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到底怎么考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88 浏览:31456

长期以来,不管是高考、中考,阅卷教师各自的水平,情感的好恶,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分的过程中,多少都会表现出来.另外,受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阅卷教师每人工作量、已判试卷的平均分、标准差等因素的影响,闽卷教师在对考生作文进行打分时会出现高低起伏的可能.对此应该怎么看

高三冲刺阶段,考生需不需在作文备考上花时间和精力高考作文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高考复习:作文能否放弃“备战”

查漏补缺是高三冲刺阶段考生听到最多的复习目标,于是,各科各类的练习题目堆满了书桌.然而,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除了有空翻看一下到处搜集来的作文素材外,并没有太多考生自觉制定出高考作文的备战方略.

“历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师分配给作文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少.”认为作文分数能拿到51分以上的考生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考生在二、三类水平上.这个“落差”难免让不少教师、同学感到,与其在“不保准”的作文上下工夫,不如更好地保证语文基础部分的考试分数.

记者了解到,对于高考语文作文的复习,持这样观点的并不在少数.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一语中的:“以今天高考语文作文的评判标准来看,考生不用精心备考也基本能保证及格,在考场上好好做文章的恐怕也多得不了几分,高考语文作文的成绩基本上无碍大局.”王老师认为,虽然语文作文满分60分,占高考语文总分的40%,但考生最多也就只能得到这个40%,而大部分考生只是简单地拼凑素材也不会低于30%.“从博弈角度来说,恐怕‘不使劲’是最大的胜算,这样来看,用于复习作文的精力和时间,似乎就不如用在别的对分数更显效的学科上了”.

作文备考能否“放弃”,成了高考冲刺阶段师生面临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位多年在语文教学一线工作的退休教师王老师认为,“高考作文更像是押宝”.阅卷老师虽然会依照统一的阅评标准阕卷,但毕竟每个教师对文章类型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样的,很可能就会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分数上.此外,每年高考作文,都要求阅卷教师的阅卷速度要快,“我们过去阅卷时,总会有人随时公布,哪位老师阅卷多少本了,这就要求那些动作较慢的教师阅卷加速,老师们着急,也就只好差不多给分了――60分满分,拿到一篇作文,起评分基本在42、43分左右,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分或减分.”另外,考生的作文分数,也会与当年的作文题目有关.王老师表示,那些很难让考生发挥想象力的题目,或者过于接近当年社会事件的题目,对考生来讲都是“很可怕的事情”.

“其实,母语作文对一个人一辈子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然而,令不少语文教师无奈的是,以目前高考语文的考试形式、评分标准来看,孩子们从小学习语文作文的目标只有考试一小升初、中考、高考.“我认为学生写作文最应该达到的目标,就是把一件事情说明白.”王晋堂表示,“高考生能够做到文从字顺,把事情说明白就行.而现在不少大学毕业生,先别说有感而发,更甭提文采,连说明文甚至都写不明白.”

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认为,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中学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并不矛盾.我们应该通过作文教学工作,让学生们能够对生活的认识得到丰富和深刻,使他们的语文素养、作文品位得到提高――在这些都提高的前提下,自然地获得高考语文作文的高分.面对语文作文的学习,既不应抱着撞大运的想法,也不能寄希望于任何应试技巧去捞取高分.“高考本是高三学生人生的新起点,绝非终点”.学生进入大学校门是为了能通过自己的创造能力,继续学习科学知识.如果为了进人大学门槛而把自己所有创造思维的棱角都砍掉的话,未来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

高考作文到底怎么考

近年来,重大考试中的语文作文题目,不仅对当年考生意义重大,对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都有不小的参考价值.因此,无论是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还是阅卷标准,都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标尺.

据了解,如今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开放性,尽量给考生提供可发挥观点的空间.然而,王大绩老师提出,阅卷老师在实际判卷时难免还会带着封闭性的观点.以曾经的一道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为例,有的教师就认为必须写北京传统的符号,如故宫、四合院等,如果学生创造一个别的符号、新的东西,老师会认为不可想象、匪夷所思.但题目明明说了可以保留传统的符号,也可以创造新的符号.“高考作文题上有白纸黑字,必须以文字本身为标准,而不能额外增加标准,但事实上,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就存有很多老师在背后横加标准的情况”.阅卷教师或多或少带有的主观态度不仅对当年考生存有影响,对未来语文教学也是种引导.

