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73 浏览:12908

2016年年报和考纲作文版块分析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考题分析(与2016年比较)

(一)作文题型分析

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题型,与2016年的作文题型基本相同,依然采用"材料引等"的题型.

但2016年的作文题与2016年的作文题略有变化,其不同处有:①2016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要求",而2016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范围",②2016年的作文题没有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而提出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

从审题的难易度作比较,2016年的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考生对其阅读与理解难度低,审题明显比2016年的作文题容易."材料引等"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但是,"材料引等"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降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等"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可以说,2016年的作文题比2016年的作文题显得更为成熟".(陈妙云语)

2016年的作文题取消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这很可能是有意避免大多数考生因没有捐助和受捐助的亲身经历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悟".2016年作文题提出"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其写作范围实际上是被进一步限制了.因为"含意"是指"所包含的意思",考生只能在"材料"的"内容"和"材料"所包含的"意思"范围内写作,而不能由"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而引申出相关的"含义"话题.从对材料的把握方面论,2016的作文题比2016年的作文题"在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内"提供给考生自选角度还是不少的.

(二)材料内容与含意分析

整体理解2016年作文题"材料"的内容,主要说的是捐助与接收捐助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捐助"与"受助".围绕这个核心内容,具体可以梳理出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富翁捐助贫困家庭,第二,家庭一感激地高兴地接受捐助,第三,家庭二犹豫地接受捐助,但声明偿还,第四,家庭三谢富翁好意,拒绝了施舍.整体就是在"捐助受助"这四个字里头.

三、作文数据

考点能力层级分值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作文E6038.480.646.550.17平均分略有提高,2016年作文平均分为38.48分,2016年为38.20分.

四、作文试题评价

今年的作文题型属于通常所说的新材料作文,今年的题目比去年的题目更加完善,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更加明晰."今年的作文题更像材料作文了".

题目以三个贫困家庭对待富翁捐助的不同态度作为材料内容,直接引出作文的要求,不再用一句"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来过渡然后才引出作文要求.从题目的呈现形式来看,今年的作文题更多的是向全国题的形式靠拢.

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尽管考生对材料所提供的慈善捐助与接受问题不一定有普遍关注,考生不一定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但是对现实问题有一定关注的考生,还是能够形成一定的思考的.材料的表述是简洁明晰的,不会造成阅读障碍.引导考查考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模式化写作.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

题目属于故事型的题目,但同时又保留了去年那种话题导引型题目的精神,材料的总体意思就是话题,就是要求写作限制的范围,这个话题没有像去年一样直接点出来,需要考生去概括,但是因为阅读没有难度,要概括这个话题难度也不大.基本的写作角度通过三个家庭的态度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处理,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既保证了对材料的多元理解,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切入角度的任意扩散.这是很值得肯定的做法.

今年的作文题在命题方式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学也对这种命题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广东坚定地引入这种命题方式是合适的.新材料作文还处于试验阶段,产生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其优越性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材料作文在内容上坚持材料的多元理解,不给倾向性的表述,这样使到考生表达角度多样,表达的空间增大,但又不易套作,可以考查出学生真正的写作水平,有利于选拔人才.广东应该朝着新材料作文试验的方向继续往前走.

今年的作文题显得更成熟完善.

五、考生答卷典型错误分析

作文题阅读难度基本为零,读懂这则材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还是有不少考生的作文主旨与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有一定的距离.排除读不懂材料内容的情况,考生存在的问题是对新材料作文的精神实质缺乏理解.材料的内容与含意,就是考生写作的范围,考生的写作要在这个范围之内.考生受到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审题思想的影响,容易将一些关 键 词语理解泛化,如把"帮助","回报"泛化为精神上的帮助,回报,导致文章的中心越扯越远.另外,以往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只是起到导语的作用,但是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对写作有实质性作用的,不仅仅是导语.考生观念没有改变过来,很容易只是把这个材料作为由头,引申开去谈与材料无关的问题.

作文是思想交流的活动.通过考生的答卷,考生对这则材料的思考,主要表现在考生对慈善的问题,贫与富的问题,施与受的问题,尊重与被尊重的问题,和谐关系的问题等等的思考,这些思考是贴近现实的,但是普遍的考生只能就事论事,未能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思想的现实性加强,但是深厚性上欠缺.

考生大多选择议论文这种文体,大约有98%多的考生是选择写作议论文.从考生的角度,这无可非议,考题适合用议论文写作我就用议论文来写作.但是从高考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这个角度来看,就有不妥当的地方.好的作文题应该是让70%左右的考生写作议论文,30%左右的考生写作记叙文,散文等.从文体这个角度来看,考生存在的问题是文体特点不够鲜明的问题.对于议论文来说,分析说理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相当部分的议论文,还是处于材料加观点的程度.缺乏对论点的分析思考,缺乏对事例的分析思考,逻辑关系不够清晰,思维不够严谨.语言上,未能配合文体的风格.另外,论据的真实性上确实值得重视,今年一篇优秀作文受到质疑,确实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考生的论据,顺手拿来,表述欠缺准确性,在考场上写作文,不可能去查资料,不可能去核实,我们放宽点要求是对的,但是有的甚至涉嫌编造,就不能原谅了.例如有河北地震受助者,又到汶川,又到玉树,又到雅安,连北京水淹也有他们,其真确性就真的是存疑了.至于张冠李戴的事例,就更是常见了.这是一种文风的体现,要抓紧改变这种不良的文风.

