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文摘要投稿模板

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31 浏览:19496

主编:杨进红

1,在浏览学员的作业中,感觉有部分老师对教学设计和反思的作业领会不到位,所以本期将重点针对学员教学设计和反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选摘学员比较规范的作业参照,让老师写的时候能心中有数.

2,作业之一是关于作文问题方面的思考,很多学员写得很好,本期选录了一篇学员的优秀作品交流,让老师们学习和思考.

3,本期针对学员的一些带有共性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也欢迎各位老师踊跃发表意见.

4,温馨提示:辅导老师们在推荐和评改老师的作业时,注意分辨是否是教师的原创,非原创作业不要评为优秀.这里也建议老师们尽可能有原创的观点,教育的魅力在于细节,只要你善于发现和思考,就会有属于你的经验和财富.别人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发来交流,但最好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编者

关于作业要求:

1,必须是原创.而且建议老师按作业要求选取本学期将要上的一篇课文,先把教学设计写好,在自己的班级试教后,再传上你的这篇作业,这样既有针对性,也好写教学反思环节.

2,教学设计应按提供的模板来写,模板各个环节的内容要贴切,完整.不要把自己写的一篇教案或网上找来的,随便往网上一贴就就当作业了.

关于各环节的书写要点:

1,基本信息:

包括课题,作者及单位,其中课题要注明你使用的教材版本,哪一册,哪一单元,哪篇课文.

例: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本命年的回想》

2,教材分析:

这一项的内容老师们写得比较混乱,可能对这一项的要求没能领会.这一项主要写你将要上的这篇课文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课文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这一类的课文有什么教学建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什么对价值和意义等.简单来说就是说清楚:课文地位,课文内容和形式,课标定位,价值和意义.

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很多老师把这一项写成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了.下面选摘两个合要求的写法参照:

例1:(课文《国宝—大熊猫》)这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的需要讲读,精读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新课程标准》对这篇课文提出的目标要求是:能抓住动物特点来介绍动物.

《课标》指出:学生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全文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来进行说明,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个方面说明它的珍贵原因.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生动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本文语言生动,浅显易懂,在教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及如何介绍其特点的.(摘自: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初级中学熊学艺)

例2:(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它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检测,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人物内心活动揭示深刻,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它上承《故乡》,《孤独之旅》,下启《心声》,对学生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属文学作品,课标要求:初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会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应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摘自:雷翠平横县云表镇二中)

3,学情分析:

这一项是分析学生学这篇课文前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学这篇课文前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教师怎么教这篇课文才符合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学生学这篇课文时估计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等.

作业中出现多的问题是,把这一项写成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了.下面是一个合要求的例子:

例:本班学生是一群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非常活泼好动,学习上积极主动性强,而且童话这种文体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一种体裁,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路,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摘自:广西桂林灵川县第二中学阳)

4,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结合,所以教学目标要融合三维目标要书写.

例1:(摘自广西隆安县丁当镇初级中学潘福业《木兰诗》)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背诵全诗.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木兰的形象.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全诗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优秀品质,弘扬传统美德.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例2:(摘自:桂林市龙胜县初级中学韦春明《乡愁》)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从学生学情,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来拟定.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按提供的模板所提的要求来写,即不需要写详案,但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出现问题是只写了教学步骤和内容,没有写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或者是主要的教学环节不完整,写得过于简单.

可参照下面的示例写法:

(摘自广西北流市西埌初级中学庞丽贞《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

(3分钟)

2,作者简介及解题(2分钟)

3,自读课文,扫除读音障碍.(2分钟)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5,翻译课文,走进文本.(10分钟)

6,复述故事(6分钟)

7,合作探究,深化理解.(8分钟)

8,课堂小结(3分钟)

.

9,拓展延伸(5分钟)

10,布置作业1,教师用多媒体显示问题"人的才能是天生就有的吗"引导学生回答.

2,教师结合多媒体简单介绍作者教师引导解题.

3,教师以课堂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读音的掌握.

