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449 浏览:43909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斯说过:“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与其说数学是一种动作,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思维.”数学思维过程指的是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中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需要操作活动来完成.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它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学活动中也经常是教师传达、幼儿接收的形式,真正让孩子理解了、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许多孩子又不知是怎么回事了.在聆听和观摩徐苗郎老师导学班的活动以后,经过自己的实践,我发现:在正式活动和非正式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语言这个桥梁.因为他们不会说、不愿说、不肯说,造成了在数活动经验积累上的困难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完整性.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幼儿教育活动,一是为了满足幼儿发展之需要,从内在动机上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是为了幼儿从偶发的、自然的、个体化的一些教学活动逐渐转入循序渐进的,有教师指导的、同伴相互交流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激发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完成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打好理性思维的基础,使教育成为幼儿素质启蒙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 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是指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在一定环境及自然状态下,自发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学具、玩具,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自愿、自由地进行活动.

在《学前教育纲要》中指m“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而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正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发自主地运用语言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

1 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或一个人自占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而非正式活动正是给了每个孩子这样一个空间.

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班的杨文超小朋友.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角玩,而且都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会钥匙.因为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2 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可说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动中,都会有许多丰富的操作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等设计制作并投放的,带有.定的暗示作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的反复摆弄中,在具体事物与具体动作的实践中,会自然而然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如幼儿在盖瓶盖子活动中,开始反复找盖子盖在瓶子上,逐个盖完后,又会拧开,然后又――盖上.以后完成后会将多出的瓶子还给老师.或将多出的瓶子放在自己前面向老师要盖子,嘴里也会说“多出来了,多出来了”或是叫“少掉了,少掉了.”

3 反复、多次的尝试.让幼儿练说.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正式的活动前,一般都要进行2、3次的非正式活动,而在每一次的非正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又都会有多次选择、操作材料的机会,多一次操作的机会.就多次练习说的机会.如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经验积累的情况,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动,而在每次的活动中.一般每个幼儿至少能玩到r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动下来.每个孩子有3~6次的操作机会,那么就有3~6次的练习说话的机会.由此可见,非正式的操作活动给了幼儿更多说的机会,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效的.

二 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数教育的正式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生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一般以集体方式进行.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进行.

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在同伴的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一些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还将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好模仿.当同伴说出一个较好听的词时,他们就会跟着模仿或纠正同伴的错误,教师可借此机会倾听幼儿、引导幼儿运用正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并逐步使幼儿养成愿说、学说、乐说的习惯.

1 主题、生活的经验,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幼儿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幼儿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有话要说,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了.

2 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再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 自然、形成的习惯,让幼儿会说.

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通联:562300贵州省兴仁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