作文评卷,首要的是看审题,其次就集中看中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严谨,文体特点是否突出,语言是否流畅上.考生的问题也主要出在这些方面.

六、高三备考

高三作文复习备考必须走符合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路子,不能再在自以为是的所谓"高效"的套路写作中沉醉了.避免走"程式化"操作老路.如何科学有效备考.

(一)强化审题训练

"材料引等"这种作文题型已经考两年了,学生对这种题型日渐熟悉,对这种题型的审题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应该将审题训练的重点落实在对"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的准确把握上.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供给学生训练的作文题,其质量要高.我们在备考喜欢搞"题海战术",在网上搜寻一大堆作文题,不筛选就印发给学生训练,结果是越训练越糊涂.根据以往曾对"材料引等"作文题型提出的疑惑来看,多数是由质量差的"材料"引出的.

另外,审题训练的重点也要落实在角度的选择上.确保"在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内"选择角度,并且要处理出"单一"的角度,尽量甄别出"有价值"的角度.

(二)强化原创作文"中心突出"的训练

沿着2016年的命题趋势,以后的"材料引等"作文题,其审题将会控制在考生易于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审题难度降低后,作文分数的区分度,就自然回归到考生应试作文水平的比拼上了.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主要看两方面:其一是判审题,其二是判作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审题划定的等级为"一等的符合题意""二等的符合题意""三等的基本符合题意""四等的偏离题意".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文章评判的项目是很具体的,评"内容"项的细目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评"表达"项的细目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这6项细目,便是作文评价的得分点或失分点了.

所以,作文备考不能只训练审题,还要训练写文章,按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所制定的评分细目,认真训练学生,达到能写出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及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的文章.但是,目前学生写文章的水平,距离评分标准所定细目还挺远.比如,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欠丰富,结构混乱,语病较多,等等.还有些学生甚至连"原创"的信心都没有.


面对学生作文诸多问题,建议在培养学生"原创"写作能力时,试试以训练"训练中心突出"为突破口,辐射性地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1,训练想清楚才写

造成写文章中心不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乱写",不是想清楚了再写,而总是"边写边想",于是写到哪想到哪,想到哪写到哪,写好写不好全平凭运气.这种不好的写作习惯,是中心不明确的"罪魁祸首",必须先解决!

高考作文与平时写作不同,平时写作文可以先写初稿,然后修改,再定稿,如果不满意还可以重写.但高考作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写即定稿,因此,想清楚了才动笔表达,这是管住思路,"中心突出"的保障.现在学生普遍处于"不写思路出不来"的状态,总是写了一句才想得出下一句.这种状态实质就是一种写作习惯,这种习惯是经过了好些年悄悄养成的.这种不良的写作习惯,只保证了能写出800字,却保证不了"中心突出",所以必须要改.而较长时间养成的不良写作习惯,要在较短的备考日子里改掉,确实不容易,需要强化训练,由不习惯训练到习惯,由"乱写"训练为"清清楚楚地写",由"动了笔才逐渐清楚"到"动笔前就清清楚楚".

2,训练动笔前确立"中心"

许多学生,审题选择了角度后,就动笔写作文了.他们不知道,还需要确立文章"中心",才能动笔写,这才有可能写出"中心突出"的高分文章.什么是文章"中心"文章"中心"指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看法.

动笔前确立"中心",就能避免东拉西扯.角度与"中心"有密切关系,往往一个角度可以确立出N个"中心".一般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写,才有可能写得深刻,才能写得"中心突出".

确立"中心"是在动笔前,选定角度之后.这是个构思的思维步骤,一定要通过训练,让学生习得并形成写作的好习惯.

3,训练动笔前想清楚怎么展开"中心"

怎样将"中心"展开,形成800字的文章,这需要在动笔前想清楚.动笔前花时间去想清楚怎样展开"中心","中心"更清楚了,全文的思路也呈现了,结构也就随之有眉目了.

4,训练动笔前想清楚了用哪些题材表现"中心"

目前不少学生在考场上写作文,靠的是将考前准备好的那几个材料,不管它贴不贴切,只管往题意上"扯",专注着怎样"扯"的靠"近"些,"套"的痕迹淡一些,这样的"写作"哪还有"中心"

在"中心"确立前就准备好的"题材",被称之为"万能题材""口袋材料",用这些题材制作文章,一般写不出"中心突出"的文章.科学的写作过程,应该是想好了"中心"及其展开,然后才根据"中心"及其展开的需要选用题材.这样的题材才能有效地表现"中心".在训练学生选择题材时,除了强化围绕"中心"选材的原则外,主要评价其对"中心"的表现力.

