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文设计工作记录,本科毕业文

更新时间:2024-08-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78 浏览:120732

论文题目《左传》和《战国策》人物形象比较

学校名称:鄂尔多斯电大

指导教师:庄严

学生名字:李国梅

学号:1015001204683

专业:汉语言文学

入学时间:2016春

论文提纲

一,《左传》和《战国策》概述

二,《左传》和《战国策》中明君形象的对比

1,为什么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明君对比

2,秦穆公和秦昭襄王的对外政策

3,秦穆公的秦昭襄王的用人之策和容人之量

4,《左传》《战国策》中明君形象对比的综述

三,《左传》和《战国策》中名臣,策士的对比

1,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士的综述

2,《左传》中的郑子产

3,《战国策》中的张仪,苏秦等

四,《左传》和《战国策》中下层人物形象的对比

《左传》和《战国策》人物形象比较

【摘 要】《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其中记载了周王朝和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总共刻画了一千四百多个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重要的以记载人物行事为中心的历史散文或历史文学着作.《左传》在记载人物上并没有一刀切式的记载人物,没有出现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的形象,无论君主或者臣子都秉承了这一记叙习惯.《战国策》是一部记载了战国时代历史的国别体史书,也是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完整的着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完整的着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苏秦生动的刻划勒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苏秦的读书欲睡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上揭露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士的丑态逼真描绘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路过家门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拜百里奚为左相..当初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因家贫无法得见魏王,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往,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谢绝.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魏齐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范雎装死,被抛于郊外.返家后即托好友郑安平将自己藏匿,化名张禄,并让家人举丧,使魏齐深信自己已死不疑.蹇叔蹇叔等"管仲在中国的教育中出现的较为频繁,在小学的课堂上就已经听说过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恩恩怨怨,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冯骅所说的这个后人知之甚少的子产在《左传》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子产是一个小国郑国的执政者,在春秋那个大国争霸,小国图存的年代能让郑国这一个夹杂在晋楚两大国间的小国在几十年里平安无事不能不说他的执政能力的优秀.那么他具备的哪些品质使他具有如此优秀的执政能力呢在《左传》中对于子产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产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等,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可见和那些贤侯霸主一样一个成功的执政者合理的使用人才都是一个基本的特征,但是作为一个臣子可以信任同为臣子的其他人而不惧怕他们超过自己虽然不如鲍叔牙推荐管仲那般为国不顾私却也是独有一番气势.

作为一个握有绝对权力的大臣会制定出怎样的治国之策帮助郑国一帆风顺了数十年呢通过《左传》我们知道他进行了三项大的改革,分别是田制的整理,改革,作丘赋,铸刑书,我们不去具体讨论这三项改革,郑国的国泰民安已经证明了他的成功,而通过这三项改革的过程我们看到了郑子产坚毅,果断的性格,也看到了作为一个执政者的成熟,聪颖,更看到了《左传》中优秀大臣对于国家的忠诚,在子产的改革中有很多以法绳贵的积极内容,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意愿,自然遭到了了贵族和守旧派的反对,子产从政刚刚一年就有人做歌谣咒骂他"父死于路",而在铸刑书时晋国贤大夫叔更是寄书发对,然而,这些困难和恐吓没有动摇他推进改革的决心,他以"救世"和"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大无畏精神,百折不挠,迎难而进,在子产从政3年后郑国人编了这样一首歌来赞颂他的功绩:"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作为一个政治家在治理一个氏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时遇到势力强大的家族作乱时是难以避免的情况,后世秦孝公死商鞅随即被老氏族的势力车裂,楚怀王时楚国贵胄不顾楚国存亡疯狂的阻挠屈原变法,而在春秋贵族势力更为强大的时候郑子产运筹谋划,在公孙黑作乱时郑子产数次退避三舍,终于在鲁昭公二年找到机会杀死了屡屡作乱的公孙黑.可见子产不仅仅只是性格坚毅,也有着聪明的政治头脑.


