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快速发表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81 浏览:12362

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中学生德育工作

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钟素娟

内容摘 要:本文从网络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出发,并就人们关心的问题:如网络对德育教育的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比较清晰的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 键 词:网络学校德育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利用,已经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中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中学生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这既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下面是本人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带来的机遇

第一,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率.

要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关键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分析,使用要及时,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有着巨大的速度优势,这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强了影响力.而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学生在上学时间,通过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渗透来开展.而今,教育的时空由于网络的支持而得以延伸,不必局限于上学时间,也不必拘泥于人数众多的课堂.网络现实中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可以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以更易接受的形式来进行个别化德育教育.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的发挥.同时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第二,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途经和手段.

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得到了扩展.我们知道,有效的德育教育依赖于丰富的德育信息资源,而网络信息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德育教育资源和视野.随着网络的普及,全社会包括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为一体,通过网络,可以使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德育教育主体形成教育合力,扩大德育教育的空间.正如肖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至少有两种思想.互联网正是使这种"交换"的实现成为可能.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中"灌输式教学"现象:老师查资料,备讲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则是被动地,形式单调和重复地接受教育.网络信息传传播的形式不仅有生动的文字,悦耳的声音,还有色彩艳丽的图片,活泼的三维动画甚至是影视画面,使学生犹如亲临其景,这完全改变了了传统德育的教育手段,是传统德育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根据网络的这个特点,采用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调整情绪的十九种技巧","毒品的危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测试"等班会课课件,给班会课带来无穷的乐趣,班会课不再是班主任唾沫横飞空洞的说教,使学生上班会课变得轻松起来,生动起来.


第三,网络信息的隐蔽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正实身份,这种虚拟性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人无所顾忌地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甚至错误的信息和言论,另一面网络社会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人们反而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带班,我都会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也会让学生在填写个人情况时把E—mail填上.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觉得当面不好跟老师讲的事或意见,或在校外想到要跟老师说的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来表达.有个男生被人冤枉和侮辱而打了人,他又不好意思当面跟我说,他通过E-mail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我,我也以E—mail的方式给他分析这事的对错,并教他正确的自卫方法,使这件事比较妥善地处理.我会把对学生考试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一些看法,通过E—mail发给他们,及时与他们沟通.当学生有进步时,我会通过E—mail及时给他表扬鼓励.当学生生日时,我会发给他电子贺卡以表祝贺.通过E一mai1这个平台我与学生建立了坦诚友好的沟通渠道,拓展了班主任工作的空间.我在上网时,把一些好的网站记下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有个学生心理上有偏差,与同学的关系很糟糕,总是怀疑别人要捉弄他,对老师也很不信任,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把中国心理咨询网的告诉他,并指导他上网咨询.通过网上咨询,他解开了心结,与同学的关系缓和了,上课也认真了.网上心理咨询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在线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谈心,能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由于网上交流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不用露面,也可以匿名,当然就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患,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咨询师的指导,求得心理平衡,医治心理疾病.

带来的挑战

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和挑战.

第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是创新的产物,它使信息传输的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认识的过程.网络技术的发展,把真实的世界和虚拟的社会变得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打破了现有的德育教育模式: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通过读文件,看报刊,听大课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网络上的信息量大而且资源共享,一个人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整个世界.另外,网络信息都不能是以数字符号传播的,这种技术使人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觉察."黑面大汉可以将自己打扮成妙龄少女,温文雅的人在网上变成大灰狼."在现实社会中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特征都被掩盖了,剩下的只是符号的交往,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网络虚拟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并在你没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他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和行为,构筑起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然而,面对网络的挑战,我们现有的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重要环节上,以及自身改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在今天的教育中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就给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网络中的不健康的信息对中学生的道德情操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网络不仅是一个巨大的高科技信息库,它也是信息垃圾的生产源.在无法计数的网络信息中,各种不健康的信息特别是信息对充满好奇且又自制力不够强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温柔陷井",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其中,长期接触这种环境,身心难免受到不健康东西的污染和诱惑.据有关部门统计,上网中学生近一半浏览过网页.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因特网上一年有45万个图片和文件,这些材料被查过600万次之多,平均每天可收到1232个信息.中国青年报曾对湖南省一间中学339名学生进行了上网情况调查,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有130人,占60.4%,上网的有23人,占10.7%,上网听音乐,下棋,查资料等的有62人,占28.35%.在感兴趣的一栏中,上网站的比例较大.据统计,我国每年15万青少年犯罪都与不良文化影响有关,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看过影碟或访问过网站,青少年犯罪的手段也相当多来自网络.除了外,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网络上也随处可见.由于网络上,所以充斥着多种多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的,但也有消极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一些中学生不加分析的吸收,甚至个别人视之为"真理".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电脑成为信息与网络时代突出的道德问题.德育工作者面对这些不良信息,如何教育,引导中学生学会正确选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教育所要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采取的对策

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应对策略,既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又要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

第一,加强网络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和减少有害信息对中学生思想的侵袭.

