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文格式新闻

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79 浏览:15158

2016年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申报书

实验区名称"理农结合"的生物技术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所属学科类别跨学科(理学,农学)

实验区负责人胡宝忠

学校名称东北农业大学

申报日期2016年5月15日

黑龙江省教育厅制

二〇〇八年五月

填写要求

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

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所属类别"请填写: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

4.着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16年5月31日.

1,实验区基本情况

实验区名称"理农结合"的生物技术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跨学科(理学,农学)建立时间1987年实验区负责人姓名胡宝忠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62.7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院长联系

(手机)0451-55190104

(13603618252)电子bzhu@mail.neau.edu.传真0451-55190413通信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邮编150030实

础理农结合,培养复合型生物技术创新人才

----"理农结合"的生物技术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前期工作基础

1987年经学校批准,生命科学学院开始建设"理农结合"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区"由生物工程(理学)1个专业,发展到三个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目前,在校学生664名."实验区"经2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生长点,教学改革的辐射源,人才培养的示范区".

(一)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

我校"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政治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精神,有志于从事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优秀人才.

为加强"实验区"建设,学校先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区"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选择全校各院,系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教师给"实验区"班学生授课,全面落实"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全校办实验区"的方针.坚持"以基础理论教学为核心,以科研及实验能力训练为重点,精英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蓝图,努力实现"通过改革与建设,把'实验区'办成师资队伍精干,教学质量一流,教学条件优良,办学水平先进,学科发展均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明显特色的生物技术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辐射我国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地区的生物技术研究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办学思路一是以培养一流的生物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一流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二是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为内容,通过改革,实践,再改革,再实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符合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三是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四是以加强条件建设为基础,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结合,整合资源,提高利用,发挥效率,五是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形成以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促进"实验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六是以发挥优势学科作用为条件,努力发展特色,坚持优势上水平,特色求发展,优势和特色相得益彰,把"实验区"建设成为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的辐射源.

2.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要求是: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体现增加专业的适应性,体现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制定遵循了"学科交叉,加强基础,优化结构,更新内容,扩大选修,注重实践,重视创新,突出特色"的原则.

3.学生科研训练情况及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我院"实验区"十分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实验区"学生100%接受科研能力训练.20年来,"实验区"有17名本科学生在不同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1篇(第1作者16篇).

"实验区"教师的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发挥了显着促进作用.一是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实验区"教师在科研中及时了解国内外在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以及新成果,新理论,并适当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更新.同时"实验区"教师也把自己的研究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编写成教材.最有影响的是"实验区"李庆章教授组织"实验区"14名教授,把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编撰出版了《农业科学与人类》一书,深受学生欢迎,《农业科学与人类》现已成为我校校级公共课,科研工作极大促进了教学工作,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区"学生提前进入导师的研究室,参与导师科研及学术活动,促进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三是扩大了学生的学术视野.2000年以来,邀请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讲学89人次,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更新,扩大了学生学术视野,四是弥补了教学经费不足."实验区"学生指导教师科研经费充足,研究室设备齐全,先进,不仅为学生提供科研活动的场所,也为学生提供了科研训练和做毕业论文所需的经费.同时,个别研究室还承担了"实验区"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如胚胎工程研究室,面积920平方米,仪器设备齐全,先进,仪器设备总值达257万元,为"实验区"学生开设了胚胎工程48学时的实验课.科研对教学发挥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我校"实验区"建设的一个特色.

4.毕业论文质量

"实验区"毕业班学生的论文80%以上是导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内容,近10%是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由选题,反映出"实验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较高水平.5年来,有31.46%的本科毕业生论文获优秀等级(学校最高标准为20%).

5.生源,学生攻读研究生情况(校内校外及其比例)和毕业生一次就业情况

我校"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实行一表全国招生,多年来,我校"实验区"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学生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很高且逐年上升,考取研究生校内,校外比例达到1:1,一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以上数字一方面肯定了我校"实验区"的培养目标,办学思路和培养方案,同时也表明我校"实验区"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各个方面,长期保持了较高的质量.

6.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及优秀人才培养情况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强.(2)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较高.(3)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较好.(4)基础理论扎实,外语应用能力强.(5)用人单位对学生反映良好.

