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历史教学新特色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95 浏览:18457

论文名称:历史教学应精准定位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东莞市塘厦中学

姓名:苗曙光

联系:13713405670

:103723734@.

作者简介:苗曙光,男,1984年出生,中学历史一级教师,东莞市毛经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塘厦中学教坛新秀.2016年《洋务运动》2016年《高考历史小专题复习设计刍议》2016年《编故事讲历史,情景教学探微》2016,2016年指导作品在"魅力岭南"学生DV创作中省三等奖

历史教学应精准定位有效落实

---------以《全球化》为例

摘 要:历史教学应以生为本,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然而当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无中心,史学无神韵,观念无灵魂"的现象非常突出,所以课堂核心教学目标犹如指南针一样重要.那么如何以生为本有效构建并实现核心目标呢本文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为例进行探索分析.经过实践,实现了构建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肯定.这再次告诉我们历史教学应立足学生全面成长,制定与课程目标高度契合的核心目标,并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及时改进.这样才能保证历史教学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关 键 词:历史教学以生为本核心目标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先生的责任不应该专教书,而应该教学生怎么学."也即是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以生为本,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1].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历史教学研究者的共识.那么,如何切实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呢这其中核心教学目标的构建和实现是重要问题.目标不明确,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一般来说,构建和实现核心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着重把握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效果反馈四个方面.本文就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为例,与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面向学生,精准定位核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和特点,我们发现,现阶段的学制要求学生学习时间单元化.因此,学生的终身发展目标必须与单位学习时间的内容紧密相连.那么如何通过构建核心教学目标,真正做到让二者相连呢

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中,有教师构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预习课程,搜集资料,并进行课堂讨论等,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不可否认,这样构建有合理之处,但从以生为本的角度来考虑,我们是否能更加优化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教学目标的构建应当注意可行性.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因此,在构建教学目标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要求明确,目标清晰并且深度契合教学大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针对性.而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上述学习目标其实只是一种泛泛的学习要求而已,要求不明确,又何谈执行不能执行,又何谈实现个人认为上述目标可以调整如下:"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与组员一起收集和分析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典型案例,深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全球视野."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明显增强.

第二,教学目标的构建要注意全面性.上述学习目标只提到了沟通交流能力,显然有失偏颇,而且还过于肤浅.从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紧密相连这一角度来看,上述目标是失败的.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先确定核心目标,然后将核心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例,个人认为可以如下设计:核心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具体细化为三个子目标——1,课前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经济全球化知识框架,比如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产生原因,表现,影响等,2,基础目标:以情境化引入,以问题探讨为策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人公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来讨论全球化的利与弊,3,升华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经济全球化对自己,对国家的利与弊,从而升华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个人该怎么做,国家该怎么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一问题.这样,让学生感悟历史,联系现实,学生才能真正从学习中汲取智慧,使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从而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目标.

二、围绕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2]."以生为本,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何围绕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整合思路:

1,结构性优化整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种情感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而兴趣本身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直观形象有趣引起的感性认知兴趣,一种是由事物内在联系引起的理性认知兴趣.毫无疑问,对高中生来说,应多属后一种[3].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过

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在课堂伊始就让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自主分析和认识,从而形成历史知识结构,引发理性认知兴趣,进而促进学习.

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的内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我把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全球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及如何应对,分别讲诉全球化的概念由来,推动因素,影响及应对.让学生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了解全球化的前世今生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2,方法性优化整合.这里主要是强调教法与学法的高度契合.可以说,没有什么绝对好的教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教法与学法的优化整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要因材施教,初步完成以学生的学法为本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学生想怎么学,我们就怎么教,第二,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教法不仅与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相适应,还要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第三,要力争将"学法指导教法,教法源于学法"作为一种理念,经常性地,习惯性地将学法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形成科学的学法指导模式.其实,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正是构成教学的连动系统.以学法促进教法,以教法怎么写作于学法,才能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整合,使教法学法同步协调发展,达到最优化的整合目的.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并且跟第二单元刚学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首先,针对全球化的概念和进程,我让学生回顾所学并进行一定的概念解读.其次,对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我让学生结合90年代以来世界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归纳.再次,在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方面,我提前让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让他们针对全球化是福是祸举例子来谈感受.最后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这是本课的升华,因为课时有限我布置了这个思考题,以便和27课探究课《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一起解读.

3,教材性优化整合.强调"学法指导教法,教法指导学法",并不等于说教师教学可以完全脱离教材.实际上,把握学生的学法,让教法与学法高度契合,更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挖掘教材,优化整合教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抽象的历史现象转变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具体来说,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以提供现实背景,引入开放题,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甚至重组教材内容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材内容更易于被表达,被接受,从而达到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目的[4].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教材虽然通俗易懂,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容较乱,不成体系,二是实例虽多但要么和学生结合不紧密,要么不够典型.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对教材进行了以下优化:一是针对内容乱的问题,我把教材分为概念解读,原因探讨,影响好坏,如何应对四个环节,这样学生学习思考就有了主线.二是针对实例问题,我让学生搜集周围的例子,例如苹果手机,麦当劳,可口可乐,2016年金融危机,洋垃圾等事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以及相关搜集能力,又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全球化的深入和压力.

三、紧盯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精心构建核心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二者对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来说都至关重要.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如果教学过程规划混乱,讲起来杂乱无章,学生又怎么能有效地接受课程内容呢核心教学目标又怎么能实现呢新课改要求以生为本,就是说教师应当格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上来[5].那如何安排好教学过程呢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以情境引出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教材一定要灵活,授课要以教材为根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文字叙述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的刺激物,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进取心.那么,怎么用情境化来引出课堂呢个人认为可以用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鲜明的影像,比如视频,照片等,或者再配以音乐渲染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勾起学生的学习.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活动.

如我在引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展示了麦当劳,可口可乐,苹果手机,飘柔洗发水等公司的商标并配有相应图片.学生们一见到这些图片,立刻展开了议论,纷纷指出这些商标都是哪个公司的.最后,我顺势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商标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很自然地引出了经济全球化这一课程.

2,以问题引导课程.

针对当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无中心"的现象,教师要把越来越多的历史主题的学习从以"叙事史"为中心,发展成为以"问题史"为中心,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可以以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为主线展开学习,把分散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通过设置的问题联系起来.这样,很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我一开始就抛出去了全球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及如何应对四个问题.这些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6].

四、目标达成方为有效教学

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仅仅教是不行的,还要注重让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看看是否真正实现核心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注意加以改进.这样"以评促教,以评带教,评教结合"也更加有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反馈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讲一下对这节课程的感受,课后让课代表搜集意见,每个单元进行一堂课的自由问答,发放反馈表搜集反馈等形式进行反馈.

在讲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当天晚上,我就让课代表搜集了一些学生反映的我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天讲27课《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时专门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决.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也努力做到急学生之所急,知学生之所需,时刻关注教学效果,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当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得到确立.具体来说,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自身特点,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教学目标的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这四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圆满地实现预定的核心教学目标,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