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39 浏览:18769

作文素材应用

之横纵坐标

每个学生都经历了很多事,接触过很多人,见到很多景物,听到很多故事,但是在写作文时就没有了素材,没有了故事,没有了景物,记不起了人物.这是因为,对已经熟悉的人,物没有系统加工,深入思考,就像满屋子堆积了很多东西,但是却没有顺序,只是杂乱堆积,当然,想要用时就提取不出来了.横纵坐标系,可以将学生知道的人物,系统整理,简单记忆,应用时可以随机抽取.不会再有遗忘.

一、图标格式

二、横纵坐标系的应用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在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喜欢的就是宋词,在宋词的芸芸词家中,最喜欢的,就是女词人李清照,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身世,独特才华和独特争议的女子,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最爱.以下的资料便是关于李清照生平以及诗作的一些介绍,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她的一生,当然,作为一个古代的奇女子,李清照的研究资料非常多,也有许多现在历史上依然存在争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

天资颖悟: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以才藻闻名于乡里.她记忆力很强,在金石录后序就曾提及:「余性偏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她自称「偏强记」,必然记忆力过人,不然怎会指堆积书,而能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一般人能记得某事在某书某卷,已经算是聪明了,若能说出第几页第几行,那真是百不一见的超人.

天资高者,学习能力就强,理解能力也强,于是过目成诵,于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这些得天独厚的智者,无论从事何种事业,自然比一般常人功效高,成绩好,尤其以智能为主的文学及科学,更是如此.例如:诗仙李白,天才英丽而「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诗圣杜甫,才智卓越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一囊.」,才人曹植,七步成章,十余岁就「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北宋大文豪苏轼,生年十岁,母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北宋,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苏门四学之一的晁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以骚词见称的张耒,幼颖异,「十三能为文,十七作函关赋,已传人口.」由以上所举,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才智与其功业的成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嗜书如饴的性情: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辛弃疾说:「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一个人能胸中有浩瀚的万卷书,诗文自会如三峡的水,雄浑奔腾.李清照的诗词文章能卓越不群,最主要的因素是她喜好读书,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几案及枕上,尽都是书,终日沈醉其中.她在摊破浣溪沙词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她在金石录后序云:「甘心老是乡矣」甘心老死在书乡,「几案罗列,枕籍枕席.」

她与赵明诚都喜好读书,以及品玩金石碑帖.于是写书,藏书,校书,朝夕以书为伴,自谓「葛天氏之民」.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写作技巧想帝王,在他治理天下的时候,「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此说明了李清照夫妇那时悠闲自得的生活.

以后屏居乡里十一年,对书史金石更加喜爱,作金石录,校勘碑帖,起书库,造书橱,之富,冠绝一时,他们几乎成了书癖,成了书迷,俭衣缩食,省下钱去写书.

李清照之富,真是惊人.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尚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依然不离身边.

家世背景

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祖父与父亲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俱出于韩琦门下,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因此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李清照在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中云:「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母系王氏一族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

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母的教育与熏陶.古人克绍箕裘,有例:大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大书法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大词人南唐二李(李璟,李煜)父子,北宋二晏(晏殊,晏几道)父子,大画家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等,这都说明了家庭环境影响的重大.

父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着名文人李格非,字文叔,元佑元年(一○八六年)官太学正,受知苏轼与晁补之,张耒等游,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具文名,被称为「后四学士」.官做到礼部员外郎及提点京东刑狱,后因党争籍名.

李格非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词章,家里藏书甚丰,着有礼记说数十万言,洛阳名园记等.他主张文不可苟作,如诚不着,则不能工.

他好学,爱竹,在其屋舍南轩种竹,名为有竹堂.李格非对妇德主张尊夫从夫:「妇人从人者也,从之斯尊之矣.卑其夫,未有能从夫也.夫弱于外,妇强于内,下上其心,而莫之制,何所弗及哉.举天下而渐其风乱矣,王化之存者几何故妇人于夫家,不可不使之尽礼也.」李清照有这样一位父亲,不论是先天遗传,后天庭训,把她雕塑成一个庄肃有礼,好学不倦的女子.李清照刻意学问,好清议,评论国事的性格,酷似李格非.