"实验区"办学至今,生物技术专业共有本科毕业生2000多名,其中保送,考取研究生1000多名,考取博士生300多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2000级学生王晨光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并发表论文2篇,2004年获黑龙江省优秀大学生称号,毕业后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研究生.

7.人才培养特色

(1)突出生物科学基础.(2)突出科研能力培养.(3)突出"学科交叉,理农结合"特点.

(二)硬件建设

1.教学实验室建设,设备及使用效率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区"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成立了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建立健全了基础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了开放式管理和资源共享,保证了教学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2005年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

学校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以及22名"实验区"学生指导教师的研究室对"实验区"学生开放.学生自二,三年级起进入这些高层次研究室,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四年级下半年开始做毕业论文.

(2)校外实习基地

①野外实习基地."实验区"已开辟了辽宁省千山,哈尔滨市帽儿山,牡丹江市镜泊湖等3处植物学,动物学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实验区"学生参加为期1-2周的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开阔了视野,认识了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课堂知识.

②联合实习基地.由于"实验区"学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许多高校,科研单位,生物技术公司非常愿意接受他们去实习,作科研助手.这样,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了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区"联合实习基地.主要实习单位有中科院动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大植保系昆虫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上海双鸽实业公司,山东农大,山东农科院,青岛农科所,青岛花生所,工大威海分校,黑龙江省应用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省水产所,黑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哈尔滨世亨药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圣泰药业有限公司等,并与其中的11个单位签定了长期实习协定,每年都有"实验区"学生到部分基地进行教学,毕业实习.

③综合实习基地.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分别建立了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实习基地(植物类)和阿城实验实习基地(动物类),现已成为我省农业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实验区"学生在这里有机会认识和学习农,牧业生产知识和实践过程,进一步提高书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教学辅助设备(含多媒体与网络建设)

东北农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高校中最早建立并开通宽带网的大学之一,网络管理中心管理有序,设备先进,网络覆盖整个校园.2001年,网络管理中心被国家"211工程"I期建设验收专家组誉为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I期建设两个闪光点之一,成为校"211工程"I期建设标志性成果.东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了55个多媒体教室,其中35个正在安装调试网络中控,实时巡检子系统.图书馆建立了光盘检索系统,网络数据检索系统,实现了与Inter联网和资源共享.购入生物类及相关学科数据库6种,生物类及相关电子期刊3917种,生物类及相关电子图书20000余册.

"实验区"在共享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东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学辅助设备的配置.

这些教学辅助设备,设施的建设,为教师使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硬件条件,满足了"实验区"的教学需要,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图书资料(近3年年平均投入经费)

图书文献是高质量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资源,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区"图书资料建设.2000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78.44万元,其中用20.6万元建设了"实验区"微机室,用于学生网上查阅资料,用23万元建设了"实验区"声像语音室,用于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能力,图书馆将"实验区"学生列为怎么写作重点,专门设立了326.51平方米的"实验区"生物学图书借阅室,用33.69万元购置了生物类中文图书5842册,用13.39万元购置了生物类外文图书340册,用3.18万元购置了生物类中文期刊338种,用84.60万元购置了生物类外文期刊346种,年生均购置图书经费为2593元.目前,"实验区"生物学图书借阅室馆藏图书67724册,生均图书拥有量为130册.此外,5年来,学校还投入资金63.32万元,购入生物类及相关学科数据库6种,生物类及相关电子期刊3917种,生物类及相关电子图书20000余册.建立了光盘检索系统,网络数据检索系统,实现了与Inter联网和资源共享.

图书馆图书,期刊,网络文献,电子图书资源丰富,满足了"实验区"学生的需求.为了加强对"实验区"学生的信息怎么写作,图书馆为"实验区"学生了IC卡,每证可借阅图书20册,享受研究生,教师同等待遇.5年来,"实验区"生物学图书借阅室入室阅览人数达18.2065万人次,外借图书40583册.图书,期刊,网络文献,电子图书应用效果很好.

