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文格式厦门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02 浏览:54862

恩区科协〔2016〕36号

巴中市恩阳区科学技术协会

巴中市恩阳区教育科技体育局

关于开展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届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校:

根据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关于开展"第23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川青科教协01号)文件要求,经共同研究,现将开展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信息技术应用与科学教育创新"

活动范围

全区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工作者.

征集论文要求

1,论文必须切合主题,论文采用的资料与数据要详实可靠,原理和概念要清晰准确,论证要充分严谨,文字鲜明,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

2,论文字数一般在3000-5000字.字数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论文最终评审等级.论文格式应包括论文主题,论文摘 要(必须与正文分开书写,字数限在500字以内),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本届论文征集活动采用纸质与电子版结合报送的方法.论文作者须报送二份纸质论文,电子版文稿.

4,论文作者必须认真,准确,逐项填写"论文登记表".没有论文登记表不予评审.

5,论文可以适当引用参考文献,但需注明出处.连续引用不得超过200字.

四、上报时间及费用

1,各中小学校报送论文不少于1篇.

2,各学校上报推荐论文截止时间为6月2日.

3,被市选送到省里参评的论文交评审费用由区科协承担.

五、评审与奖励

1,区科协和区教科体局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上报的论文进行认真评审.

2,本次论文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对获得区级一等奖的优秀论文推荐到全市参评.

六、其他

下列情况的上报论文,不予评审,不给奖次(征集活动评审将严格按照以下条目执行,请作者,组织单位注意):

1,不符合论文征集要求,

2,未按规定报送"论文登记表","推荐论文统计表"(包括电子版),

3,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

4,抄袭他人作品,论文结构,文字雷同处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5,论文正文字数不足2000字.

联系人:杜青

联系:336866913419475865

电子:317388691@.

附件:1,第三届巴中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登记表

2,论文主题解读.

巴中市恩阳区科学技术学会办公室2016年月日印附件1:

(论文作者填写)

姓名年龄最高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子信箱会员状况□中国青辅协会员,编号P05□非会员论文名称

要(字数500字)

附件2:

——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主题解读

人类已经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也必然全面渗透并深刻影响着科学教育的理念,模式和走向.考虑到科学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这就要求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科学教育的变革紧密结合,通过自身实践促进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科学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众所周知,由于优秀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设施优良的中小学校和科学实验室,以及一流的科技场馆和科研机构等科学教育优质资源的不足,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国东部和西部等地区的科学教育质量存在巨大差异.而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出现的"慕课"和"微课",则可以使得大规模并且个性化的科学学习活动成为可能,使全球各国或国内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人群共享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例如,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科技教育机构,利用国外同类机构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以慕课的形式,让中小学青少年体验国外优秀科学教师采用讲授型,演示型和实验型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的互动式科学传播,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而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学校和校外机构的科技辅导员,也尝试利用校外科技活动资源形态的"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逐渐开发出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让中小学青少年体验到新的学习科学的模式.同时,上述微课也成为更多地区科技辅导员仿效的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科学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

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许多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从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直至科学课课堂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进而到了基于网络的科学教学模式——中小学青少年在教室手持平板电脑,通过校园无线网连接课件并配合投影仪等其他辅助设备,共享科学,技术,数学和工程等课内外学习内容,并随时用平板电脑与教师进行即时问答的互动或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场景已彻底改变了科学教育的传统认知模式,为中小学青少年营造了充分调动其自主性的良好学习环境.

值得一提的还有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场景体验模式",许多科技辅导员利用这一模式,将科技活动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便于更多的中小学青少年自己动手参与活动.虚拟场景是基于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的诸多要素,尝试自我开发建立的一个新颖独特的场景体验模式.其独特性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运用现代高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诸如数字科技馆,使参与者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获得对科学真谛的理解.

除此之外,依托卫星传输,ThinkServer怎么写作器和先进的云计算技术等成就的"太空授课",以及微博互动,手机游戏,移动播报等信息技术载体的应用,亦都为科学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平台.

三、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科学教育创新源于点滴

对广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而言,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科学教育创新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从点滴做起.例如,美国和我国上海的一些科学教师,利用家庭普遍拥有的数码相机,尝试为科学课程开辟了许多新的教学可能.诸如引导中学青少年在物理课上拍摄自由落体在每一秒内的运动轨迹,运用高速摄影,获取或记录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及中间产物,而植物开花的每一个瞬间,也都可以被数码相机清晰地摄制下来.上述数码相机中的图片可以被下载到计算机上,并可以使用图像控制程序,根据需要分割图像,调整大小,或者提高清晰度.中学青少年们可以复印这些图片,既可以将它们作为实验报告的资料,也可以作为数码资料放到网上加以展现和交流.这一模式无疑可以让中学青少年学到比"人眼观看"更为精确的集信息技术和光学技术为一体的科学观察方式.

再如,每年开展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是一项使用计算机设备开发,创作,设计和制作数字化产品(电脑作品)的活动,体现了广大中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而每年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则是指青少年运用DV(用数码摄像机DigitalVideo拍摄,制作的动态影像的简称)技术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体现了科学探究与DV技术的相互融合,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许多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通过组织中小学青少年参与上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我们期待广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能够积极参与本次征文活动,将自身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科学教育创新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总结出来,并运用相关科学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化理论进行梳理,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不言而喻,这些丰富多彩的科学论文,不仅有益于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相互交流,更可以促进我国科学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发展,以及未来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不断涌现!


——翟立原,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