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经典素材专题作业

更新时间:2024-1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72 浏览:23772

第五专题作业:

新课标下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 键 词:模式化,情感沟通,意象固定化,情感求实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为语文教改指明了方向,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思路.

作文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重视人文关怀,为学生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创建一个发展平台,让他们在写作中体现一个独特的自我.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受高考满分作文影响,作文模式化倾向严重.

每一年得高考成绩仍是社会,家长,学校衡量教与学的最主要的标尺,为了让学生在高考场上的作文取得一个稳妥甚至较高的分数,教师们在教学中关注和训练的重点就是应试作文的写法,有的教师从高一开始就放弃作文的系列化,全方位训练,忽视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始进行应试作文的写作训练.三年下来,学生作文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应试作文的模式.浏览最近几年见诸各种资料上的高考满分作文,多数都是议论性散文的模式,从文章结构,语言,选材等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流行模式,被老师和学生戏称为新的"四股文","五股文",这些高考满分作文的流行,加剧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模式化倾向.在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中,学生很少写出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独抒性灵的个性化文章.

2,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作文教学思想急功近利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无论从作文题目的限定,思想内容的规定还是结构模式的确定以及固定材料的运用,老师几乎手把手地指导,一心扑在应试技巧的机械化训练上,对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热衷于把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移植到学生的作文训练上来,一味强调多观察,多积累素材,而无视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实际写作技能,无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所遭遇的智能结构上的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事实上,作家与中学生在生活经历,写作技能,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同的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业已掌握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作家而言,素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写作的最主要因素,因而对于素材的观察与积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他最关注的问题.但对于中学生写作来说,素材的获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想提高写作能力,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即使是同一素材,他们与作家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3,流于形式,作文呈现出政治化,情感的单一化,和意象固定化的特点.

华丽的形式下必然造成内容的空洞,使作文呈现出思想的政治化,情感的单一化,和意象固定化的特点.所谓思想政治化,就是写作时非常注重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政治倾向,而忽视个人的独到思考和精辟见解.所谓情感单一化,就是写作时情感单一,干瘪,畸形,苍白,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没有谁敢倾诉心底生命的律动,没有谁敢正视个人的隐私,没有谁敢喊出自己的爱与恨.所谓意象固定化,就是思维定向,对意象的思考有固定的程序,固定的模式,如,讲到"月亮"就想到忧伤,讲到"松树"想到崇高.长久的积累之下,作文中的语言神经日益萎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丰富的象征系统,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及改革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调整作文教学目标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中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中学生也这样,他会观察生活,他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他能用作文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需求,他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心实意.那么作文教学的目标就应由"应试"调整为"应需".而我们正是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环境,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这一理念,长期以来是有共识的.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深入生活中,将观察生活与观察自我结合起来,能够细心观察生活的环境,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每天的喜怒哀乐,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真切感受,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从而思考生活,为更好地表达生活而进行写作创造.

2,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书,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高中作文教学要以阅读教学为基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为写作打下坚实的文学和语言基础.语文教学要改革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的精细化分析的做法,节约出时间让学生能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达到"举三反一"的效果.近年来部分省市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涉及名着来命题,也将会对高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读书起到很好导向作用.

3,实施个性化教学方式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个性不是单因素的简单存在物,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由情感,意志,兴趣,气质,能力,经验,品德,信念,世界观等众多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系统,它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因素的优化整合.个性化作文教学能使学生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并在这种真性情的抒发与展示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出构思新颖,内容独特,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清新明丽,感情真实自然的好作品,而且有利于挖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培养造就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必将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通过立意构思去安排材料,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创新,创新即写作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创新之路,这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寻找到创新的闪光点,正如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所说:"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无尽的源泉.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学生要实现作文的创新,养成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就是突破常规思维认识的藩篱,获得全新认识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五个要素组成.这五个要素按照一定的分工,彼此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全面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标新立异,又合乎情理的文章.

5,作文教学要求情感求实,自我求真.

写作是生活的反应,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奥地利着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中国国务院总理家宝12月10日在美国哈福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说,人能做到"真实,真情,真挚,真切,境界就会不一样,我可能回答不好大家的问题,但我敢说实话".有不少个人日记,情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也与这种纯真袒露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在实践中只有能而导之,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天长日久,学生为人自有个性,作文自有特色.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