(三)教学改革

1.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奖情况

2000年以来,"实验区"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2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17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获黑龙江省高教学会优秀课件评比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

2.课程改革与建设情况(含国家及省部级名牌课与精品课建设情况)

我校"实验区"十分重视并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效果显着.注重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着力建设一批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1)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了以基础课为平台,选修模块,专业方向组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完整的全新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下,注意对学生进行"农业生物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培养做到能够"理农结合",用生物学理论研究解决传统农业难点问题,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是先基础,后专业,以点带面,重点建设.几年来开展了数学,化学,计算机,植物学等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做了大量工作.

(3)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基因工程学,发育生物学和胚胎工程学等9门课程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胚胎工程及操作课程建设取得显着进展,是国家重点学科(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特色课程,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2003年本专业又有8门课程和1个课程群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2005年动物生物化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原理与操作,普通遗传学,生物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植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相继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动物生物化学,植物学被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作为学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资助建设.经过有计划的课程建设,使"实验区"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高质量的课程建设,同步提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一:"实验区"精品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课程类别

课程级别

立项年限

植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技术)基础课

2003省级

植物生理学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技术)基础课

2004校级

2005省级

有机化学

理学院

基础课

2004校级

2004省级

线性代数

理学院

基础课

2007省级

普通化学

理学院

基础课

2004校级

大学物理

理学院

基础课

2004校级

大学英语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公共课

2004校级

大学计算机基础

工程学院

公共课

2004校级

思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公共课

2005校级

基因工程原理与操作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技术)基础课

2005校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理学院

基础课

2006校级

普通遗传学

生命科学学院

公共课

2006校级

动物组织胚胎学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技术)基础课

2005校级

有机化学实验

理学院

专业(技术)基础课

2006校级

分析化学

理学院

基础课

2006校级

高等数学

理学院

公共课

2006校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公共课

2006校级

计算机应用基础3(智能农业)

工程学院

公共课

2007校级

生物化学

生命科学学院

基础课

2016校级

植物学实验

生命科学学院

基础课

2016校级

3.课堂教学质量

"实验区"教师是从全校教师中选拔出的高职称,高学历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大多数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与学生有效互动,采用讨论,启发式教学法给学生上课.学校,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从教材选用,部分课程小班上课到建立校,院二级听课检查督导制度,实行校,院,系领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教师上课要有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讲稿制度.对校督导,院督导,学生综合打分低于80分的教师,给予戒勉谈话,对低于70分的教师责令停教自费进修.以上制度的建立,有效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实验区"绝大多数教师评分在85分以上.

4.编写或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情况

2000年以来,"实验区"教师结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共编写和出版教材120部(专着21部),其中主编43部,主审2部,副主编22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14部(主编2部,副主编6部),国家"十一五","十五"规划统编教材10部(主编5部,副主编3部),副主编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1部,副主编国家"九五"规划统编教材1部,教材获奖12项,其中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项,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五届电视教材评比优秀奖1项,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2项,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1项.

生物技术专业有27门课程选用了"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等优秀教材.

5.多媒体授课,网络教学及双语授课情况

"实验区"不断充实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鼓励教师多方位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改革."实验区"教师承担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4项(主持3项,参加1项),主持新世纪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目前"实验区"各专业平均69.8%的必修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绝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已上传至东北农业大学"4A"网络教学平台的怎么写作器上,在校园网上可供"实验区"各专业的学生使用.

"实验区"有83.6%的任课教师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应用技巧,Photoshop图形处理技术,Dreamweer网络课程制作技巧,Flash动画制作等,并通过考试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发的二级"教育技术培训证书",使"实验区"的多媒体教学又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学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留学归国人员,高级职称教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积极性高,目前共有5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附表二:"实验区"双语教学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讲教师

资历

备注

动物胚胎工程

45

周佳勃

副教授,博士,硕导

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赴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培训

已经选派为出国留学人员

植物胚胎学

36

王丽娟

副研,博士,硕导

留学一年以上归国人员

植物解剖学

36

李晶

教授,博士,博导

留学一年以上归国人员

生物技术制药

36

李德山

教授,博士,博导

留学一年以上归国人员

"龙江学者"讲座教授

生物化学

90

赵越

副教授,博士,硕导

留学一年以上归国人员

6.实验(实习)教学改革及成效

多年来,"实验区"一直注重实验(实习)改革,成效显着.

