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距离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31 浏览:69824

慕课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距离

摘 要:幕课是一场学习革命,更多指向学生对自我课程的规划,选择与学习.对于限定教学内容的中学阶段,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文学科,幕课在教学的生成性,教学语境及情境创设,理解鉴赏环节中的角色进入等方面上还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有相当的距离.虽然如此,但是慕课可以通过改变预习环节进而改变课堂的内容与流程,改变学生与教师的相对关系,并且一些语文的知识性教学也可以采用慕课方式来实现.

关 键 词:慕课,语文学科,课堂教学.

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形式,中文翻译之后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幕课((MOOC),作为一个课程名称,从2016年开始,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当下甚至被某些传媒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幕课的到来,对传统课堂教学中课程的结构,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师生角色定位都带了不小的冲击.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在这一浪潮的席卷之下,或欢欣,或惶恐,或疑虑,难以清晰地辨识幕课对于自己教学的影响.那么,幕课距离我们还远吗笔者从二者的课程本身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距离何在

(一),从学习任务看,幕课的性质是自我规划课程与学习,而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具有限定性.

"幕课(MOOC)"的第一个字母"M"(Massive),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可以提供给学习者的课程数量不是三门五门,而是大规模的,二是指可以同时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者的人数是大规模的,不是传统课堂的限定人数(.

有学者认为,幕课的一个核心不是课程学习,而是学生规划,建构属于自己的课程."幕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课程)规模极其庞大,这就需要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注意在庞杂的知识中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才利于他们自己进行意义建构.""基于联通主义,幕课将学习者学习通道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希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通道和有意义学习来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网."②

我们应该看到,学习通道的建设与知识的联系,更多基于学生专业深度化学习的考虑,幕课的出现,实际上是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多元,开放选择的可能.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不仅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还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

中学语文课程,是一个课程内容相对固定,课程深度相对限定的课程.中学语文教学,除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外,还要面临高等学校的选拔考试.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的规划已经制定,中学生没有太多的自主设计空间.

(二),从教学过程看,语文教学的课堂生成性是不可预设的,这也是幕课的一个欠缺.

幕课是学生个体的选择,参与,课程是制作好的若干个短视频的线性流.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有参与的权利,有自我控制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权利.上课在幕课,交流辅导在课下.幕课的课堂,实质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的一个预设教学.但是,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建立在自主的生成性上.师生的行为举动,思维的碰撞交流,环境氛围的变化都可以影响和改变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

生成性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思维流动已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思维相互的碰撞,推动,启发,融合,教学机遇是隐性存在或稍纵即逝的.它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谙熟于教学内容,能广泛的联结与引发相关的知识,能恰当地运用生活体验,要求教师能察言观色,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例如,在实际教学艾青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学生对于"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中"紫色的灵魂"产生疑问,教师就因势利导,以"紫色"作为剖析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切入点,架构整堂课教学的思维流程.而在同题的另一堂课中,学生在诵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时,把"两臂"读为"双臂",教师以此误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揣摩探究二者的不同,解析这首诗歌质朴的语言风格.我想,教师这样的临场发挥,创意生成是幕课永远也无法达到的吧.

(三),从教学环境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种复合语境,而幕课无法提供.

在幕课的教学中,没有语境或者说语境弱化.视频是程式化的预设的知识教学,即便有师生在线的交流,那也仅仅是为了选择视频及教学内容.语境是并不重要的,视频中教师的语言行为构成了单一主体的语境.

中学语文课堂,需要的是复合语境.它包含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师生多样的听说行为,视听资源的引入与重组.复合语境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某一时刻课堂行为的主体.这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学语文课程具有语言性,文学性,情感性等多种维度,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这个界定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之中,交流的不仅仅是语言,还附着有语言之上的情感与价值观.


例如教学文言文《兰亭集序》,如果缺乏文言语境(诵读)的重造,缺乏师生对于良辰美景的叹赏,缺乏师生对于宇宙死生的联想与交流,课文的教学也就缺乏了情感与价值观维度,教学也就缺乏了语文的生命.

(四),从教学行为看,人文的培养与熏陶需要的是现实的角色进入与情景创造,而不是虚化的网络.

对于语文课程,如果说知识是载体,那么人文就是灵魂.人文的培养与熏陶需要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是一个主客体俱在,相互作用,思维相接,情感相融的客观环境.而幕课,基本上是一个单一的知识传输过程,师生的交互较少,课堂上情感的交流几乎缺失,师生的相互作用大多体现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具体知识的辨析上.

人文的培养与熏陶不是说教,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教育家于漪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③"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这就是说,教师要倾情投入到文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融入作者的情感,获得作者的真情实感,而决不是照本宣科或故弄玄虚.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情境,再现文章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影像,能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相互碰撞,置身作者的情感氛围中.

不管是教师的角色进入还是情境创造,情感体验和现场呼应都极为重要,它们只能存在于生命与生命的现实对话中,谁能想象一个教师始终对着一块屏幕或者一个镜头来传情达意呢

由上可以看到,"幕课"是一场学习的革命,但更多的是一场针对知识技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规划与选择的课程变革.相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相对于有限定学科内容的中学课堂,幕课与中学语文课堂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二、何处影响

信息技术浪潮毕竟已席卷而来,语文课堂教学也无法独善其身.在现阶段情况下,慕课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什么呢如何将慕课的优势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优势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

(一),改变课前预习的模式与要求,使基于慕课的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习是传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本身的含义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传统的预习环节微视频——网络汇报提问——合作探究——点拨精讲——巩固提升微视频网络汇报提问合作探究点拨精讲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