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模板下载,文前言例子范文示例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59 浏览:131974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等于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教育反思是教师基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

(一)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既是一种学校本位的研修途径,更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研究,其研究内容指向研究者自身的生活史.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困惑和不解,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完善,继而将之重新付诸行动.与其他科研方式相比,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正因为这一特点,教育反思可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可以在教师群体中广泛推广.

(二)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

教育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以自己为研究工具,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所追求的是对教师行动意义的探索,强调"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在进行教育反思时,教师并不是以专业研究者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身份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做的是自己的研究,研究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反思把行动与研究和谐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出行动研究的"通过教育"研究教育的特性.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

(三)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称得上科学的教育理论,必定有其实践的价值,能够转化成为学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能力的实践状态和操作体系.但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理论似乎并未发生过多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阻隔或脱节的现象,通畅的渠道尚未形成.一方面,有些理论工作者热衷于在塔内制造新的理论与模式,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在工作中较多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较少思考课堂教育教学事件背后的原因,对教育理论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缺乏认真思考.因为,在他们看来,理论是他人创建的,是高高在上,远离实践的"阳春白雪",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没有用或用不上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现在,提倡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是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教师在实践中把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实践行为.因为,教师的教育反思是一种为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进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自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写反思日记,18.5%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能够深入思考教学中的理论问题,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理论水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促使自己形成一种大教育观,站在理论的层面去看待教学活动,从而跳出了'小我',着眼'大我',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转变自身定位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积极地旁观,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次性整体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二)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也加大了,使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更具个人色彩.有个性的老师一定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有创新的老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课堂生动起来,快乐起来,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要通过个人反思,年级组老师共同讨论,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

(三)教师必须认真反思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师反思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当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后,不需要从外部施加影响,就能使一种理想的行为得以持续.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形成一种教师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等于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着名课程论专家L.斯腾豪斯(L.Stenhouse)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如何反思

目前,教育改革者(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一是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二是改革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无数研究表明,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教师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

(一)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

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的.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常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的回忆或再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领域.情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序的形成.动作技能目标包括对材料和客体的某种操作或运动技能的领域.课堂目标多元化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就是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一种标志.

3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不拘泥于模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掌握规律,并进一步探求新知识,获得新技能.

4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

(二)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

这种设计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1教师教的行为

(1)显示行为.包括讲述行为,板书行为,音像显示行为和动作显示行为.讲述行为主要有: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言清楚,语速适中.板书和音像显示行为主要有:板书布局的合理性,板书的适时性和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特点,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显示媒体或媒体组合.动作显示行为主要有:选择恰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2)对话行为.包括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问答行为主要有:问题清晰,针对性强.讨论行为主要有:确定并精确表述有待讨论的主题.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帮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适时地做出简短的阶段小结,并对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3)指导行为.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2学生学的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

(1)注意.可以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2)参与.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

(3)交往.可以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4)思维.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

(5)情绪.在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张扬的活泼生气,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

3师生互动行为

①接纳学生的感情,②表扬或鼓励学生,③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⑥给予指导,⑦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⑧学生应答反应,⑨学生自发提问,⑩安静或混乱.

(三)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

这里的教学问题是指从学生,听课教师和自我反省的三个角度进行的反思策略.

1学生的角度

一般来说,学生课后的情绪,作业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找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寻找问题进行反思.

2听课教师的角度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笔者认为,上公开课固然重要.然而评比公开课更重要,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听课者,其收获更大,在评课中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批评.当你刚完成教学公开课后,一场评比课对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来自一个教研组同行的评价.从这些观点中,你会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寻找出反思的问题.

3自我反省角度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自己的录像看不下去,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毫不夸张."我的手放得多难看!""我的话真多!真啰唆!""这个问题怎么可以这样提问等"自我反省等于自我教育,而且心服口服,纠正的速度很快.所以,建议给教师分阶段拍一些教学录像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或教师把自己的讲课情况录音,课后再来好好听一听.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教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成熟.