(1)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区"始终围绕"基本操作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加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81.82%的实验课程设置了综合性或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各实验课程更新了一批实验内容,增加了一些前沿性实验内容,如PCR基因扩增,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DNA重组等.在加强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提高和研究创新大实验,如质粒提取,重组DNA酶切分析,重组DN段回收,转化与检测等,显着提高了"实验区"学生的实验水平.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有23门实验课独立设课.

(2)实习教学改革

几年来,结合生物类实习的具体情况对实习教学方法,实习教学内容,实习指导教师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讨,取得一定效果.

①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在实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理论课或专题讲座,创立了"讲解示范—操作练习—实际操作—考试—总结提高"的教学方法,即用较短时间完成前两个环节(讲解示范和操作练习),然后强化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对学生的考核验收也是对指导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有助于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认真指导学生.

②实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生物类实习教学内容与其它知识一样,应不断更新,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实践能力强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确定实习内容上做到"三个结合"即实习内容与研究对象相结合,实习内容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实习内容与专业方向相结合.

③实习指导教师不断线."实验区"班学生入校后,提早安排指导教师,跟踪学生实习的整个环节,在教师的科研中得到训练.

通过对实验(实习)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初步建立了生物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及良好的实验(实习)育人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四)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加强重点学科,学位点梯队建设为核心,以加快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思想业务素质为基础,不断整合优化,延揽充实,选拔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术创新,充满活力"的高水平,高质量教师队伍.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①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50%左右.

②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到80%左右.

③学科结构的多样化,教师中在校外完成某一学历教育或校内完成其它专业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师提高到60%以上.

④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通过引进,培养,使用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⑤顺利完成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①分析"实验区"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对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提出优化目标,促进"实验区"各学科的师资队伍健康协调发展.

②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减少社会,确保教师投放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③对于"实验区"的急需人才,可选留部分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补充教师队伍,但主要应采取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补充教师的缺额.

④按照"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原则,延揽充实,稳定"实验区"师资队伍.在全校范围内打破学院,学科界限,选择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高职称的优秀教师担任"实验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对"实验区"教师,在生活,住房,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⑤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400万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将重点保证"实验区"和重点学科优秀人才培养,提高与引进.

⑥按照"请进来,派出去"的思路,抓紧培养中青年教师.吸引国内高水平学者,海外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和优秀博士来校工作,做好政策上的配套.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争取聘请国外留学人员中有突出成就,学有所长的着名学者短期回国来校工作.

近年来,"实验区"引进国外留学博士5名,国内博士5名,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促进了"实验区"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师资队伍状况与教学激励机制

(1)师资队伍状况

"实验区"现有专任教师58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14名,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31名,9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拥有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名,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黑龙江省"龙江学者"讲座教授2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黑龙江省植物生物技术领域首席专家1名.

(2)教学激励机制

为激励"实验区"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学校在《"实验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明确规定: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对"实验区"教师学校将全额予以资助,教师国内在职进修优先安排,不受指标限制,并对"实验区"教师在生活,住房,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任课教师情况

"实验区"现有任课教师77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29名,讲师9名,助教2名.高职称教师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由教授担任主讲的占61%.

4.学生评教

我校坚持经常性的学生评教工作,学生普遍认为:"实验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知识面宽,注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把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并能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

5.教师培训

我校"实验区"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修.2000年以来,到国外进修半年以上的教师有17名,在国内进修半年以上的有5名,国内外进修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3.7%.目前还有10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五)管理与辐射作用

1.基金经费使用情况

为实现我校"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了"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5年来,共投入资金2766.02万元,其中实验室建设2234.5万元,教学经费119.98万元,师资培训191.3万元,图书资料134.84万元,教学改革85.4万元."实验区"建设经费的使用完全按照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进行.

2.人才培养工作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1)辐射作用

①资源辐射作用."实验区"所依托的生命科学学院除担负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外,还为全校各专业开设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并为全校22个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开设了生物类基础课程."实验区"先进的教学条件,精干的师资队伍,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样应用于其它专业学生,极大地发挥了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

②教学辐射作用."实验区"先进的教学设备,精干的师资队伍,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出的学生深受社会欢迎.目前已为黑龙江省,山东省,华北,华南等地输送了大量人才,用人单位反映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

(2)示范作用

①学风示范作用."实验区"教师高尚的道德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实验区"班学生形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搏向上,勇于探索的优良学风,对非"实验区"班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推动了全校良好学风的建立.

