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考试复习资料安徽,初中地理考试复习资料学校

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8 浏览:11747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

初中地理作业

1.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面积推进,我国新课程评价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逐渐形成了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等多种新的评价观念.这些评价观念不论是在评价的功能还是在评价的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并逐渐深入人心.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要改变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方式,要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引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中来.学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学业评价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一定要注重发展性,全面性,过程性.第一,评价应当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就,除了过去一直所强调的知识技能以外,还应当关注诸如问题解决,判断性思考,有效交流,团队工作等高层次的能力.

第二,评价不是简单的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比较.还应当对学习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对意义和理解的追求,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理解的追寻,促进学生自我导向的反思性的独立的学习.

第三,评价不应将学生当作被动的参与者,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换句话说,学生在评价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仅是一位被动者,被评价者,还应当是主动者,是要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的人.也就是说,评价当中要包含着学生的自我评价.

第四,评价应当运用情境化的,复杂的,挑战性的任务,而不能运用去情境化的,碎片化的,基于事实的回忆的任务.进行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这样的功能.要想实现这样的功能,我们要构建两个评价体系.第一个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二个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2.结合教学实际,你认为教师应如何贯彻学业评价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新理念.

答:作为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能让学生展现各种能力的机会,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坚持教师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的客观依据.

(1)注重学思结合,是创新人才模式的首要措施.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学生学习评价都要为促进学生的学思结合怎么写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价要有利于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侧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这种学习方式,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评价要有利于把学习的过程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①适当增加提问作业考试,以及教学的意外性,要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些教学内容容易引起他的好奇心.②适当地利用认知冲突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不一致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③适当地增加任务的复杂性.复杂的材料,通常比简单的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④适当增加问题的开放性.⑤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究时间.⑥不要过分地注重结论.由好奇心激发的探究活动是非常珍贵的,它比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练一些技能更重要.最后,对于学生的好奇心要给予适当的欣赏和奖励.

三,要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一是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二要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三是建立灵活多样的课堂,建立多种多样的评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学校应该开展各类活动课程,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2)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愿怎么写作和公益事业.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级,必须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不仅重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的评价.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要尊重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第二,教学中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新,我们要开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第三,把学生科学实践,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列入评价内容.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现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实践课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方法的学习具有的特殊意义.不能随心所欲地取消实验课的学习.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也在发生着改变."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科学发展观","主体教育观","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化与教育公平"等理论观点,与以往基于"唯科学主义","民族主义","精英教育","科技至上"等传统理论与观点相比,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学生学业评价的政策依据.教育部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六部分"课程评价"中明确规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各科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又指出: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等一些特点,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业评价.学生评价要注意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要注意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要关注学生评价,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纲要》中的这些精神为教师学生学业评价提出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达到以评促学的评价目的

(1)目标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6)激励性原则.(7)可操作性原则.

3.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答: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不同.认知目标是外显的,是每一节课,每个单元必须完成和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目标,是可以传授和检测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情感目标更多是隐性的,不可量化的,它既不能通过生硬的讲授来实现,也不能靠一次作业,考试来完成,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科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评价的情境和氛围,脱离具体内容和情境而机械生硬地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空洞的,无力的,因此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有些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有实际的作用.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并不是对每一部分内容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考核问题来达到的,而是靠教师的一种教学意向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当成一种内的在教学品质和自觉教学行为,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总之,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均衡地凸显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去整合,去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4.请结合教学实例,说明作业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作业设置的原则

(1)适量原则.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尤其是学习科目多,任务重,所以布置作业首先要考虑学生负担是否合理.作业负担过重,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负担过轻,则无法发挥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对学生知识的考查的作用,最终制约发展.所以,要精选那些典型的练习或习题,使学生通过训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不要忽多忽少,要有长远计划,根据教学内容与进度,布置适量作业,不但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要有利于学生保质保量完成.

(2)适度原则.布置作业要尽量照顾学生的不同水平,考虑个体差异,设计难易适度的有层次的作业,让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书面的家庭作业应分必作和选作,以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够基本完成.

(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布置的作业趣味性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就能认真完成作业.

5.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批改作业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答: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批改情况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重视作业批改,使作业批改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作用.

(1)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评语书写要工整,符号要统一,评价要恰当.课堂练习要落到实处,部分练习应精批细改或面批面改,课外作业应全批全改,必做题要全收全改,选做题至少选三分之一批改,少数由学生互批互改的作业,教师仍要检查订正.教师对批改的作业应作出评价,或计分评等,或写出评语.

(2)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管理.作业的书写,行款,格式等要求统一,明确,具体,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符合学校规定的作业规范,不能有知识性错误.学生要独立,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发现对作业马虎拖拉,缺交,抄袭等现象时,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补做或重做,做错的要更正,但严禁罚抄罚做.

(3)作业批改要及时.一般应在下一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或评语,并根据教师批改要求订正或重做.学生对教师批改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学生口头或书面向教师申述,教师不得因此打击报复.