和诸多优秀的政治家一样在国内稳定的同时外交也会处理的极为得当,清代高士奇说":若夫驰词执礼,以当晋,楚之锋,征朝,则历述比岁之勤,重币,则寓宣子之书,献捷,则士庄伯不能诘,坏馆垣,则叔向叹其有辞,却逆女,则楚垂箪而入,拒玉环之请,则杜无厌之求,申登陴之对,则寝问罪之端,问驷乞之立,则语以县鄙之惧."对子产外交活动的品评可谓十分得当.《左传》写子产最成功之处在于叙述了许多子产在外交事务上的成功事例,这些事例充分表现了子产智勇双全,不卑不亢,严正不屈的外交家风度与善为辞令,据理力争的非凡才华.昭公十九年郑驷偃卒,子产不许立子瑕为嗣,晋人派使者前来指责,子产答曰:"等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并辞谢客人财礼而回报使者,于是"晋人舍之".相较于《战国策》《左传》的辞令写的颇有特色,今天专门研究其外交辞令的书刊论文就有不少,我们通过子产看看《左传》的外交辞令,

襄公二十四年,晋范宣子为政,增加各国朝聘的财物,子产投书力争:"等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层层推演,于是"宣子说,乃轻币".襄二十五年子产戎服向晋献伐陈之捷,晋人质问":何以侵小"子产对曰":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又问:"何以戎服"答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土,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命我文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不敢废王命故也."这两个答词,前者变被动为主动,实际上成了对晋的质问,后者则以晋先君之命压对方,于是晋人又"不能诘".写得最精彩的是襄公三十一年坏晋馆垣中的辞令,"以鄙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接着讲晋文公时诸侯来聘如何"宾至如归",然后笔锋一转,"今铜革是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趴俞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③

这段辞令措辞或委婉或激切,纵横驰骋,富于气势,十分富有感染力,表现了子产善为辞令的才华.范文澜《中国通史》称子产为纵横家的创始人,但子产与后来周游于列国的纵横家们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纵横家们是为个人的名利而为辞令,而子产则是一心一意地为了郑国,这是他比张仪,苏秦这类纵横家高尚之所在.

3,《战国策》中的张仪,苏秦等

如果说子产的忠诚是《左传》所赞许的,所歌颂的,是一个正在转变思想的时代特征,那么在《战国策》中苏秦和张仪无疑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也是这个礼乐思想彻底崩坏的时代的特征,我们不能说《战国策》歌颂朝秦暮楚的士,但是他们却获得了作者最多的笔墨,虽然揭露了他们的自私,狡诈但但羡慕苏秦和张仪以天下围棋盘合纵连横者仍然远远多于憎恶他们的虚伪贪婪的卫道士.

(战国策》写的策士人物远不止苏秦,张仪,他们东奔西走,"游说各诸侯国的君主,实际上是进行一种政治写卖,以奇谋异策换取功名利禄,双方合则成不合则散,完全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一种特殊的交换关系."④所以纵横家的说辞一般没有空泛,虚伪的仁义说教,直来直去.出谋划策,不顾形式,不择手段,即使使用狡诈之术,也毫不掩饰.不过他们之间最为出色的无疑是苏秦和张仪.

前面已经说过子产作为一个外交家始终忠诚自己的国家,而战国时期的外交家则已经不在乎国籍,在乎的是谁可以启用他,听信他的主张,苏秦是韩国人,但是他出山第一站却是韩国最大的敌人秦国,张仪是魏国人,却首先游说了齐王,在楚国受挫后被秦惠王所用,破坏苏秦的合纵计划.如果说这些策士不忠于自己的国家只是因为自己国家的君王无法发现人才,无法任用真正有能力的人作为国家的栋梁那么在《战国策·秦策三》中所记录的则无疑证明了这些策士的虚伪性:"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天下的智慧之士要联合起来攻秦,可想而知当时秦国所面临的处境是多么的凶险.但是秦相应侯却不以为意,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天下之士"的鄙视,把他们比作一群狗,平时,或卧,或起,或行,或止,各司其职,但若"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于是,让唐唯携金而往,果然,"行至武安,散不能三千金,天下之士大相与斗矣."天下之士相聚于赵欲攻秦,并非他们正义感强,要除强扶弱,而是认为其中有利可图.秦国并非不怕天下之士与之作对,否则也用不着要用金钱去瓦解,而是秦国清楚策士们的弱点和不良动机,并利用他们的弱点去击败他们.天下之士如同"小商小贩",他们不能像苏秦,张仪那样,运用一己的智慧资本,就能牵着一个国家的鼻子走,并不愁富贵.他们要想获取富贵,只有靠联合.而这种联合往往是松散的,缺少一个强健的领导核心.在利益到来之前,这个联合还可以勉强维持,但是一旦利益出现,他们就会为了争利而互相争斗,所谓的"联合"也就不攻自破了.难怪缪文远会认为:"三千金而散天下之合从之士,知纵横策士多唯利是图,无有定见"⑤