(四)教学评价反思策略

交流比较反思策略就是经常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通过学生反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展开与同时期教师之间,不同教师学内容之间,不同教法之间,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发现自己教学理念上的欠缺,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明确教学效果上的差别.

借他人反馈反思策略,这是借评教的对象,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可以搞调查问卷,通过学生,同行,家长的问卷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需要在哪方面应该改进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还需要增删哪些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教学进程是快是慢,课堂组织是否适应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质量如何提高.通过反馈,教师可调整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智的思考,研究改进.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

下面我从班级管理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今后工作要求.

一、制定班规制度确立班级目标

刚接班时,我的工作重心是制定班规制度,确立班级目标.具体目标是:团结守纪,学风浓厚,求实进取,学会做人.这段时间,我严抓常规.不断训练学生行为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班风,以整体环境来影响每个学生.同时,作为班主任,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班级纪律,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每个学生,热爱班级,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二,了解每个学生培养班干队伍

暑检测里,我以最快速度熟悉每个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培养一支有较强能力的班干队伍.我将班级工作细化,定点定人负责,每天工作由值日班长总负责,建立管理小组,评比班级各项常规.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久而久之,,班风变正了,学风渐浓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渐渐少了,班主任不在时,学生也能安静地上好自习课,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于班级小干部,放手让他们独挡一面管理班级,定期找班干谈话或召开班委会,解决存在问题,维护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的威信和尊严.

三,重视班会课堂发挥个性特长

班会课是我一直很重视的课堂,定期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一个班集体的进步往往是这个集体所有成员努力的结果.班会课上可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班级主人,发扬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争光.半学期来,我班已召开多次主题班会:感谢恩师,廉洁文化进校园,祖国在我心中,我为班级献计献策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协调师生关系关注学困学生

我班物理学科比较弱.平时,我不仅抓语文学科,也协调好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我采用各种方法督促他们的学习,具体包括:早读课前检查各科作业,中自习前检查学生语文背诵,自习课检查学生英语背诵等.遇到进步较大的学生及时表扬,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半学期努力,我班成绩进步明显,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平时我也特别关注班级的学困生,我认为抓好班级总体成绩的关键是转化学困生,打好基础,因此,我在工作中很注重这个方面.

五,多与家长联系共同督促学习

学生在家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不仅是出现问题以后与家长联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两个月来,我的工作也逐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第二章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科学地界定教育案例的含义是教育案例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

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只有优化案例的结构,才能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和整体水平.教育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要撰写一篇好的教育案例,在结构上必须有比较完整的设计.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析反思(如有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网络资源).

(一)选材的范围

教育案例均来自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十分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思考,由此就会积累很多经验与教训,这些便成为撰写教育案例的素材.这些典型事例让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由此可见,撰写教育案例的实质就是教师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故事.

(二)选材的方法

收集教育案例的素材,要做到视野开阔,留心细节,对于具体的教育现象及其反应,要注意观察,注意倾听,注意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坚持记录,突出重点.记录时,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为,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技巧,这可以在记录结束后再认真地思考,规范地整理.

具体而言,收集素材有以下几种方法:

(1)时空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暗示或明示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去搜集相关材料.

(2)性格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的中心人物的特性去搜集相关材料.

(3)事景联想法:就是围绕案例所叙述的事件或情境去搜集相关材料.

(三)选材的步骤

1收集素材

因为教育案例的类别很多,因此我们在收集素材前,必须首先弄清自己撰写的案例类别,然后做到有目的地收集.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收集材料呢

一是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实地收集,以便获取真实的信息.这些案例素材,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能是别人经历过的.比如,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实践中获得,可以从听课,说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还可以从教师交往言谈的某些内容中,学生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获得.

二是可以在教育资源中直接收集,以便获取广泛的信息.这些案例素材既可以从磁带,电视,光盘的课堂教学和经验介绍的录音录像中收集,也可以在教育类的报刊杂志中查找.

另外,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材料能对自身发展,专业成长和深入理解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还可试着针对准备选择的材料对自己进行质疑,如它对我产生过情感上的冲击吗它是否呈现了我难以解决的困境它使我难以作出抉择吗我是否对自己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感到不满意它是否具有道德上或上的启示力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好材料选择的第一关.