每位语文教师在讲作文时都会讲到如何审题才算正确,实际上他们所说的“审”和“对”都是教师自己的看法罢了,有了这个框框,也就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了.“这种现象如今越来越严重.”王大绩老师质疑,审题其实不应该被强调,因为题目都是非常开阔的.只是提供了一种生活情景,而不是在强调尊重大多数人对题目的认识来写作,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就可以了.“材料本身只是一个没有靶心的靶子.好比我们看新闻联播,可以看内容、背后风景,也可以看主持人的服装、频道播出质量等.多个角度都是允许学生去写的,这才符合写作实际,因为每个同学生活的角度都是不同的.”

作文考试将更加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北京市一六一中学首席语文教师刘雪倩提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情感意味特别强.而考场上的情况是学生根本来不及感知,很多考生还没有读懂文章就要迅速答题.因此,目前的这种情形应该引起“考、教、学”诸多方面的关注.

据了解,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放弃作文的教学,这无不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相关.“甚至一些教师即使开展作文教学,也只是告诉学生写好第一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高考作文阅卷的特点就是阅卷教师没有时间逐字逐句阅读,更多是看框架、首段首句以及个别的闪光点”.这一说法虽有偏颇,但不无道理.

“其实,语文学习没什么方法,我的基本判断是语文不是科学.”王大绩老师表示,但很多教师都把语文当做一门科学来看待,于是引申出很多专业术语,语法、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修辞手法等,不少老师探究语文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科学的态度.“而真正语文作文的学习,就是要尽量让学生学会感悟平时的小事,感悟大事的细节,从而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提高写作能力,把学生应试的成绩纳入到素质提高的轨道中去.对平凡生活里的认识,远比让学生背素材有用得多”.

学生作文到底怎么做

对于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刘雪倩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好文就是好文,如果考生的表达够水平,不管教师是否带有感彩,学生的文章都应该进入“一类”档次.因此,临近高考,考生也不必为阅卷老师的“手松手紧”而担忧.

刘老师认为,学生若要提高成绩,就是要学会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解,从多角度和广度上看待问题.

“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对待题目所给作文材料的理解一要准确,二要深刻,角度要新颖才能达到优秀作文的要求.“最终的好文,定是达到了角度新、立意新的要求,而这是大部分同学做不到的”.高考作文普遍是议论文,大多数同学只是在浅层次进行议论.议论文的写作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阶段,大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均是在做诠释,体现不出对论点、对材料的认识深度.因此,想冲击好文,首先要求学生要观察生活,对生活事件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做相似联想.

在刘老师看来,长期以来作文分数较低的学生想要寻求突破也不难,关键是要找准症结所在.比如说,有的学生面对作文材料连最基本的观点形成都做不到,总是表达出笼统、模棱两可的态度,这样的学生比较缺乏理解材料后形成概括的能力.通过专题训练,让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观点捕捉,就可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刘老师表示,以现在教师、考生的复习状态和复习习惯来说,一道作文题学生是否之前见过,其实不是主要问题.考生即使之前见到过类似的题目,也未必能比没见过题目的学生写好到什么程度,毕竟作文成绩还是受体能力制约.“除非认真进行修改,改成了一类文.而且特别熟悉,这样的考生才能算是真正‘撞上’了考题”.但总体来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工作中,不会有人做如此细致的修改工作.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语文教师陈老师表示,检测如自己是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看一篇文章,不可能一句句琢磨,关键看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楚,注重看首段及每段首句,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两点可能会给阅卷教师留下深刻印象,一类是有文采的东西,情景化的内容,会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哪怕全文只有一处,可能也会提升这篇文章的档次.此外,教师还对病句很敏感,有了硬伤,分数肯定不会很高”.陈老师将这种特点称为“模糊阅卷法”.

(王怡/《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