②建设示范作用."实验区"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整洁,仪器设备充足,先进,本科实验教学条件达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2002年教育部周济部长视察我校时,对"实验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实验区"在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工大威海分校,牡丹江大学等单位,纷纷前来参观调研.考生家长十分想往自己的子女能到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区"班学习,"实验区"建设发挥了显着的示范作用.

3.管理工作规范及制度建设情况

东北农业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教学管理工作已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网络化,有关管理制度已汇编成《东北农业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东北农业大学学生手册》,《东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手册》."实验区"严格执行东北农业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网络办公系统,落实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了教师和学生行为,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

2,指导思想

2-1.....58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31名,95%的教师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学院拥有一个省级教学团队---植物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胡宝忠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名,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黑龙江省"龙江学者"讲座教授2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黑龙江省植物生物技术领域首席专家1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1名,中国农学会农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名,东北地区高等农林教育协作组副理事长1名,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

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归国任教.2004年刘忠华教授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归国任教,从事胚胎工程方面的研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刘忠华教授带领课题组,于2006年10月12日培育出我国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东北民猪,2006年12月23日又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并创下克隆猪单胎产仔数世界纪录,2005年聘请李德山教授回国担任"龙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从事生物制药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2007年聘请夏平教授回国担任"龙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从事动物胚胎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4-1-2.姓名性别学位专业

技术

职务李庆章男54博士教授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校长

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胡宝忠男45博士教授植物学省级名师

博士生导师

国家教指委委员植物学

生命科学进展朱延明男52博士教授植物学省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植物生物技术郝再彬男49博士教授植物学博士生导师植物生理学

植物化学李晶女36博士教授植物学博士生导师植物学向文胜男39博士教授生物化学省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代谢调控

工业微生物李德山男55博士教授生物制药省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生物技术制药

基因工程原理李富恒男46博士教授植物学博士生导师植物生理学高学军男38博士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刘忠华男35博士教授动物胚胎学博士生导师动物组织胚胎学

动物胚胎工程王相晶男37博士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工业微生物

专业外语苍晶女44博士教授植物学博士生导师植物生理学

生物学教学法王立群男51硕士教授微生物学硕士生导师微生物学

微生物生理学严云勤男45硕士教授细胞生物学硕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高继国男46硕士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生导师生物化学

基础生物化学常缨女37博士教授植物学博士生导师植物学

生物进化论岳奎忠男42硕士研究员动物胚胎学硕士生导师动物繁殖学李杰男35博士副教授植物学硕士生导师普通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吴秀菊女35博士副教授植物学硕士生导师植物学

植物胚胎学孙兴参男37博士副教授发育生物学硕士生导师动物胚胎工程赵越女37博士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生导师生物化学王军虹女39博士副教授植物学硕士生导师植物生理学王桂玲女44博士副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生导师生物化工

生化反应工程郭自荣女46硕士副教授动物学硕士生导师动物学李剑虹女33博士副教授动物学硕士生导师动物学

普通遗传学周佳勃男33博士副教授动物胚胎学硕士生导师动物组织胚胎学

动物胚胎工程倪华女34博士副教授发育生物学硕士生导师生物显微技术

发育生物学魏自民男38博士副教授微生物学硕士生导师生态学任桂萍男33博士副教授微生物学硕士生导师基因工程原理

免疫生物学胡国富男33博士副教授植物学硕士生导师植物学唐丽杰女36博士副教授微生物学硕士生导师微生物学王丽娟女40博士副研植物学硕士生导师植物学4-1-3.姓名性

别学位专业

技术职务承担的

教学工作从事相关专业

领域及岗位包军男44博士教授动科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动物营养

与饲料科学单安山男47博士教授动科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动物营养郝艳红女47博士教授动医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基础兽医学黄大坊男57学士研究员中国

农科院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植物分子

生物技术霍贵成男46博士教授食品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食品科学李辉男42博士教授动科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分子遗传