(4)教师要专备"作业批改"摘记本,做好作业批改记载,对独创性的见解和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应予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提倡面批面改作业,提倡学生自我订正,修改作业,养成自我检查,反复探究的良好习惯.

(5)教师对学困生要施以偏爱,对他们能按时完成作业要给予鼓励,批改他们的作业要侧重于面批面改,给予热情帮助,以便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其增强信心,不断进步.

(6)教师批改作业的书写具有示范作用.书写应规范,字迹应清楚工整.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钢笔或红圆珠笔,批改符号大小适中.

(7)作业讲评要鼓励先进,启发和帮助后进,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讲评时要指出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地理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编制试题的基本要求

(1)正确把握命题范围.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设计命题细目表,编制命题.细目表中要体现各命题单元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和比例,重点内容部分在整个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权重可以大些.

(2)命题要准确反映课程要求.试题应结合课程要求,考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的考查,对照命题细目表规定的题型,难度,认识层次以及考核内容的比例组卷.

(3)题型选用要适合课程的特点.各种题型的命制应符合该类题型和学科课程的编制要求,试题内容应具有考查意义,不应出现低效率的试题,题意应完整,明确,精练,易于理解,同一份试卷中的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不应相互牵连或前后提示.

(4)试题应体现参照考试标准的特点.考试内容覆盖面,试卷长度,试题分量等要适当,试题难度要适当,并且分布合理,同一种题型中的试题编排应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试题不应出现政治性(如政策性,民族,宗教事件等),科学性和技术性的错误,试卷中不应该出现偏题,怪题以及尚未有定论的题目.

(5)试题,试卷,参与评分标准等的格式应符合规范.试题编制和试卷结构要符合课程和学生要求,参应科学无误,评分标准应合理,便于操作,避免过繁或过简.

7.地理考试结果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考试结果的教育学分析,就是通过详细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试卷,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个别化的教育学分析和评价.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同样的分数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发展,同样的等级分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思路,因此,通过比较研究同类试卷中各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答题的个性特点和问题,探测与发现学生的特殊才能与天赋,就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评价和指导.

第二,学困生的诊断分析.教师应因材施教,给学困生予以指导,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分析与研究学生的试卷,看看学生怎么思考,怎么推理,怎么分析,怎么叙述,怎么选择,怎么导出错误,从而找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先决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学生面谈来验证原先的判断,尔后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这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最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第三,教学诊断分析.一般说来,中小学期末考试,通常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学校群体或教师群体联合举行的终结性测验,试卷的编制相对来讲更具有权威性和"标准性",因此,通过考试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作出某个侧面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任课教师通过分析所教学生的答卷,尤其是分析选择题的各种选项比例,有可能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共同存在的学习错误问题和教学薄弱的方面,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教学或教学补救的方案.

8.举例说明地理综合性试题的特点及编制原则.

答:以课标为准绳,探索命题新思路

新课标下的命题是新的评价方式的体现.因此,在新课标下,要以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考试命题新思路,寻找适合当今教学的命题方式,使考试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促进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养成.

(1)准确把握试题的难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命制试题时要把考试的难度降下来,不强调学生对难度知识的掌握,不要以偏题,难题,怪题对付学生,应让试卷充满爱心,让学生考出水平,考出自信.降低难度,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试卷考查的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最有用的内容.

(2)应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最为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试题应体现人文性,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发挥的空间,发挥潜能的机会.注重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也不是孤立地测试学生单一的能力,而是将多种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科学命题既要注重知识,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注重书本,又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既要注重书面练习,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功能.所以,命制试题需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否则将有碍于考生正确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对有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基础科学知识,因此,命制试题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否则就会贻误学生.

(2)明确性原则.命制试题立意必须明确,即在不泄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字词,而且要求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测试目的,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以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比例适当.

(4)整体性原则.第一,要根据测试要求从整体上确定试题的份量,不能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想象编题组卷.测试应以目标为命题准绳,使整个试卷能够准确考查考生达标情况.第二,要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从整体上把握试题层次,即应该从总体上分析试卷的考查功能,而不能要求每一道题都要达到同一功能的指标.第三,除在内容安排和整体功能上有良好的特性外,在试题的布局方面,要求试卷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应当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起点低终点高,有一定梯度.

(5)独立性原则.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一方面要求在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他题目不应重复考查,另一方面,题目之间不可相互暗示,一个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另一个题目原文中提供了线索,将影响测试效果.

(6)合理性原则.在编制试题的同时,应当合理制定评分标准,力求使评分简便,准确,有效地排除无关因素干扰,而且在分数的分配,给分的标准方面务求科学合理.对主观性试题要分步定分,对客观性试题中的多项选择题应慎重确定给分标准.

9.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控制地理试题的难度

答:试题的难度直接影响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对考试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效控制难度,是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之一.