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说她「善属文」.她的家世有两种说法.据宋史,李格非传,王氏的祖父是王状元拱辰.另一说法见宋人庄绰之鸡肋编中载称,王氏的祖父是汉国公王准,父亲是岐国公王珪,王珪曾做过丞相.王珪的文章,典丽有西汉之风,他与黄庭坚结识.王珪的父亲准,祖父贽,曾祖父景图,皆曾登进士第,有孙婿九人也都登科,李格非便是其中之一.李清照的母系属于最高层的士族.

时代背景:

宋朝政策重文轻武:

宋朝自太祖赵匡胤削禁帅方镇之权,并将之委托文人,又有不杀士大夫的垂训,至宋太宗尤为尊崇文士,于是宋朝的政策重文轻武,对教育非常重视.而词的进化到了宋代盛极一时,虽是从前以为不应当以学问为正业的女子,这时候也许有机会去学习.

新旧党争与靖康之难:

宋神宗时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大为炽烈.李清照的父亲为旧党,夫翁为新党.

宋徽宗任用群小,迷信方士,又眷恋名妓李师师,完全不以国家为念,与蔡京之祸国,成靖康之耻.

一个作家写作的意识,总不出他的时代背景.像杜甫说:「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唬.」道出时代的心声,作品慷慨激昂,像李后主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写出伤怀故国,寄望中兴之作,以发泄心头的悲愤和理想.当金人册立张邦昌于汴京时,李清照大为憎恶作诗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诗中托古讽今.李清照不满宋室君臣偷安南避,愤气填膺作诗云「南来犹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云「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壤土.」是何等的高亢悲凉.李清照的血泪之作,和那个离乱时代是不能分隔的.

北宋的妇女地位:

上流社会的妇女以太后最为尊荣.北宋太后的地位举足轻重,共有四位女主:刘后,曹后,高后,向后.李清照曾在女主统治下生活过,因此女子参政对她而言,是生活中体验到的现实,对李清照可能产生启发,激励她关心国事,参与政治.

在北宋贵族妇女的地位,比起从前已低落了.宋代完全以男性宗子为中心,女子只有从属地位,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也越来越紧.但因为家世和婚姻翁姑的关系,李清照对朝廷生活时有所闻,也有机会参加朝廷的交际活动.她的童年及成长期间,大约没有受到礼教太大的压制,而能一展诗文的才华.

丰狂跌宕的生平际遇: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赵挺之升为宰相,排元佑党人最力.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籍元佑党,当时遂因此罢官.那时李清照处境极难,故此她上赵挺之的诗有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这两个儿女亲家,因了政见不同,不能顾全平日交情.李清照结褵后二年,赵明诚亦出任.但自从李格非罢官事后,夫妇更以学术与文学为重了.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大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兵慌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她在武陵春词云「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临江仙词云「谁怜樵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在清平乐词云「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在菩萨蛮词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她虽没直接说出当时的现实生活,表现当日的国仇家恨,但是从她有血有泪的作品看来,她所表现的词作正是当时受难者的心理,也正是当时所有流亡者所遭遇国破家亡的呼唤.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影子和那个时代的背景,是永远联结在一起的.而这些作品不只是生活的纪录,也是一个不屈者生命的流露.所以,李清照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群众的心声.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诚非偶然的事.

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赵明诚的金石录序:「因次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宋代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理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

在中国文艺史上,很难看到一对夫妇像赵明诚,李清照这样,全心全力的致力于艺术的献身工作.他们在太平的时候如此,在战乱的时候亦如此,使得赵明诚在中国学术史上金石的这一章中占了一个极重要的地位,而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中大放异采.

