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开题报告怎么写目录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79 浏览:141784

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提纲)

【本页为论证方案首页】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027

二级学科名称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703Z1所属一级学科化学代码名称学位授权级别0703化学博士√硕士√接受质询

联系010-58808891接受质询

电子hmjia@bnu.edu.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划"√",

2.各单位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可参照本提纲进行论证,

3.本方案将上网公示.

2016年04月25日

一,该学科基本概况

(一)学科内涵

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medicinalchemistryandmolecualrengineering)是利用化学的概念和方法发现确证和开发药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任务包括: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活性间的关系(构效关系),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阐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鉴定药物在体内吸收,转运,分布的情况及代谢产物,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饰获得新化学实体创制新药.②生物功能显像分子探针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④药物分析与分子药理学.其中,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方向是以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放射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和医学为基础,研究与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放射性药物的基础和应用基础,其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研究生命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灵敏的分子探针.生物功能显像分子探针PET和SPECT显像的核分子探针外,还研究用于光学显像的荧光分子探针和近红外分子探针.而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将临床上先进的无损伤分子影像诊断方法(如SPECT,PET分子影像技术)用于药物的评价和预后,使得药物的疗效更加确切并更接近于临床应用,构建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筛选平台与评价平台,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治疗的预后.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延边大学

(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以提高我国放射性药物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能力,培养高水平放射性药物专业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围绕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的基础研究,放射性药物高新技术前沿,放射性药物应用技术研究三大领域,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①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主要研究放射性诊断或治疗药物的制备和研究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分离及在医学上的应用.②生物功能显像分子探针.主要研究新型心,肿瘤,炎症,肝受体等以99mTc标记的SPECT分子探针18F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PET分子探针.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该研究方向是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为基础对药物分子(包括放射性药物分子)的结构及其合成路线,工艺条件进行设计与优化.研究内容是应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模拟技术,进行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确定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再应用有机合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它的合成路线,并对拟采用的各条路线进行评价和比较从而确定出一条最为经济,合理的合成路线.该研究对今后药物结构设计,药物合成设计,工艺改进,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④药物分析与分子药理学.该研究方向以微透析为靶向取样技术,基于药物代谢和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的理论,质谱分析为方法,立足解决放射性药物评价中的化学问题,对于放射性药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是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药物筛选平台与评价平台,寻找一类创新药物--干细胞药物,并以放射性药物为显像剂,应用最新的SPECT,PET分子影像技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治疗的预后.该将质谱分析方法,微透析取样技术和药物代谢研究引入放射性药物的筛选和评价中,研究放射性药物靶向分布和代谢产物分析,特别是将临床上先进的无损伤分子影像诊断方法用于药物的评价和预后,使得药物的疗效更加确切并更接近于临床应用.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天然有机化学主要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合成,结构和性能.物理有机化学是定量地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反应性和反应机理的学科.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它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利用化学的概念和方法发现确证和开发药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发现,修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及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研究药物及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任务是探索,研究发现新药物,主要包括两点:1.已知药理作用并在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包括他们的制备方法.分析确证质量控制.结构变换以及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2.从生物学和化学角度设计创新药物,主要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化学过程,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位之一.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当时放射化学为二级学科点),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当时放射化学为二级学科点),2000年被列为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无机化学),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全体师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不懈努力,取得的.研制的医用标记化合物和放射性药物应用于心,脑,肿瘤等重要疾病的诊治等多种领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多项研究都达到了国际水平.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8项,发表系列科研文章500余篇.出版专着《锝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以及应用》(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医学营养学基础》(2016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与编写教材多部如《现代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以来,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总数70篇,其中,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篇数62篇.发表论文的杂志涵盖JournalofNuclearMedicine,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等一区top杂志,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等二区top杂志以及本领域的标志性杂志如BioconjugateChemistry,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Bioanic&,MedicinalChemistry,NuclearMedicineandBiology,JournalofChromatographyB和JournalofMolecularModeling等.实验室近三年内支配科研经费合计1423万元,平均每年474万元.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2项,经费合计809万元.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此外,本实验室还设立了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人才培养

本单位60年代初期开始招收放化专业研究生,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之一.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5年招生人数合计86人,其中,博士生25人,硕士生61人.近5年授予学位人数47人,其中,博士生10人,硕士生37人.此外,我们一直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近5年国际或境外联合培养学生人数13人次.现已成功举办四届中日双边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研讨会(已经到第八届,另四届在日本举办),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国际放射性药物大会和锝化学会议等国际性会议,研究工作多次受到同行的好评.邀请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前来讲座,关注科技前沿动态,拓宽师生的研究视野.

