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课外辅导探幽与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17 浏览:43504

摘 要:课外辅导在一些国家已存续多时,作为与主流学校教育并驾齐驱的“影子”教育.国外已经对其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课外补习的分布、规模、科目、强度影响因素与政府政策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对教育、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对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影子教育;课外辅导;主流学校

中图分类号:H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1-0000-02

一、课外辅导索引

课外辅导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影子教育”.“影子教育”的提出者当是史蒂文森和贝雷.他们对日本高中生的纵剖调查中发现,“影子教育”游离于主流学校教育之外.为更快提高学业成绩,相当的学生普感学校教育难以满足自身需求,这促成课外补习如影随形成为正规教育的忠实追随者.贝雷对课外补习系统研究表明:课外辅导是指学生于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因其补习内容类似于学校课程,故而曰之为“影子教育”.国外对课外辅导的研究缘起20世纪80年代,鼎盛于整个90年代,时至今日亦有漫天飞舞之势.课外辅导作为社会经济文化于教育的连带效应,引发诸多经济和社会学家对其研究的躬身躬行.因此,海量的研究成果成为教育政策制定不可或缺的斟酌因素.

二、世界课外辅导现状

对课外辅导的热捧,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究其深层原因,恐怕除却对教育本身的发展追求外,对于利润的追逐成为人们鹊起的主导因素.从课外辅导的地域、课程类别、时间长短、规模大小就可窥豹一斑.

调查表明,世界各国学生正纷纷加入课外补习班,随之规模与经济效益如雪地滚绣球般扩大.重视课外培训的国家补习收入超过百亿美元,这种情形足以令人浮想联翩.当然,社会体制、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课外辅导的规模与形式可能有所不同,诸如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具有典型东方文化背景的国家,对于传统教育比较重视,所以,课外辅导之风铺天盖地.至于崇尚个性发展的西欧、北美等,课外辅导却甚寥寥,不过,如今却有燎原之势,中国、非洲等当属此列.日本,97年课外辅导全国收入约140亿美元.2005年,就连柬埔寨这个并不富裕国家课外辅导费用大约为基础教育办学经费的百分之七.韩国2003年私人辅导机构年收益达一百多亿美元,将近国家教育预算的三分之二.诸此表明,不论贫穷国家还是富有国家,私人课外辅导是一块利润丰厚的可以开垦的处女地.


补习课目存在一种普遍趋势:英语、数、理、化.作为考试的“主要”科目,成为学生知识缺口最大的地方,同时,英语的需求随着教育的越来越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理科性知识由潜在的可能转化为实际的知识效益的速成性,也导致学生补习的偏向.总之,补习课目的选择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时间的长短决定补习的强度.从补习时间看,一些国家学生每周参加的补习已高达12小时一16小时,相当于一个全日制员工的二个工作日.而且、各种科目齐头并进,对于本就焦头烂额的学生来说无疑重头上枷.

近几十年来,课外补习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家庭的补习支出也正快速上升.日本小学级别的补习学校在二十年间人学率增长了1倍.韩国的家庭补习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到九十年代末年达到百分之二点九.几乎同中国教育预算相当.而且,原本对课外补习不甚重视的英国、加拿大,由于开始重视考试作用,尽管其课外补习规模不大,但发展速度也相当快.在英国,学生参加数学补习的比例已达到近五分之一.家庭对课外补习的支出呈直线上升趋势.

三、、课外补习的供求关系

(一)供给:机构与教师

主体的地位决定着课外辅导的运行模式.当前置办主体头两大阵营.正规学校的教师为获得额外报酬,从正规学校中寻找生源.另有一些熟知辅导这一块的人为与自己没有任何责任关系的学生提供辅导.一些国家,教师在工作时间无法涵盖课程大纲内容,个人收入也很低,无奈设计提高收入,出现有些教师故意放慢教学进程,课程大纲无法完成,自然而然辅导市场就此应运而生.甚或发展到,教师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知班里的学生,如果不参加私人辅导班就有可能在班级考试和其他活动中受到处罚.教师也有可能故意使学生失败,以便为自己的怎么写作提供市场.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危害之后,一些国家对学校教师的辅导刹车.学校教师对其他学校的学生辅导在地下涛声依旧.