三、作文应用展示

(一)李清照的愁苦

例1,07福建满分作文

季节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 最爱是秋,并非她的萧瑟与惆怅,只因那是葵花盛放的季节.她总让我莫名地想起才女李清照,每一种伤感都饱含哲理,还有,还有那个在葵花丛中作画的天才画家. 我只愿意相信,梵高一直生活在他的秋季.于他而言,四季的更迭只是惘然,于他而言,有葵花的地方,就有天堂.所以有人说,梵高的一生是悲哀的,因为他把心驻扎在秋天.心在秋天,则是"愁",这也注定了他一辈子的孤独与疯狂. 大多数人认为梵高的一生是那么蹩脚与哀情,他烧焦的左手,割去的右耳也许是疼痛的,但并不一定是痛苦,自然更无法去想当然地以为他的不快乐与不幸福.也许我们宁愿相信,在这个天才画家眼里的世界是残缺的,因为我最爱的庄子说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在水里是不快乐的 谁又能说生活在秋天的梵高是不幸的呢如果你看见秋风中那金色的葵花田里,洋溢着梵高快乐的笑脸和无比的才情,也许你会相信,梵高的秋天并非哀情,它等同于热烈. 是那个宋朝的女子吗从欢愉的春季走向烂漫的夏季,越过难挨的冷冬,最终决定停留在落叶纷飞的深秋,带着内心的哀愁和思念,倚着窗儿,吟咏出那些缠绵哀婉的词. 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惨惨戚戚"的秋天,她在感怀春光,春太美,太绚烂,她在伤怀夏日,夏太烈,太决绝,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彻骨.所有的所有,带去她先前的安定与快乐.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诉她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人生的注脚. 何必为清照生活在秋季而感伤如若没有那金黄零落的秋季,谁为清照满心的愁苦作序那么那些充满才情与怅然情怀的词句,将不复存在了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清照内心奔赴家园的温暖回音. 秋天,并不是一片落叶的终结,亦不是一朵残花的最后姿态.她只是一段蛰伏,孕育下个季节的辉煌. 谁说秋天一定是凄苦惆怅的只是没有人留意到她金色炫目的美感.好比日落,日落前的余晖并非是那临死前的挣扎,而是云霞在生命终结前的最后一支舞蹈.她不是在诉说挣扎的痛苦,而是在唱生命最后的赞歌.秋季,是季节平衡的一种需要,比如海涅的诗歌. 我想这秋,正包含了四季,她有春的温馨,夏的热烈,冬的严酷,她是那四季最好的诠释者. 在四季的时光里,是我在边跑边仰望.

04,怀想天空我考试的地点在五楼,透过半开的窗可以看到天空,那蔚蓝又寂寞着的天空. 犹记得儿时的天空.一群小朋友在芦苇荡里捉迷藏,我躲了许久也没有人发现我.于是,我便躺倒在苇荡的怀抱中,仰望无尽的天空.突然,空旷的天空中传来寂寥而又欢乐的"啊——啊——"声.接着,硕大的雁阵便出现在蓝色的画板上.几十只大雁"人"字形向南方飞去,广阔的苍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绝世的舞蹈.然后,一个"雁字",接着一个"雁字".我呆在那里,无法动弹,直到夜幕徐降,芦苇荡的尽头响起了母亲的呼唤声. 年少的我,并不知这里边有一种民族文化哀愁.后来,我在古代名篇中,读到了"雁阵惊寒",顿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诗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仰望天空,努力寻找大雁的影子.然而,我失落了,它们越来越少,"雁阵惊寒"般的名篇也很少问世等 是谁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谁,荒芜了文化的天空,扼杀了我的诗意的哀愁 每每表现出如此忧伤时,我都会被人嗤之以鼻.他们以为我矫情作态.这些朋友,往往热衷于网络上炒作的,以及传贴的搞笑的动画!他们永远不会明白,自然的天空和文化的天空一旦寂寞,人们的心也会寂寞的. 的确,对于如今的快餐式文化,我是落伍的.我不看武侠奇幻,不听周杰伦或是摇滚,不爱上海滩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爱丽江的石板路和周庄的乌篷船,只爱中国人心中的文化"雁阵"等 你可以对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可是,你知道,当我听到伊能静的《念奴娇》时,心中是怎样一种彻头彻尾的悲伤旋律低劣且置一边,那一句"羽扇纶(lún)中"仿佛一把尖刀刺向我的耳膜!我赶紧躲开,塞上耳机,继续听我的"二泉映月",我的"春江花月夜". 我并没有拒绝现代文明.我家中也是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我也看炒作至热的电影.但是,在现代商业文明的裂缝中,难道不能萌发一些永恒民族文化的新芽 那些缺失的情感,丢失的文化,我是多么想把它们的种子找回来,种到人们心中去啊! 我亲爱的寂寞的天空,我该如何帮你找回"雁阵"的影子 前些日子,和七岁的小弟弟一同回乡.走在儿时嬉戏过的河边,心中又是一阵怅惆.天空中突然传来寂寂寥寥的"啊——啊——"声.我大喜,抬头却只见两只大雁孤零零地飞过. 弟弟摇着我的手问:"哥,那是什么鸟呀" 我吸了吸鼻子,说:"哥不知道."我不想告诉他那是大雁呀,因为真正的大雁不是这个样子的.它们本应该三五十个一群,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唱着大风之歌,欢快地向南方飞去. 我只得愣在那里,发了好一阵呆,怀想着那曾经喧闹过的天空. 评点此文构思精妙,文笔清新洒脱,充满诗意画意.作者将"自然的天空"和"文化的天空"绾结在一起,借"长天","雁阵"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相当熨帖,相当机智.高考作文应当言之有物,应当倾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切切不可无病.(薛明德)·感悟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一捧清茗,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