(四)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医学中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医学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等)方面,使用放射性药物进行诊治,成为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它为我国的人类健康,社会和科学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世纪90年代末人类基因工程取得的显着进展,依据患者基因显型或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患者的临床数据等详细信息来选择专门适合患者当时状况的药物治疗或预防方案,称为个性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与西方传统医学相比,个性化医疗显示出精确,有效和安全等优势,备受推崇.目前认为个性化医疗的实现必须借助于靶向分子影像技术.如果说个性化医疗是医学的未来,那么分子核医学影像则是个性化医疗的前提和基础,而核医学显像必然离不开放射性药物的支撑,如果没有适宜的放射性药物则核医学将难以取得较大进展.

本学科将为我国培养大批优秀高素质人才,加快开展具有原创性的放射性药物研究工作,进而为我国放射性药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健康卫生事业添砖加瓦.优秀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生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至少选修7学分),公共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学位基础课程和学位专业课程,至少选修18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必修环节(包括实践活动(1学分)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时进行,不计学分))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至少选修7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英语(4学分)

2.公共选修课程

第二外语(英,德,日,俄)(2学分)

计算机类课程(2学分)

公共体育(1学分)

学位课程(1-5课程为学位基础课,必须修其中3门,6-13为学位专业课,学位课程至少选修18学分)

现代化学进展(2学分)

合成化学(3学分)

量子化学基础(3学分)

现代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3学分)

化学动力学与统计力学(3学分)

现代药物设计(3学分)

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基础实验(2学分)

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3学分)

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进展(3学分)

化学生物学(2学分)

药物分析与药理学(3学分)

药物合成实验(3学分)

辐射化学(2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化学专业英语(2学分)

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基础(3学分)

必修环节(1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为1学期,计1学分.开题报告在中期考核时进行,不计学分.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生的课程分为博士生学位公共必修课程(博士生英语学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分)和学位课程(包括学位基础课程1门和学位专业课程1门,其中,化学一级学科平台博士生基础理论课《现代化学研究方法学》(学位基础课程学分)为必修课程)二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学分.

确定导师:研究生在面试时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入学后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课程学习: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公共课和基础课的考核方式以笔试考核为主,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程学位专业课程


(3)中期考核: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硕士生应于中期考核前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由导师签署意见.同时在【学生管理系统(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栏目中录入并提交"研究生中期考核信息".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主管领导在化学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考核工作.由3名(含)以上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含博士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另设一名秘书,制定考核标准和《学术型硕士生开题报告会安排表》,于考核开始前3日在化学学院网站公布,并将电子版发送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处备案.考核时间原则上在硕士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但最晚须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考核小组综合打分.在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②考核条件:(I)通过文献查阅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II)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III)在本学科方向选题,立论分析,提出研究思路,确认研究工作中拟解决的学术难点和技术难点,(IV)完成博士生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合格.③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为学科综合研究能力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a.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主要参考文献,b.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c.本课题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3000字左右,考核结束将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表交培养处审核.答辩后存入科技档案.④考核组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考核要求,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学科按一级学科组织博士生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3-5人组成,组长由博士生导师担任,组员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1-2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副教授1-2名组成.鼓励聘请校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专家参加考核小组.考核由博士生介绍专业学习状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成员和博士生以提问答辩,讨论分析等方式进行.考核小组对博士生的学科专业知识,科研能力,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评议,提出是否通过的建议.因此,博士生的考核结果分为通过进入论文阶段,修改开题报告并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中止学习三种情况.中止学习者,按博士肄业处理,系同等学力考取博士者,经本人申请,院系所批准后改做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申请硕士学位.

2.学位论文

选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公关项目,863高科技项目,973计划项目等研究相关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论文题目确定后,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详细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研究生中期筛选时由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研究院备案.

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应达到研究内容充实和系统,实验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工作量饱满,论文撰写形式规范,符合逻辑.

答辩和学位授予:为保证严谨治学,加强学风建设,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论文经导师初审并同意进行检测(可填写《学位论文检测申请表》或其他方式)后提交学位论文到学院,学院利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后经导师审定后送审.应在答辩前至少请2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其中1专家,写出评议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情况下的第二作者)发表论文1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应在答辩前至少请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其中校外专家名,写出评议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组成.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申请士学位者至少在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情况下的第二作者)发表论文.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研究方向与学术带头人

目前,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队伍.

研究方向一: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

该研究方向有教授2名(其中1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教授1名,讲师1名,3名具有博士学位,3名教师目前是博士生导师.