4,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注意停顿)

5,教师以练习的形式检查.要求突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用多媒体显示练习的内容.

6,教师指名讲故事.

7,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五个问题并用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8,以练习的形式进行,教师

用多媒体把练习题显示出来,

9,谈一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0,教师布置作业1,先让学生谈看法,后专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在课文下的注解中划出相关的内容,解题.

3,学生先自读课文,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

4,学生集体朗读(要求准确,顺畅,整齐)

5,学生先自己翻译课文,做练习,回答问题.

6,同桌对讲

7,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8,学生动笔写小结,回答.

9,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

10,学生做好笔记

1,意图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2,意图是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并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

3,意图是读准字音,增加积累.

4,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读感知课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意图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意图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7,意图是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本文中心,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8,意图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9,意图是拓宽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0,意图是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思维.7,板书设计:

简洁,能提示全文线索,能概括全文要点.

示例:(摘自广西北流市西埌初级中学庞丽贞《伤仲永》教学设计)

幼年:忽即立

\

少年:不能称不使学——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青年:泯然众人

8,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这个环节是检测学生学完课文后的学习评价,可以设计成问题来检测学生,也可以是诊断性测试试卷,还可以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表.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老师把它写成调查问卷了,有些老师写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了,有些设计的评价表和这节课没有关系,有些就列几个项目没有具体的检测目标.

下面提供两个易操作的例子,老师可以参考:

例1:(摘自广西田东县思林初中黄顺善《大道之行也》作业)

自我评价表检测题目掌握情况改进办法1,当堂背诵全文2,找出通检测,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字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4,联系实际,解决课外延伸题例2:

南宁市江南区沙井中学周辉政《范进中举》

9,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用你设计的教案上完该课后的反思内容.这个环节许多老师做得非常不错.下面是两个例子:

例1:廖广友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第二初级中学《老王》

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很顺利,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立足语言品味.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让学生选择一节,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喜欢的原因,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写人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学生未能深切地体会到对作品朴素,简洁而饱含感情的风格,课前虽然意识到教师和学生认识水平可能存在差距,我还是无法引领学生尽好地体会这种独特的语言韵味.

2,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精心设计过渡语,教学过程显得有点随意和松散.

例2:黄云娥隆林二中《皇帝的新装》

关于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为: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教学难点确定为:想象力训练. 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非常重要.我的导语设计,若干问题设置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的导语设计: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这3个问题一下子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愿意说,而且有话可说.再比如在本文中,谁在钓鱼骗子想钓哪条鱼骗子用的诱饵是什么骗子为什么用新衣作诱饵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皇帝喜欢新衣等一系列的提问,既与开头导语的问题紧密联系,又非常有趣味.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我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结合具体的语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分析,牢牢抓住文本进行解读,又分了四组,分别解决某个人物的形象,在当本组人员没找全的时候其他组学生可以参与补充.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性,参与到其他人物的性格分析中去. 《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两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 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皇帝的新装>,后传》(正题),"皇帝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副题),并作了如下的提示:1,受了骗的皇帝回到皇宫,他会想到些什么有怎一番表演2,全城的老百姓又会怎么议论这件事结合课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几乎有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开去,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急需改进.在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我强调了是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讲解,但是都是从这个人文性的角度来赏析的.更可以是从语文性的角度来讲,比如让学生讲讲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等等,不要从单一的思品这个角度来谈.

提供一个学员完整的教学设计供交流,点击进入阅读>,>,>,>,>,>,>,

莫小琴荔浦县新坪镇初级中学2016-10-01

47

3

我在乡下中学教语文十几年来,发现农村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原因固然很多,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及厌烦心理严重

究其原因是:

1.学生课业负担重,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学生打趣似的说:"我们的全部生活是家庭,学校两点成一线,或是寝室,教室,食堂三点构成一个平面".有的学生说:"我们每天浸泡在作业里,书本里,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如我校就规定在中考的科目中,数学,英语,语文每周要达到3次以上的作业,物理,化学每周要达到2次以上的作业,其它科目每学期不得少于10次,此外还规定了测试的次数.因此,每到周末或是放检测,学生少则带五六张试卷,多则带十来张试卷回家,整个检测日泡在题海里.在这种情况下,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较少,个人的兴趣爱好受到压抑.如此单调枯燥,没有自我的生活,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和精力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


2.不知从何下笔,产生迷惘的心理.很多学生不擅于把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提炼和升华.拿一个命题作文来说,很多学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的也是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的文章.如写《我的母亲》,同学们都知道天下母亲的伟大,有奉献精神,她们省吃俭用,送儿女读书,关心儿女.但熟悉的母亲,太平凡的事件,却令他们不知道如何提炼写作的东西.有一个同学把母亲从清晨到晚上的工作全部记录下来,平铺直叙犹如记流水账,有些同学虽会选择母亲所做的一两件事来写,却因立意过于陈旧无创新难以成为好文章.同学们要想写出像《背影》中以小见大的文章真是难上加难,写作文对他们来说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就是写不出.

3.写作时缺少必要的写作艺术手法.很多学生在写文章时纯粹是写事,写物,只停留在事或物的表面,不会把主题升华,难以达到文章血肉丰满,寓意深刻的效果,进而影响文章的质量.如在以"桥"为话题的作文中,多数学生写说明文,只向人们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座桥的结构,种类,历史等,只有个别同学会用比喻手法把主题进一步升华.其写到:"桥不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桥的发展如此之快,世界的发展如此之快,作为新一代少年,让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构建人类文明之桥."

困惑二: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产生误区,总想在考试前猜作文题目,背范文以求高分.于是学生就形成了统一的写作模式,只知套作,结果写的作文就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样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情,语言,写作与做人严重脱离了.我记得在一次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中,作文是《我的老师》,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写老师背着生病的"我"上医院看病及老师在夜深人静时挑灯夜战的事例.一问之下,原来这个作文题目在小学时老师不知教写了多少次.这种如此缺真,雷同的文章居然会是某些老师和学生的所谓"得意之作".如此的教学心态,学生怎会写出有创意,真情流露的好文章呢

其次,是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够.尽管我们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素材,为写作文做好准备,但单调枯燥的生活让学生们觉得生活中没有值得观察的,每天都是走重复的路,做重复的事.周围的人和事太平常了,激不起自己的写作兴趣.再加上学校一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制度的限制和社会某些不良习气的影响,使同学们养成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理.因此,他们压根就不会留意观察,思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更不会把它提升为写作的素材.于是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耳熟能详,贴近生活实际的事,被他们忽视,放弃了.真是守着金山当乞丐,面朝白纸咬笔头,最终导致没什么可写.

困惑三:写作与阅读量少的矛盾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杜甫有两句诗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下笔如有神",确实需要多读书,读好书.然而农村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能阅读到课外读物.要写出好的文章,仅仅是课本的这些阅读,还是远远不够的.可是,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认为给子女写课外书是一种浪费,写一本书可写得一两斤猪肉,不如拿钱去写肉吃合算.农村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就是有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因此,学生除了课本外,很少能阅读到课外读物.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

困惑四:写作与命题,批阅的矛盾

命题是作文教学的初始工作.但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常常是"望题兴叹",不知道从何下手,再就是容易抑制学生思维,即使勉强作文,往往也是东拉西扯,检测话套话满篇,哪里还有真情实感,文采飞扬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批改,学生知道毛病所在,懂得作文之道.目前批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的批改,二是学生的批改.然而一些学校领导生怕语文教师偷懒,制定出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制度,要求语文教师对所有作文进行全批全改,否则给予语文老师批评和扣罚津贴.结果学生们只是关注老师的评语和分数,这样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困惑五:写作与评价的矛盾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然而,有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多,在批改作文时,只给予成绩评定,或者对学生作文不足之处言辞过激,过多.这样一来,学生要么只看作文得分,对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在哪都不知道,要么看到这样的评语之后,提不起作文的兴趣.从此,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

