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文格式范文厦门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01 浏览:130113

物联网工程系小论文

(物联网应用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中的运用)

姓名何娟

学号1319073117

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班级1331班

摘 要:

物联网即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关 键 词:物联网RFID应用与技术感知中国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对物联网的认识

1.对物联网的定义

技术理解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应用理解

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去管理生产和生活.

通俗理解

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为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的监控,指挥调度,远程数据采集和测量,远程诊断等方面的怎么写作.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2016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2016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16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策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士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联,天罗地网.


2物联网的作用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TheInter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严格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我们知道,传统的互联网通常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由于计算机是由人操作的,因此,也就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换信息和通信.

在今后的物联网时代,除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换信息和通信之外,还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当然,这里人还是主体.因为,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目的,还是要为人怎么写作,为人所用嘛!为什么能这样呢如上述定义可以知道,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来实现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目前常用的收录机,摄像机,···等,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的各种知觉系统,如听觉系统,视觉系统,运动系统等等,该设备可以感知物品的各种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处理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信息处理,以供人们获得各种需要的信息.其中,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比较关键的技术.该技术是20世纪90年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一种叫做标签的芯片,嵌入被识别的物品(例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作为被识别的电子标识,然后通过一种叫做读写器的装置读取标签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详细地解释了.

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病人护理,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种领域,其应用广泛,前景广阔

采集.完成数据采集,通信和协同信息处理.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

3.1.2网络层

第二层是可靠传递,就是通过现有的五花八门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将信息进行可靠传输.实现更加广阔的互联网功能,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1.3应用层

第三层是智能处理,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

根据底层采集的数据,形成与业务需求相适应,实时更新的动态数据资源库,为各类业务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支撑,从而最终实现物联网各个行业领域应用.

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可有交互,控制等,所传递的信息多种多样,这其中关键是物品的信息,包括在特定应用系统范围内能唯一标识物品的识别码和物品的静态与动态信息.此外,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都是各层所需的关键技术.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的实际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增多,汽车的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噪声,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等已经成为现在全球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I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作为近十年大规模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有效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捷发展,智能交通领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内涵,在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上也引起了革命性变革.

目前,社会各界对物联网"理解"不一,专家对物联网解读各有侧重.一般认为,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物联网概念,它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2005年,ITU在《TheInterof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以环形线圈和视频为主要手段的车流量检测及依此进行的被动式交通控制,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全面涵盖了信息采集,动态诱导,智能管控等环节.通过对机动车信息和路况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反馈,在GPS,RFID,GIS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有机整合的平台下,实现了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唯一性双向交互式映射,通过对信息空间的虚拟化车辆的智能管控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车辆和路网的"可视化"管控.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车辆信息和路网状态的实时采集,从而使得路网状态仿真与推断成为可能,更使得交通事件从"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前预判"这一主动警务模式,是智能交通领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收集方式落后,缺乏全天候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车辆动态诱导手段不足,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的工作现状,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综合采用线圈,微波,视频,地磁检测等固定式的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公交及其他勤务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路网断面和纵剖面的交通流量,占有率,旅行时间,平均速度等交通信息要素的全面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交通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利用无线传输,数据融合,数学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警用GIS系统,实现交通堵塞预警,公交优先,公众车辆和特殊车辆的最优路径规划,动态诱导,绿波控制和突发事件交通管制等功能.通过路网流量分析预测和交通状况研判,为路网建设和交通控制策略调整,相关交通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和反馈.

这种架构下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路网断面和纵剖面的交通信息的实时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结合车载无线定位装置和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车辆动态诱导,路径规划,信号控制系统的智能绿波控制和区域路网交通管控,为新建路网交通信息采集功能设置和设施配置提供规范和标准,便于整个交通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为大情报平台提供怎么写作.

由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卡口系统,非现场执法系统,车辆和警员定位系统等子系统组成了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与GIS数据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对各种交通数据流进行情报化分析处理后,对外提供公共交通信息怎么写作和交通诱导信息怎么写作.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在动态交通信息诱导系统中起到交通信息汇聚融合,智能处置,情报分析提取和信息分发的作用,为指挥决策和交通信息务,为区县级交通指挥分中心提供数据支持.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完成浮动车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车辆和警员定位系统等7个系统信息的汇集和标准化处理,

完成对汇集交通信息的质量管理,对道路交通状态信息的判别和评估,并在信息平台内行进一步加工处理,形成统一的交通状态信息,

实现对外交通信息怎么写作子系统,交通诱导屏信息发布子系统,交通信息处理分析系统间的交通信息共享和反馈,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的建设应立足物联网整体情报大平台的需求,设计应满足远期海量终端接入和平台间的数据交换和按需共享的要求.

交通信号实时采集系统目前,车辆信息采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采集,一种是浮动车式采集.

固定式采集方式通过安装地磁检测器,环形线圈,微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电子标签阅读器等检测设备,从正面或侧面对道路断面的机动车信息进行检测.

目前在路口及卡口等处,视频和环形线圈检测设备被大量采用,这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视频检测在天气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效果不能满足要求,线圈检测只能感知车辆通过情况,对具体车辆信息等无法感知.

因而,为了实现交通信息的全天候实时采集,必须集成使用多种信息采集技术进行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在后台对多源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结构化描述等数据预处理,为进一步的情报分析提供标准数据格式.

浮动车通常是指具有定位和无线通信装置的车辆.浮动车系统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车载设备,无线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中心.浮动车将采集所得的位置和时间数据上传给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算法将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计算或预测车辆行驶速度,旅行时间等参数,对路网和车辆实现"可视化"管控.

浮动车采集技术是固定点采集技术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它实现了路网全流程的信息采集(纵剖面信息采集),结合固定点式采集(断面信息采集),可以为路网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为路网状态仿真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目前,浮动车主要由安装了具有交互功能的车载导航设备的出租车,公交车以及其他公共勤务或辆来担当.

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诱导屏信息发布子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区主干道的户外大屏,采用区域诱导策略对驾驶员提供诱导,即信息板实时发布对应交通节点下游的部分路网交通状态,并对道路使用者进行实时诱导,对交通管理措施提供跟踪反馈

5.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用途广泛,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工业安全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轻松的生活.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将广泛运用于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就此诞生.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与其他概念不同,物联网最近开始红火的源头在于.在9月11日主办的一次会议上,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当时的市场上正沉浸于次新股的巨大魔力中,这条来自科技界的消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首页或头条,以引领信息产业新浪潮的王者姿态接受股民膜拜.转机出现在9月14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充满信心的基调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事实上,上个月24日,王建宙在访问台湾的途中,就曾高调提及"物联网"的概念,并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射频识别装置),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怎么写作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怎么写作.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2016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预计2016年将超过5000亿元.物联网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