而主流学校之外的补习教师来源广泛,大学生,退休教师,教师,全职教师形形色色,其收人亦高低不一.,教师学历与学生层次搭配不均.当然,竞争的压力造成教师劳动强度过大,这与主流学校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补习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分化,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则惨淡经营.

(二)需求:学生与家长

需求方无疑是家长和学生.本着望子成龙的心理,但上课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补遗者有之、培优亦有之.对自己成绩的主观感受及子女对的过高期待是学生和家长促成补习需求扩张的关键.单就学生来源看,城市的竞争氛围更为激烈、补习资源更易获得,故城市学生参加补习现象更为普遍.

四、课外补习的广泛影响

(一)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学业成绩的好坏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因此判断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应该从不同角度考虑.一种普遍观点认为,补习能增进学业成绩.一项研究指出,补习从知识信息的获得角度更能解释学生成绩的变化.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补习与学业成绩并无显著相关性,或者说补习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因补习科目而异,要研究补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补习的内容与传授方式、师生的动机、补习强度与时间,连带补习学生的类别等诸多因素要综合考虑.

(二)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补习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因为,补习能加升学生对学校课程的理解与热爱程度.一所学校在所有科目上,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水平参差不齐,行之有效的补习能增强学生与他人竞争的信心,扩充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知识视野.总之,赞成课外补习的人赞成这种学习的教育参与功用.

相反观点则认为,补习会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理由有五:第一,补习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补习的课程导向是补遗与超前的结合,这样,一方面造成学生对补习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对学校老师的厌倦心向.因为可能倾向于个性化教学的课外补习更能让补习老师取得信任,而且选择的范围更大,学校的老师的固定性决定了学生只能默默承受,不会取决于其对教师的喜好与否.第二,补习的发生概率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增.老师若然任教高年级,其获得给学生补习的几率会更大,教师对高年级学生的倾注度会更大,导致学校教育质量的纵向不平衡.第三,学校老师补习学生,无疑会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中故意偷工减料,将重要的知识点放在补习课中,迫使更多学生参与补习.这样的后果,只能是主流教育畸形发展.第四,补习增加学生和老师疲劳强度,学校的教育质量会随着这种疲劳的加大呈现下降趋势.第五,补习的功利导向,实则与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三)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就对学生的压力来说,观点各异.主流观点认为,以提高成绩为目标的补习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减少甚至褫夺儿童发展的时间,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适应性与创造性的空间丧失殆尽.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补习能提升学生的潜力.在某种程度上,补习帮助学生缩小与同伴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的自尊得以尊重.相信在补习上所增加的压力会因其他方面压力的减少而使学生的以缓冲.研究表明,某些数学补习班上有40%的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才去参加补习,这有力地支持了补习并未增加学生压力的观点.中庸的观点认为,补习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并存,往往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第二,就社会关系的涉及来说,有人认为,过多的补习时间弱化了家庭情感,淡化了亲子联系.但也有人认为,父母将子女送去补习班,更能解决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顾虑.同时,课外补习有利于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因此,补习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是一个涉及社会、社会秩序、社会体制的问题,研究其影响的性质必须拓展思维的视角.

第三,就教育的公平度来说,如同多数私立教育,补习资源更多地被富裕家庭子女所占有,补习有可能会加大社会不平等.教师在学校课程的故意遗漏,使有财力支持的学生通过补习拔高,导致无缘补习学生的差距拉大.长此以往,教育失允度降低.当然,学业成绩并非只受补习一个因素影响.补习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是不能单一而论.

