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15 浏览:131557

在新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新课标,新教材对自己新的要求结合起来,作为业务进修的一项重要内容紧抓不放,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阅读

多阅读是指多文学书籍,增加文学积累.厚积薄发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淀成的.要想成为一个满腹经纶、气质优雅、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铺垫.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从读书学习而来.康熙在和他的大臣商谈国事时,提及什么东西不能“丢”时,把书不能“丢”排在了首位.语文教师首先当然要读文学书籍.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情感的历史.不读《诗经》、诸子散文、屈原的楚辞、司马迁的《史记》,不背唐诗、宋词,不知《牡丹亭》、《桃花扇》,不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不了解鲁迅,郭沫若、闻一多、朱自清,就很难有中华民族的血脉情结和审美心理,更别谈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其实,读书是一件其乐无穷和终身受益的事,你的灵魂可以随着书的脉络而畅游,你可以体会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和不羁;也可以体会“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低沉;你还可以“独坐幽篁里”;可以与文人雅士交谈,与知己谈心.日久天长,你的情感睿智的 “湖泊”就会盈盈可见,汩汩而出的必定是深邃的思想,优雅的谈吐,丰富的情感.表现在教学行为中,或妙语连珠,幽默风趣 ;或机敏自信,游刃有余等

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推荐了1-6年级的小学生应该了解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些都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和社会的检验的大师之作,其中生活容量、情感容量之大,对人生、人情的内蕴开掘之广,均可滋补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在作者所叙述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的情结里,在作者所抒发的入木三分、爱憎分明的议论里,在作者所着意的精雕细镂、惟妙惟肖的描绘里,都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语文教师只有通读全文并熟记于心、有所感悟,才能引导学生去感悟,才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文学教育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作品的感悟能力.这种感悟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学素养.有了独到的感悟,再用清晰的教学语言传递出来,才能引起学生的认同与共鸣,并使之从浅层的感官享受进到深层的内心体验.切不能把《游园不值》只简单的讲成访友不在,赏花不成的浅层意思,那就和文学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了.因此,只有多读书,增加文学知识的积累,才能掌握语文教育的主动权.

(二)多背诵

多背诵是指多背古典诗词,培养、提高审美情趣.语文教师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不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毫无生气的知识,语文教师不应该是刻板的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恰恰相反,他需要、灵感和想象力.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情趣.要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以美的眼光发现文学中溢彩流光的美,以美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殿堂,进而塑造美好的心灵.如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学习背诵古典诗词就是一条好的途径.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传统的国家.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的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等有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魅力、真挚的感情和深邃的思想,可以陶冶健康向上的情操,塑造高尚的精神境界.当代一位著名作家曾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古典诗词还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超长不凡的想象,新奇巧妙的构思,使人驻足其间,流连忘返.仅以唐代为例,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晓畅,李贺的瑰丽,韦应物的简淡,李商隐的朦胧等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读这些千古华章,不但能开拓我们得到思维,激发强烈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层次和文化品位.

新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要求小学生背诵160篇(段)古今优秀诗文,这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深得人心的举措.作为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文学种类.”(《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


(三)多鉴赏

多鉴赏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书籍时一定要多品、多思.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授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其中包括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欣赏能力或者鉴赏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和批评水平,对教学和启发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自己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在出行甚至远行的基础上,配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有了丰富的阅历,便能更为轻松地与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以比较专业的眼光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这样,学生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从而对文学作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培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于永正老师在给学生上的《卜算子咏梅》的时候,不仅引出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而且通过“反其意而用之”,用比较的方法将的词讲的简单明了.引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等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句.可见,如果老师没有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是很难将一首名家的词讲得如此通透,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理解并背会了这首词.

(四)多朗读

多朗读是指经常学习朗读,注重以情动人.有人说,听一个人朗读的好坏,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文学水平的高低.实践证明,这句话有它的合理性.许多优秀语文教师都是朗读的高手.叶圣陶先生在《中心国文学习法》中提到:“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好的朗读,可以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文章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气势,读出文章的声色,使人能够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意境氛围,通达作品的奥妙精髓.语文教师应该会朗读,重视朗读,一方面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儿童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通过好的朗读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他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创造力、语言感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文学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说到底是情感教育.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感情的,富于文采的.这方面,窦桂梅老师堪称典范,特别是在上故事课的时候,“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听她讲课,如同艺术享受;虽然没有欣赏过她的教案,不过我想应该像散文一样精美.将才情、学识融为一体,寓情于教,情文并貌是小学语文教师成功的重要因素,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真谛.

总之,古语云:“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对于即将步入语文教学讲坛的新教师而言,如果把读书放在第一位,就能在阅读中增加文学积累,在积累中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打基础,在提高中升华,进而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便解决了源头活水问题,最后由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影响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