由此可见,教育领域是撰写教育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之源,只要自己用心发现,用心选择,就可成功.

2选择素材

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还必须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那么选择的素材要达到哪些要求呢

(1)客观性.案例是写实的,客观性是案例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在选择素材的时候,首先要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分析和比较来对材料进行筛选,然后再确定真实可靠的内容作为写作案例的素材.

(2)问题性.没有问题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作为教育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以及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相关.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曾在"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的伊利诺斯计划"中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分为10个类别:社会和职业地位,学生的学习动机,家长和学校的关系,管理者和管理,非教学职责,时间调整,学生纪律,标准化测验或其他形式的测验,适应少数学生的学习需要,用于开发教材,教学计划的经费和教师工资.诸如此类的各种问题其实都是可以作为案例的素材的.

(3)典型性.如果所选取的材料仅是客观的,真实的,但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样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我们选择的材料必须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的,大家关注的问题,要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要有实用的价值.

为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该通过分析,比较选取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摒弃那些一般性的材料,并对被选取的材料进行再综合,再加工,滤除材料中的那些偶然性的,表面的,片面的,枝节性的成分,使材料更精粹,更典型,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实效性.所谓实效性是指案例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它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手段和原理上.选择的材料必须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能够供人们借鉴,便于人们操作,从而促使人们领悟出教育教学原理的闪光点.

(5)创造性.教育案例要有新意,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本质规律,能够开拓读者和研究者的新思路,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研究向更高,更深,更新的领域发展.

3提炼素材

在从广泛的素材资源中选择了有效的内容后,还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素材.对于素材的提炼,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有新意.提炼素材必须要有创新精神,确定素材的角度要新颖,确定的素材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要与时俱进.材料要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要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3)要符合教育规律.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4)要具有指导意义.选择的材料要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见大.

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写自己的案例使我们远离事件,并可能有一个新观点,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更加有目的地审视自己.必须注意的是:

(1)书写关于一个重要事件的案例并不等同于观看录像带.撰写案例,并不仅仅是"倒带",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案例对于作者来讲也不是一个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它是一个基本的理解自我的工具,它给我们一个安全表达那些感觉的出口.它帮助我们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

(3)案例并非是一个作家才能写,它不是一篇散文或要评定等级的考卷.它是一种对已发生事件记录的形式,只要在那件事中你是一个关键的扮演者,或者你在上或餐桌旁谈论它,那么你就可以写案例.

(4)关于案例学习.一个案例是否影响到教学实践,并不是由案例本身所决定的.它依赖于案例使用者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的程度,是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的.尽管如此,如果学习者掌握了一些分析研究案例的方法,那么收获就会达到最大值.

第三章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主旨,引起关注.

3主体:这是调查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或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二)叙事研究报告

(一)叙事研究与叙事研究报告的出现

所谓"叙事",就是叙述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过去,一谈到写论文,我们就想到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好像只有学术论文才是研究的唯一文体,实际并非如此.学术论文属于专业研究者的一种文体.在学术论文中,我们需要有鲜明的观点,需要层层论证,需要有步步为营的推理,需要有逻辑鲜明的秩序,需要引用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这是学术论文的一般性要求,但这种文体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恰恰是不适用的.比如一个教师占有资料的空间与视野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作综述与梳理,他所提出的相关论证,是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对事物的逻辑判断,也并不像专业研究者那样层次分明,学术论文这种文体与中小学教师有关,但不是主要的文体形态.其他的一些文体形态,也可以归诸"论文"范畴,只不过它不是以"学术"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同样也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而这些样式是与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反映的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是和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是和一系列鲜明的有情节的事件结合在一起的,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教师的心路历程,提升的是教师的相关经验.这种非常鲜活,丰富,多样的文体形式,属于教师,正像学术论文这种文体属于专业研究者一样.专业研究者长于用专业词汇表情达意,而我们的叙事,案例,日志,反思,恰恰是那些生动,具体,形象的表达,这种语言类型属于实践第一线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