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23 浏览:142368

如何指导学生开发乡村作文题材

澄迈县昆仑中心学校王和安(571942)

:15103626380电子:wanghean123@126.

摘 要:乡村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乡村实际,充分发挥乡村学校独特的优势,积极开发利用乡村作文教学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作文不竭的源泉,进而感受作文的乐趣,更加热爱乡村,热爱生活.教师可以从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劳动实践,社会变化及乡村生活的生动语言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发乡村作文题材.

关 键 词:开发,乡村作文,题材

在平日的习作教学中,有不少学生感到写作时无话可写.的确如此,由于乡村小学生忽视了语言环境,见识不多,阅读狭窄等原因,一谈到写作就眉头紧锁,饱受刮肚之苦.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由于乡村小学生缺少写作材料,自然难于寻得习作的源头.

《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各地都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乡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五彩的习作资源,教师若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开发,学生自然"有清甘的水喝".

笔者认为,乡村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乡村实际,充分发挥乡村学校独特的优势,积极开发利用乡村作文教学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作文不竭的源泉,进而感受作文的乐趣,更加热爱乡村,热爱生活.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发乡村作文题材呢

从乡村的自然风光中指导学生

乡村虽然没有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乡村的自然风光往往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良好题材.让学生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去捕捉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参与生活,让学生从自然风光中了解到乡村的美丽多姿,又能在习作中积累素材.

由于乡村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对乡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情感.例如:蓝天白云,落日晚霞,小溪河流,乡间田野,野花树木,日落炊烟,生态自然保护区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生活中的习作材料,使情感得到滋润,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从自然风光中体验生活的美,为学生描绘田园生活提供了习作的源泉,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定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写的文章就有真情实感.正如叶圣陶说的"写作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可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这些自然之美,表达不出这些自然之韵呢关键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风光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细腻的心灵.除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观察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教师要重视对观察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从乡村的风俗民情中指导学生

乡村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悠久的文化,独特的地域风土培育出了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关于琼崖纵队坚持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传奇历史故事,九乐宫温泉旅游度检测山庄关于南海龙女沐浴的九乐温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所遗留的仙踪佛迹的传说故事等就发生在我们农场境内.改革开放后,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感受当地乡村的人文风情,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这方面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师要加大指导学生对民俗风情的体验,研究,感悟,安排学生深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受乡村的风韵和生活情调,感悟乡村的风土人情,也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乡村的民俗风情很多,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将是一个巨大的习作资源库.例如乡村人的憨厚,淳朴,真情,乡村的婚俗,礼俗,节庆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乡村风俗大多反映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教师可以利用节庆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探究风俗的来历,演变,捕捉其中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搜集这些素材,鼓励他们将这些素材引入到习作中.这样的题材出自学生身边,他们有真实的感受,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能为学生增添想像的翅膀,提供习作的源泉.

从乡村的劳动实践中指导学生

虽然乡村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长出自于对子女过分地溺爱,许多孩子多数不能深切体验乡村生活中的乐与苦,对劳动还是很陌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节检测日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多和家长交流,主动承担家务.也可以利用乡村学校的独特优势,有组织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助老,助残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体验,积累生活经验,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使他们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习作题材.


例如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本领,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又积累题材.又如洗碗,做饭,烧菜,刷鞋,拖地板或利用节检测日到自己的自营经济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由于学生参加了劳动,有了写作材料,作文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这不失为一条积累题材的良好之策.

从乡村的社会变化中指导学生

改革开放给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乡村的面貌,精神状态等都发生着变化.教师若以乡村的社会变化为素材,作为学生习作去开发,同样也为学生提供习作源泉.

例如可以让学生去种植大户的热带水果基地参观,可以到美丽乡村去看一看,走一走,可以到风情小镇,风情街去实地观察,实地调查等,了解和感受乡村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习作开拓广阔的空间,同时让学生关注乡村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熟悉生活,体验生活,引导他们记录生活,而且使他们在丰富地生活中积累习作材料.

从乡村生活的生动语言中指导学生

乡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主动积累搜集乡村的生动语言.例如:乡村谚语是农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生"等,都非常生动形象,教师恰当引导学生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有趣,又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学生可以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谚语来积累写作素材,春联则是乡村独特的一种文化,每到春节来临,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能给人以思想的陶冶和艺术感受.春联的搜集和积累也是提高语文欣赏能力,积累语言的好渠道.教师可指导学生分门类地搜集整理春联,鼓励学生编春联,在实践中加深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乡村处处皆文章!作文题材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发现,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开发.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充分利用乡村生活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乡村小学作文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