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刘伯里院士是我国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领域知名的化学家和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领导的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头羊位置,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世界放射性药物科学之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Melch教授在19届世界放射性药物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把刘先生作为最有世界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之一介绍,认为很多杰出的放射性药物工作者都出自他的团队.他研究了15种核素的放射性药物,首次提出锝配合物的稳定性规律,系统研究了心,脑,肾上腺和有关受体放射性药物的构效关系,指导并参加研制的99mTc-ECD,99mTc-MIBI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创了湿热熔融标记法和冠醚介质催化交换法,前者用于放射性药物标记的新工艺,后者实现了低温快速同位素交换.着有《锝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及其应用》,在国内外主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教委甲类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9项.曾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同位素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药物实验室董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卷副主编,中国放射化学教材委员会主任以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刘伯里院士曾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培训班的特邀讲课人,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在曼谷和悉尼举行的亚太地区核合作会议,曾担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放射学系脑放射性药物研究计划的顾问.生物功能显像分子探针该研究方向有教授名,副教授名,讲师1名,3名具有博士学位,名教师目前是.该研究方向目前已研制出多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放射性分子探针,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项,并在本领域国际着名刊物JournalofNuclearMedicine,BioconjugateChemistry,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NuclearMedicineBiology等发表论文,2016年<,张俊波>,担任国际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着名期刊《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的ExecutiveGuestEditor,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担任该杂志放射性药物专刊的客座编辑.3名具有博士学位,名教师目前是张华北,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放辐化教研室工作,长期从事放射性药物研究.1999-2000年获德国DAAD基金在德国波斯特尔医学和药物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正式发表论文80多篇(除少数几篇之外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中许多文章发表在J.Med.Chem.,Curr.Med.Chem.,Curr.Pharm.Des.等国外重要杂志上.张华北是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药物设计,合成,标记和生物性质评价.现任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位素》杂志副主编,同位素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核学会核医学和分子影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放射化学咨询报告》放射性药物部分的负责人和主要撰稿人,该报告今年年初已得到温家宝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批示,批示之具体为近年少有.张华北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一书放射性药物部分的负责人和主要撰稿人.该研究方向有副教授名,名具有博士学位,名教师目前是.学术带头人:韩梅副教授,50岁,"985"聘任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自1983年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后,近30年来一直在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邻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创新药物筛选研究,回国后被北师大聘任为"985"研究员.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和美国专利,并在本领域国际着名刊物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负责主持包括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分子影像学在已上市戒毒中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该研究是第一个国际标准的分子影像大型临床药物评价研究.还主持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项目:《新医药学科群建设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其多篇研究最新成果被美国核医学年会(核医学届最高会议)收入,在脑影像及神经系统药物的跨学科研究邻域见解独到,成果显着,成为用分子影像这一先进技术,进行药物筛选,评价和机理研究的知名学者.

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医用标记化合物和放射性药物应用于心,脑,肿瘤等重要疾病的诊治等多种领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多项研究都达到了国际水平.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8项,发表系列科研文章500余篇.出版专着《锝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以及应用》(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医学营养学基础》(2016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与编写教材多部如《现代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以来,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项,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总数近70篇,其中,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篇数近60篇.发表论文的杂志涵盖JournalofNuclearMedicine,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等一区top杂志,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等二区top杂志以及本领域的标志性杂志如BioconjugateChemistry,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Bioanic&,MedicinalChemistry,NuclearMedicineandBiology,JournalofChromatographyB和JournalofMolecularModeling等.实验室近三年内支配科研经费合计1423万元,平均每年474万元.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2项,经费合计809万元.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此外,本实验室还设立了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我单位60年代初期开始招收放化专业研究生,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之一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生中有多位继续在国外大学深造,如杨建权,刘锰,陈祥纪,郭海勋,汪建军博士在美国知名大学继续从事放射性药物方向博士后研究工作,李晔,周金明,许明炎硕士均在美国加拿大知名大学继续攻读放射性药物方向博士学位.近5年招生人数合计86人,其中,博士生25人,硕士生61人.近5年授予学位人数47人,其中,博士生10人,硕士生37人.我们一直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近5年国际或境外联合培养学生人数13人次.现已成功举办四届中日双边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研讨会(已经到第八届,另四届在日本举办),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国际放射性药物大会锝化学会议双边放射性药物化学与分子工程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研究工作.还邀请了许多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前来讲座,关注科技前沿动态,拓宽师生的研究视野.聘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知名学者孔繁渊为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美国普渡大学刘爽教授

1.科研设备需要进一步完善.

2.目前,本学科拔尖人才缺乏,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无长江学者,京师学者以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拔尖人才.构建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筛选平台与评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