段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城镇建设的基线迅速向农村延伸,农村也快速的转换为城镇,加上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实现教育均衡化,很多地区的乡级学校被撤并,纳入县、市学校,这样农村涌来的大批学生都被分入城镇郊区学校.给城镇郊区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它本身的教育资源没有市区的好,还要接纳大批的农村学生,这就给郊区学校造成混乱,原有的次序打乱,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学质量降低,留守儿童增多,学生问题增加.因此,解决城郊区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暑期赴城郊地区学校意义也变得重大.通过支教活动,关心该地层次复杂的学生问题,做一些相关的教育研究调研,为快速的发展地区存在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借鉴和改革方案,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总之,中国的快速城镇化,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下的西部地区,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之中,经济快速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却跟不上,思想观念转变缓慢,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无法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人们的文化水平的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势必造成一系列的环境、社会等发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危险.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城郊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的研究,配套相关的教育需求,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创新模式

尽管暑期大学生支教存在诸多问题,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认清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将不利面减到最小,发挥积极的一面.既然支教活动是一项收获双向成长,培植爱心的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它的意义最大化.

创新与突破:把大学生的暑期支教活动与高中阶段的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大学生为主干带领高中生,通过支教地活动,把大学生、高中生和中小学生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续的循环模式,把青年,青少年,儿童三者连接起来,培植奉献爱心,怎么写作社会的良好传统与观念.中国目前的高中学生缺乏参与实践的活动,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怎么写作的意识薄弱,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少奉献精神.此外,通过大学生的发起带动,促使一大批高中生,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亲身体验国情,这对他们进入大学习十分有助的.特别是高三年级毕业生,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拥有一段十分长的检测期,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检测期,认为考上大学之后应该放纵自己,整天玩乐,酗酒、抽烟等不仅因此而养成了十分不好的习惯,也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暑期也成了学生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峰期.而如果他们利用暑期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自己,确定人生目标与梦想,这对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努力学习将是有十分大的推助力,看到现今大部分高中生初进大学的迷茫与堕落,我们就应该明白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确定人生追求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式来探索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解决当前中国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普遍存在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难题,那必将是十分重大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