(1)比例分配.一套试题可以按基础:综合:难题等于7:2:1的比例分配难度.在考试水平分级中,有的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级,有的分为识记,了解,应用,分析,综合或者是记忆,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和创见五级,这给命题教师编写试题目标细目时提供了依据.在试题的难度分类中,还可以分为容易题,中档题(稍难,中难)和难题,它们的难度值因不同类型的考试而不同.例如高考一般难度值在0.55左右,学校的期中考,期末考要求在0.7-0.75,不同的学校对难度值的控制可有所不同.所以,以上的7:2:1比例既包含目标水平控制,也包含难度控制.

(2)基础题要求.这是整卷是否达到要求的关键.对基础题的理解,不同的考试,不同的教师可能不同.在合格考试中,基础题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灵活应用,在一道试题中,也不要编入太多的知识点.从题目的难度分类看,它们包括容易题和稍难题.具体操作时,可参考以下要求.

①知识点:每题的知识点1-2个,最多3个,每个选项或所求项的知识点1-2个(且大多为同一内容),知识跨度不要太大.

②隐含条件:题目中一般不设隐含条件和过程,现象比较明确,题目表达要清楚.

③填空题:同一题中有一空以上的,后一空不要用到前一空的结果.


④单选和多选:有以上两种题型的试卷,单选题的题量应是多选题的二倍以上.

⑤能力要求:大部分着重于记忆,了解,简单应用,小部分为理解和一般的综合应用.

⑥梯度:同一题型中,题目应先易后难,形成一定的梯度,在同一题中,也可分成几个所求项,提供一个过渡过程.

(3)综合题要求.指一个所求项用到前后不同的知识点,该部分中,小综合与大综合比例约为2:1.这部分题目的难度大多指稍难题和中难题.具体操作时,参考以下要求.

①知识点:主要是用到几个不同内容的知识以及它们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在一道题中,要有3个以上的知识点,而且需要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运用才能正确解题.

②难度:题目过程比较清楚,目标比较明确,如果知识点较多或过程比较复杂,也可以拆分成若干小题,但其中的部分小题仍然有一定的综合性.既注意不要使它成为难题,也不要成为没有综合性的容易题.但是在同一道题的几个所求项中,有的可以是基础题,有的是综合题.

(4)难题要求.难题指对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此类题目或现象较复杂,或隐含条件多,或过程抽象,题目灵活等,它在全卷中占10分左右.在合格考试中,它是针对中上程度学生的,对及格率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操作时,参考以下要求.

①难度:题目应经过思考,分析才能正确解题,题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可以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是难题也不要太难,要使中上等程度的学生能正确解答.

②分布:难点不一定集中在一题中,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题目或同一题目的某一所求项中.

(5)题量要求.根据题目的答题量,难度和考试时间而定,一般应有一定的题量,才能使覆盖面大,基础题多.总量可控制在中下等程度的学生用80%左右的时间能基本做完,题目的分数与学生所用时间也应有一定的正相关.

(6)得分预测.为了使平均分和及格率达到要求,要对试题的可能得分作出预测.正常情况下,基础题的得分率约80%(在70分中平均得分56分左右),综合题得分率约70%(在20分中平均得分约14分左右),难题的得分率约40-0%(在10分中平均得分4-5分).

10.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地理试题命制创新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地理试题命制创新的原则

中小学考试分为复习性考试,诊断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选拔性考试等基本类型,这四种类型的考试相应地体现了考试的巩固,诊断,检测,区分等功能.因此,无论哪种考试的试题命制,都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试题要符合课程改革精神,要尽量达到人性化,趣味化,生活化和科学化.

(2)科学性原则.试题要准确,实事求是,不出似是而非或随意臆造的试题,试题选材符合实际,且有科学依据.要做到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试卷布局安排应考虑重点内容排列.既重视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考查知识素质,也考查非智力素质.要采用由易到难的坡度设计,第一级坡度是整个试卷从易到难,第二级坡度是整个试卷中的每个题从易到难.

(3)实践性原则.试题要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或考查知识和技能要注重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到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看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减少学生的书写时间,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

(4)创新性原则.试题命制要力求创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注重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命制试卷时,要把各种资料中少有的,比较新颖的题找出来,再把它组合成整套试卷.一般来说,一套试卷中一定要有2-3道题属于创新题.

(5)适度性原则.试题难易适中,注重试题难易度,信度和区分度效应.在平时的试题设计中,有两个难度是很难控制的,即相对难度和绝对难度.相对难度是指试题要求水平与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合的程度,绝对难度是指试题要求考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和智力活动量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平时的训练题的难易度系数最好是易为3,中为5,难为2.

(6)美观性原则.试卷从整体上看要美观大方,图文并茂,既有文字陈述,也有图片,图表,地图,漫画等.一般来说,一张试卷中的选择题要有2~3个图片图表题,材料题最好是文字材料和图表图片材料结合的综合型材料分析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