当然策士成功的背后也少不了艰辛的奋斗,如果说在春秋时期礼法的制度的控制之下王宫大臣多出自于贵胄的话,那么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对于人才的争夺则进入了一个空前激烈的时期,这也为很多出身不怎么高贵的人通过自己的学习改变自身的命运指出了一条道路,我们知道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就是苏秦的奋斗史,在战国时期各国都高价收写策士,苏秦说赵成功,"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等"给了他优厚的待遇,真可谓"朝为贫士,暮为将相",那么又有谁不想去追逐这名利呢这是社会的引导.另外,还有家庭的冷遇.说秦未成,就连家里人都投来白眼,这也从反面成了他刻苦读书的动力,使他看到只有刻苦攻读,想法爬上去,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在这些策士为了自己的功成名就而朝秦暮楚的时候他们大概没有想到他们永远不会获得和子产和管仲那样高的评价,管仲让他的君王称霸了天下,子产始终没有离弃弱小的郑国,而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的更改者自己的策略,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面对着不同的君王说着不同的策略,随着策士数量的增多,他们之间的倾轧,陷害,争斗不断的曾多,也许苏秦张仪在外人看来是以天下围棋盘的棋手,可是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国君手里的棋子,苏秦被刺杀,被驱逐,张仪被冷落被抛弃,他们的悲剧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好的,时代再怎么变思潮再怎么办,只要有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只要有忠君思想的奴化这些策士永远难以摆脱为贬斥的命运.

四,《左传》和《战国策》中下层人物形象的对比

作为史书在《左传》和《战国策》在描写人物时并没有只是记载颇有身份的将相王侯,贵胄门客,也记载了一些身份卑微的,但却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比如《战国策》中刺杀秦王政的刺客荆轲,比如《左传》的寺人貂和易牙作乱,致使停尸六十余日不得殡殓仆役宰竖等小人物"闪现型"形象寺人,屠夫,阍人,庖厨,乐师,卜人以及刺客等.他们在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左右了事态的发展.人貂和易牙齐桓公,但死得却不甚体面,原因是他生前宠爱的两个小人物寺人貂和易牙参与了朝廷的废立大事.齐桓公一死,寺人貂和易牙立即作乱,停尸六十余日殡殓,而易牙仅仅是一个做得一手好菜而博得主人欢心的厨子.(事见《左传·僖公十七年》)重耳回国以后《左传》作者也记了两个小人物勃鞮和头须,他们远途而来要求见重耳一面.曾经斩断重耳衣袖的勃鞮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使晋文公免除了被颠覆的变乱,头须的一番话使重耳奖赏得当,笼络了一大批留守人员.(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灵公谋刺赵盾"一事中,三个小人物的出场穿插,使事件发展曲折而惊险,于几起几落之后方转危为安,其中每个形象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寺人惠墙伊戾害宋太子痤的故事,将一个因无宠而心怀怨恨,由嫉恨而生害主之心的小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事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还有关于邾阍人,晋屠蒯,宋寺人柳的故事(40),其中的人物形象都描写得极其生动.另外,作者笔下的乐官,巫觋的形象总是聪颖过人,富于远见的,在他们言谈中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文化知识和处世经验.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慧,周王室的泠州鸠以及鲁梓慎,郑裨灶,都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史官的形象则是忠于职守,耿直不阿,像太史董狐"书法不隐"的故事一直传为千古良史之佳话.《左传》中所写的这类小人物,大都是靠自身擅长的某种技艺或技能为贵族效力的,因之对贵族更具有明显的人身依附性.在这类人物的名字前面往往标有他们所专司的职事的特称,如史,师,竖,巫等.由于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的关系,在一些重大的事件中虽不扮演主要的角色,但经常在偶然的条件下,卷入事件的漩涡之中,一方面显示出他们的才智与性格,一方面表现出在事件进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发生的影响,成为各种事件中的条件人物.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2

"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