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库教师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71 浏览:81219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标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二、核心名词及课题界定

核心名词:信息技术环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课题界定:本课题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指的是探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渗透到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堂优质,高效.


三、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面对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大影响,采用传统的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面对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挑战,在开展环境下的教学实验(一)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本身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当然,这种变革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起步较晚,且由于理论的缺乏和实践的惯性,整合的步伐较缓.信息技术的自身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的研究成果有专家学者的指导性论着,也有一线教师的经验性总结.但是,就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而言,这种整合到底进行得怎样,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却没有研究.本课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综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的课程改革,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教育模式正酝酿着重大突破,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一些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并继续指导其本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信息技术的特点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突显了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了科学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探索,语文教学脱离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教育理论基础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六、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观念,根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观念.

2,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

3,创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质.

(二)研究内容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展示,化枯燥的讲授为直观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

所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再现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益,是我们这一研究课题的首要内容.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之目的.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突破重,难点,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的目的是本课题研究内容之二.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感悟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语文课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

在教学实践中,你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网络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让人物在头脑中活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让作者与学生,老师与学生近距离对话.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

所以,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是本研究课题内容之三.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想象思维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5,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知识获取能力.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培养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人机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着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搜集,筛选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

教师如何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教师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更有效地组合,去创新.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七,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追踪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做出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

2,综合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学生作分析的方法获取资料.

3,行动研究法.

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语文的理论检测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检测设应用于开放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师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提高学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采用经验总结的形式.对开展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事实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积累,总结,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以加强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学生活动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及.

提高教师资源意识,立足于我市的环境和学生的生活来源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以活动设计为切入点,让教师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整合的有效途径和内容,筛选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例,进一步构建赋有创意的实施策略,促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开花结果,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力争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真正进入新课程课题:课题组长:

具体分工:

:负责统筹研究工作

张娣美(教学副校长课题负责人一级教师):负责研究课的组织开展工作.

徐虎美:负责课题申请,开题报告撰写: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阶段性总结,论文集,案例集的收集整理:负责学生实践活动的整理

2,把信息技术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师尝试把信息技术设备和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促进课堂效率提高,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3,继续调整研究思路,定期做好资料归档.

4,召开课题开题会.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实践提出宝贵的意见.

5,研究总结.研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用,以及评价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及时调整,补充,完善研究计划,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6,接受指导.聘请专家指导研究工作.

7,综合研究,比较实验班级学生变化.课题组开展对教师,学生,教法,课堂效益等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用的基本方法.

(三)总结阶段(2016年12月—2016年7月)

1,课题组对实验的资料进行汇编,归类,整理,开发编制典型课件,建立软件资源库.

2,在分组实验报告,理论研讨会等的基础上,对实验报告,论文和自制课件进行验收评价,整理过程资料,并邀请有关专家指导,评析.

3,在校内推广研究成果,让更多教师在课堂了,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环境,进行课堂教学.

4,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撰写研究报告,选编研究的成果集,迎接课题鉴定验收.

(四)推广应用阶段(2016年8月起)

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形成本校语文教学有效教学模式.

九,研究成果预设

序号成果名称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

形式承担人1撰写本课题研究申请报告.

撰写本课题开题报告.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2016年1月-3月)

报告

徐虎美2打造一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课.

(1)设计典型教案成册.

(2)制作典型课件集.

(3)发表科研论文,典型案例分析成册.

(4)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实验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1月)

纸质文档,电子文档,该录光盘课题组全体成员

3收集整理课题组论文,典型课例,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选编研究的成果集,迎接课题鉴定验收.总结阶段(2016年12月—2016年7月).纸质文档,电子文档,该录光盘课题组全体成员完成时间最终成果

名称成果形式预计

字数参加人

2016年8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教案,课件,

典型课堂实录,论文.

研究报告.

5万

全体课题组成员十,研究预期成效

1,通过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2,教师教学技能与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

十一,研究保障

1,领导重视,带头参与课题研究,支持科研经费投入.

2,学校硬件建设达到了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的要求,我校先后建成了网络教室,并实现了每间教室通网络,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3,师资力量达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要求,所有参与研究老师能熟悉应用计算机开展多媒体教学,并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4,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立足于师资力量充分满课题的开展要求和硬件条件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展,必将获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十二,参考勤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订制订《小学语文教学新视野》汪潮着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