(三)改变模式化备考.

对"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方式考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作为高考指导老师也需要作一些改变.材料作文,能够有效地防止套作和宿构.就评卷场来说,也是坚定地要改变因为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而形成的模式化备考的做法.与其固守模式化备考的策略,不如研究新的备考思路.作文教学要注重思维的训练.作文是思想交流的活动,不是文字的游戏.把学生内在的思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需要加强思维的训练.作文备考要抓住核心的训练内容.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文体特点突出这些是作文训练的关键性要求,要在作文指导中落到实处.

(四)加强作文积累,注重消化吸收

1.丰富生活积累.丰富生活积累要关注现实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会人生,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写作时就能"为有源头活水来".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无形中暗合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核心主题,比如诚信,心灵的选择,,双赢,忘记与铭记,绿色生活,传递,常识,生活的时代和慈善等话题等就与当前的社会实际,人们的思想实际,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反映了作文时代性的要求.

2.丰富阅读积累.多读多思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要博览课外读物,常咀时文英华,并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使考场作文既有深度又新颖别致.再者,在多阅读的同时,应建立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这个复习本要分门别类,按照话题进行积累和整理:社会与生活,交往与合作,环境与生存,价值与理想,辩证与思想,科学与文化,联想与想像.储备素材还要注意素材的变通问题.不仅能扩大题材的使用范围,增大素材的相对储量,而且,由于改变素材的使用范围,还可能给人以新的启发.(作文素材)

3.丰富教材资源.高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很少花时间课外阅读.正因如此,我们"求材"无须舍近求远,课本教材就是我们很好的素材库,不管是现代的散文名篇,还是古代的人物传记,可以用来作事例的俯拾皆是,教材是作文原材料的基地,除了易记之外,还可多向思考,挖掘不同的内涵.学生养成这个思维习惯,对课本教材驾熟就轻,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能调动的素材就很多,考试自然得心应手.

4.以范文引路,注重消化吸收.每年的高考全国各地优秀的作文层出不穷,这些优秀作文或文辞精妙,或意境深远,或创新开拓,或构思新颖,或说理深刻等,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可以领略其中的精彩,同时,好的范文往往可以印证考场作文的评分原则,可以让学生树立"规矩"意识.这样,学生在范文中学习模仿,在消化吸收中创新开拓,最终能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高三周测,印制范文和美文)

(五)解放思想,全力营造写作亮点

考生在考场上忽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忽视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忽视创作性思维的呈现.把作文的备考当做是素材的积累,材料的运用的技巧,文字使用的伎俩.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必须解放思想,将写作的目光聚焦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将抒情的重点放在自身的真情实感上来.重新把文章亮点的营造,定位于"写出现实针对性","写出真情实感"来.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会读书,不能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我们应该投身于社会,关注社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脱离社会,只顾走自己的路的人,将来是无法适应缤纷而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应该把我们的思想与社会的脉搏紧密相联,使自己积极"入世",表现出我们良好的社会责任心与对真善美的判断.(新闻)

七.基础年级的作文教学

(一)做好三种储备,积淀丰厚底蕴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积淀是无法写出情文并茂,大气磅礴的华章的.就应试作文而言,如下三个方面的储备显得尤为必要:

1.素材储备.要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陆游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一高二学生应该关注和留意生活中的鲜活素材.

2.文化储备."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建议学生可以从中外名着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新闻信息的聆听,专题报告的,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方法中去广泛积累储存,使自己在文化,文学,艺术中快速升华,提高个人观察社会,感悟人生,阐发据理的能力.

3.情感储备."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学生应该蕴蓄真情,才能打动读者.

(二)强化三项训练,打造扎实内功

高一高二可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1.审题训练——准确,到位,深刻.明确题目的所有要求,全面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以便立意为文.动笔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对作文的要求,注意点和提供的材料作全方位的审视,逐字逐句地分析,捕捉引发灵感的信息,在具体的审题训练中着力解决"怎么想","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2.表达训练——通畅,鲜活,文采.即所谓妙笔生花.高考作文在审题难度降低以后,语言表达已成为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尺.指导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更加注重动手动笔.不论是遣字造句,还是表情达意,均坚持求质不求量,求好不求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口头训练.

3.书写训练——规范,美观,整洁.卷面力心悦目,此亦老生常谈.阅卷老师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卷面.卷面扫描之后在电脑上能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要求学生的字笔力健壮,间构疏朗,字迹清晰,段落分明.平常训练中要求学生笔划不连带,清晰可辨,不写错别字,不乱写乱划,也不可写得太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