读是感悟.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的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着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的羞涩,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严寒霜剑刀相逼"的绝望,悟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侬知谁"的愁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品读三毛,读到的是深处大漠却热爱生活的乐观爽朗.读到的是怀抱天堂鸟笑意盈盈的脸庞.悟到的却是快乐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忧伤.悟到的却是痛失爱人后弥漫在生命中的绝望.

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

漫漫人生长路,在悠然的午后时光感动,在静谧的的时分流泪,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心灵得以升华,生命得以升华.

例4,07江苏满分作文

怀想天空被细细的窗棂剪辑成四四方方的蔚蓝格子的,是天空.被短短的睫毛和长长的绿树枝丫分割成闪亮遥远的小碎片的,是天空. 天空投影在水的碧波中,于是有了梭罗坐在瓦尔登湖畔,垂钓水中一望无垠的夜空繁星.天空投影在人的明眸中,于是有了楚国的屈原仰望天空,吟诵奇丽诡谲的《天问》.哲人的天空,孕育了他们的灵魂.他们因此有了天空般辽阔的情思与胸襟. 星晨是天空的眼睛,天空的脸颊上生满了无数只大大小小的眼睛.太阳是一只炽热的眼睛,让我们不敢直视它的烈焰金光,有如人们对炙手可热的权贵的向往与敬畏.月亮是一只温柔的眼睛,不论阴晴圆缺,悄然看着从古到今的人们."今月曾经照古人",静谧流淌的淡光芒中,人们获得了安宁温和的一刻.至于数不尽的星辰,则如同昆虫的复眼中呈现的景象.《小王子》中写道,我们肉眼看到的星辰,也许在亿万年前已爆裂死亡,此刻它们的光芒到达我的瞳孔,是最神秘的意外. 云朵则是天空的粉妆.清晨的云被染成鲜嫩的粉红,如初生的婴儿的脸颊,血色柔和.黄昏的云被镀上金橙色,如斑斑锈迹,闪耀着孤独岁月逝去的光辉.有一个成语叫做"白云苍狗",天空每日便上演着一部《白云苍狗》的电影,观众有稚嫩的孩童,有迟暮的老人,他们从变幻莫测的云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时品尝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话故事里云的国度. 孟浩然诗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妆融化了,晶莹的雨水便落了下来.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点点滴滴的雨,愁煞过词人李清照,愁煞过贺铸:梅子黄时雨.我们坚硬却裂缝百出的心,被雨润泽,然后从心灵的旱地上长出一株新绿,从心灵的尘埃上开出一朵洁白.这柔弱的植物吸饱了天空的泪,在风中摇曳生长,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等 凭着日晷上的投影,我们可以知道天空在走向永恒.宇宙多大,银河多宽此刻都已不重要. 我们何曾看清了天空不过是在怀想中,梦见永恒.评点此文文彩飞扬,联想丰富,上下古今,融于一炉,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和审美的雅趣."亲吻天空的眼泪——雨",显得何等多情,何等美妙!"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引发了多少遐思!高考作文,就得有这种"文眼",这种"亮点"


少年时

十八岁

四十八岁

七十一岁

生平际遇(父被罢官,丈夫早亡,流浪江南)挫折与成功

嗜书如命造就词宗(读书,积累)

天资聪明(才智与功业)

婚姻生活(丈夫赵明诚)妇女地位

家庭背景(父亲李格非,母亲王氏,家庭教育)

时代背景(重文轻武,新旧党争与靖康之难父被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