与动物育种李景富男60学士教授园艺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蔬菜学李文滨男47博士教授农学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作物遗传育种经男46博士教授动医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预防兽医学马凤鸣男56博士教授农学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作物栽培学

与耕作学秦智伟男48博士教授园艺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蔬菜学王君伟男45博士教授动医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预防兽医学张贵学男42博士教授动科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动物遗传

育种与繁殖赵奎军男45博士教授农学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作物遗传育种祖伟男47博士教授农学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作物栽培学

与耕作学周琪男39博士研究员中科院

动物所毕业实习,论文

专题讲座动物克隆

和胚胎干细胞4-1-4.."实验区"所依托的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基础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物化学,组织培养与无菌操作,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发酵与分离工程,动物胚胎工程操作,学生创新实验室等10个综合性实验室和1个语音室,1个微机室,仪器设备总价值1361.17万元.为全校相关学院29个本科专业(生命,农学,园艺,植保,园林,设施园艺,生态,资环,风景,动药,动医,动科,水产,农艺,食品分析,化学,职教院等)年均6200人次以及400多名研究生怎么写作,年均16.3万人·时,为全校建立了生物类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这些专业的实验教学水平,极大地发挥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同时"中心"也是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实验室全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实施创新项目,开放实验室立项,完成毕业论文,组织第二课堂及参加各种竞赛提供活动场所.2002年以来,学生在"中心"完成各项开放实验项目3651人次.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整洁,仪器设备齐全,充足,先进,具备开出高水平,高质量实验的实力(如:已开出了重组DNA酶切分析,重组DN断回收,生物技术制药等高水平实验).本科实验条件,仪器设备达国内高校先进水平.教学科研用房面积8299.2平方米,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8.6%.

2005年实验教学中心为黑龙江省中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100人)提供了现场操作考试环境,受到好评.

"实验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化学,数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生理学的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20位"实验区"博士生导师的科研研究室面对学生开放.2005年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2-2基本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讲稿,教案,教学日历,实验报告试卷等是高校重要的教学基本资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实验区"教师教学质量,规范日常教学工作,"实验区"全面参照《东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资料进行检查,采取教研室全面自查,系领导全面检查,院领导随机抽查的方式.要求教师阅卷采取统一的标准,单独或集体评阅方式进行.应严格按照参和评分标准,认真细致地评阅试卷,标注得失分点,公正评分,准确统计分数,并聘请督导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对教师的试卷,实验报告进行细致,认真地逐份检查,并填写《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试卷检查评分表》,对试卷批阅不符合规范的教师,责令其立即整改,并由学院记录在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规范.

4-2-3教材选用情况

2000年以来,"实验区"教师结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共编写和出版教材120部(专着21部),其中主编43部,主审2部,副主编22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14部(主编2部,副主编6部),国家"十五"规划统编教材10部(主编5部,副主编3部),副主编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1部,副主编国家"九五"规划统编教材1部,教材获奖12项,其中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项,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五届电视教材评比优秀奖1项,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

4-3-2实验,实习教学管理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实验室,实习基地整合的基础上把实验,实习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独立设置,建立了实验,实习教学保障的四个体系:

(1)实践教学思想保障体系.实验,实习教师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增强质量意识,真正树立起"实践教学质量优秀"的观念.

(2)实践教学过程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增加计划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实验教学的组织环节上,精心安排,周密布置.实践教学的督导上加强力度,坚持定期不定期的随机抽查.

(3)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围绕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诸多因素,充实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学活动,坚持以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制定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系既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实践教学现状与教学质量,又具有繁简得当,可操作性强的特性.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实践教学的进行,对于在实验,实习教学改革中做出成绩的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实验,实习教学系统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保证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为我校2004年12月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优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3-3实验中心的管理与运行

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开放实验室,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验环境.学院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实验室的开放.一是做到时间开放,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方案到实验室自主选择实验时间.二是做到实验内容开放,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阶段性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逐步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三是做到仪器设备的开放,学院所有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供学生选用.四是逐步实行开放大型仪器的有偿使用.

开放实验给学生创造自主地进行实验活动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条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或自己的特长爱好,自主地提出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并相对独立地完成,使学生有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整理和归纳各种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科学的意识和思维,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校内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规章制度上,如《实验室管理人员条例.

-38-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