面对国际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保护信息的纯洁性.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已出台了一些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和法令,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且以后还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网上把关工作,要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广泛调动各种可供利用的有利信息,并充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熟悉网络的运用,而学校本身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合本校的网络管理的办法,在了解,知情,监控的基础上,学校网络中心对校园网络的各版块建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名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的引导,取得良好效果,努力使网络处在可监控状态.

第二,加强网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网络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人际互动的新空间,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网络道德规范.就目前状况来看,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的情况比较严重,据查: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3%的学生偷看不定式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上网,有55.1%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有13.2%的学生认为这种欺骗很正常.这些数据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感弱化倾向明显,网络道德失范.在虚拟社会中的行为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的"网德教育"刻不容缓.一方面要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为中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另一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建议各种网络技术传授部门,在进行网络技术训练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训练,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改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状况.同时还设计模拟现实的虚拟社区,让学生进入社区活动,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而这点现行德育是无法做到的,也不允许那样做.例如我在向学生教育"毒品的危害"这个专题时,制作了课件,通过游戏来模拟体验,课后还把课件放入学校的网站,让学生课后随时随地有选择地,自发地感受德育内容,从而把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

第三,实现德育教育手段网络化,提高德育效率.

教育手段网络化的意义,就是建立德育和传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图像,动画等形式的德育信息,达到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激励,调控的目的.这和传统的德育教育手段相比,网络化的德育手段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德育时空变化的优势,24小时内几乎都可以上网吸纳各种信息,这为学校德育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拓展了时间上的更加广阔的范围.由于网络没有了地理空间上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的学生可通过网络共享德育资源.二是德育效率变化的优势,多媒体网络技术集文字,数据,声音,图像为一体,可以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将德育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其德育知识的感知,德育情感的体验都是传统的德育手段无法比拟的,这将大大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如今学生,只要条件具备,大多对网络喜好有加.谈起网络,立刻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诸如"","BBS'',"MSN"等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去年在我带的一个班级中,有一个学生是超级网虫,中段考试时还要旷课去泡网吧,多次劝说教育无效,后来我得到了他的和E—mail地址,以网友的身份了解到他觉得读书没意思,不如他在网上的成就大,我就在网络聊天时给他讲明网上虚拟的成就再大,人总归还是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生存的,最现实的是没钱就上不了网,要过上好的生活,就必须认真读书,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才.他觉得这网友的话有道理,答应上课的时间上课,课余有时间再上网,后来我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他,那个网友就是我,他很惊讶,再也没有在上课时间去上网了,一方面他怕网上撞上班主任,另一方面他觉得班主任有本事,佩服,自然也就服从管教了.

第四,建立学校德育网站和论坛,开辟新的德育课堂.

思想品德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个特殊的接受过程.中学生思想上存在着许多矛盾,各种网上不良信息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不良思想品德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建立符合中学生特有年龄心理特征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站,我们才能打赢"争夺眼球的战争".建立一个校园德育网站和德育论坛,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一点上,我们梅州中学十分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校园网,设置了许多学生喜爱的栏目,如班级展示,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以及歌曲,软件,电影,各种复习资料等,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喜欢上学校的校园网,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学生可在网上毫无顾忌地向老师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思想和心理症结向老师述说,可以直接给老师发,对富有争论性的问题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学校的校园网逐渐成为一个学生喜爱的,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

第五,培养一支从事网络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网络对今天的学校德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社会,家长和学校如何应对这一切.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杰罗娜辛格说得好:"汽车有危险,不过负责任的家长会教导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扣上安全带."学校是我们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德育工作者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自身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网络时代,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要学习网络系统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中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学校让一些政治素质好,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精通网络知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当校园网的网络管理员,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把学生德育工作延伸到课堂之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关起门来搞德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理念,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把握网络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