(四)对经济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媒介在经济与教育架起融通的桥梁.补习教育对社会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提高劳动者素质无疑是有促进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补习活动具有“借胎产子”性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重置,无疑会加大社会的成本支出和浪费,倘若补习只为考试,学生的创造力必然会大打折扣,对经济发展的拖延性会慢慢显现.当然,对补习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目前只涉及到了成本统计,还不能通过实证研究来测算效益.无论如何,面对目前的课外补习现象,政策的制定者应该理性对待,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五、政府对课外补习的政策反应

课外补习在各国的成因、表现和影响均有所差异.因此,各国政府对补习的政策反应也形形色色.

(一)禁止性政策

基于课外补习的负面影响,某些国家禁止各种形式的营利性补习活动.韩国政府在八十年代曾禁止任何形式的补习.但事实上,实行这种政策往往并未起到作用,补习活动禁而不绝,政策又逐渐放松.经过十年,又开始实行禁止政策,但有“违反宪法和人权”之嫌.可见,一味禁止政策在补习兴盛的国家根本就行不通,补习需求的广泛性决定只会越堵越流.

(二)两面性政策

大部分国家对补习采取两面性政策.有些国家严厉禁止主流学校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补习,但有的认可主流学校教师可以补习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大多数国家对非主流学校教师从事补习活动都持允许态度.我国目前对课外补习基本上采取两面性政策.

(三)理智管理政策

面对补习,一些国家采取认知了解,积极监管的政策.对补习学校采取某种监管政策之前,争取全面了解,同时默认这种存在.另一些国家则采取一定的积极行动对补习进行监管.这种管理倾向于宏观管理.如对补习场所的一般安全管理;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等.

(四)听任自由政策

一般来说,信奉自由市场经济,抑或教育财力鞭长莫及的国家,对补习机构采取姑妄置之的态度.他们的看法要么信奉竞争,要么无力回天,补习的影响或有益,或无视.又因补习教育比正规学校教育更隐蔽,因而政府无必要也不愿意对其监管.柬埔寨、越南的补习就属于后种.

(五)倡导鼓励性政策

极少国家对补习活动实施积极鼓励政策.这些国家认为补习能满足学生需求,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不仅对学生和老师有利,对国家也无害.新加坡就首当其冲.当然鼓励政策实施有形式各异,有的实行税收优惠,有的提供补贴,有的则立法保护.

六、启示

近二十年国外对课外补习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历社会的出现,考试制度的盛行与强化人力资本理论的共识,成为一些国家课外补习渐盛的原因,切这种教育已融入国家教育,二是,课外补习对正规教育产生的并存,政府和一些组织需要以实验取材的态度,允许这种现象延续,以便科学地制定政策或提出政策建议,三是,课外补习拓展了一些教育边缘领域,成为教育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关注的触角探知区域.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考试导向”可溯源到隋朝的科举的建立.面临日益竞争,学生只有补习才有可能适应形势.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硬件的提升,课外补习的参与率和教育支出正逐步上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的主要教育投资已经在向补习支出倾斜.在高中阶段,课外补习支出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平均达12%之多.包括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内的中小学课外培训业务也正飞速扩张,已成为巨大的教育产业.堪比日本、韩国.但基于历史和教育体制的不同,我国的课外补习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我国的中学生艺术课培训具有应试的功利性,也应属于补习的范畴,我国高中生补习更多属于补差的性质这也与国外的研究有所差异,应试教育造成的补习需求和教师工资不高导致的补习供给推动我国的补习市场逐步,从中看出与日、韩等国的出发点极不相同.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目前对补习的研究多数还处于思辨层面,没有专门针对补习的大规模的研究,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另外,因补习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往往因信息的不对称而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质,容易实行“一刀切’,的全面禁止政策,对教育的发展颇为不利.这说明,课外补习研究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实践需要,需要引起学术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重视.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提高,人民的家庭经济承载力越来越雄厚,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投入可谓日掷万金也在所不惜.如何引导学生家长理顺学生参加主流学校学习和参加补习班的学习的主次关系,掌握孩子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宏观方向,让补习教育真正为孩子学习的有益补充,这也是社会舆论导向和管理政策值得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