作文教学面临的困惑可真多啊,要教学生写好一篇作文确实不是一件易事.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把他们摆渡到写好文章的彼岸呢我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并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谈谈在作文教学中走出困惑的几点对策:

对策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

一堂作文课的导入方式很重要,如果在导入时情境创设得好,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牢牢地吸引,他们的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当时的场景,也会给他们提供和创造写作的机会,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例如,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上课时,我先把自己写的小作文读了一遍,叫大家猜猜写的是谁.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本班同学潘某.我又要他们说原因,有的说:"因为你写了他的个子是全班最高的".有的说:"因为你写他皮肤有点黑,小眼睛,扁扁的鼻子,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还有的说:"你写他头发有点自然卷曲".还有的说因为写到了他经常穿西装.学生回答的同时,我及时板书了"身材,长相,衣着"几个字,并告诉他们猜得很正确,刚才大家说的就是潘某同学的外貌特征.只有把人物的外貌特点抓住了,别人才知道你写的人是什么样的.学生们顿时情趣盎然.我趁热打铁,以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十来分钟时间进行作文指导后,我让他们自己选择班上一个的同学来观察,抓住特点写一写他的外貌,但是不要写出他的名字,让老师和同学们来猜.于是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打起草稿来.他们写出来的不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但也大致能写出这个同学的外貌特征来了.以后,在描写植物,动物的特点时,我也采取了类似的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利用课文来创设情境,等等.

对策二:注重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要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要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还可以观察自然界的雷,电,风,雨,雪,花,鸟,虫,鱼等.然后引导学生从观察普通人物身上发现其优秀品质,从平凡小事中出不平凡的意义,从极常见的景物中发现可寄情之物,可象征之意.有了观察得来的素材经过整理加工,提炼润色即可成文.

1.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周围的生活.生活中所有人物,事物的变化都是写作的来源.如来到风景区除了看到秀丽的风景,在这美好的背后你还想到了什么,联系到了什么.写某人的变化要想到这一变化有怎样的前因后果,透露着他怎样的性格品质.其实只要用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是那么地贴近.一位由外校转入我校的初三男生在进入我校的第二周后就写了一篇让大家都感慨的《校园见闻》.其中有一段写到:"我站在食堂里,那长长的队伍让我差点儿失去信心.望着正在一盆盆消失的饭菜,我雅兴大发,禁不住仿鲁迅《故乡》压轴的一句经典句——'钱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食堂里的菜,那原本不是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菜.'忽闻食堂人员说就一盘菜了,这一句话音未落,立刻惊动了'卧龙',一个个举着饭盒向前冲去,杀敌为饭."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排队吃饭这一无奈的场面被他以非常幽默风趣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耳目一新.

2.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动态,鼓励有感而发.我们的社会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只要留心尽可以发现写作的材料.近几年来,我们荔浦的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长达几千米的滨江大道,一座可以容纳几千人的体育馆,一幢集商铺和娱乐为一身的百汇商城,让荔浦人心中充满了自信和骄傲.由于得到政府的扶持,农村的种养事业日益兴旺,年收入达到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大有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逐渐形成.由于有意指引学生观察,结果他们大有所获,写下了一篇篇描绘荔浦新貌的文章,如《飘香的果园》,《走在滨江路上》,《荔浦夜市》,《收获的秋天》等.当然我们还要教学生会用另一只眼睛去看这个社会的另一面.那些整日游手好闲拿着长长的镊子寻找夹钱机会的小偷,那些衣衫褴褛,露宿街头,向人乞讨的"大侠",还有报纸,电视时不时发表某一东窗事发引咎服法的事件等.由于指导得当,加上同学们有一颗正义善良的心,许多无情地鞭挞和嘲讽世俗社会不正当行为的文章相继而出,如《镊子的罪恶》,《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末日》等.这一切说明,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象涓涓流淌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对策三:时文赏析,注重积累,丰富写作内涵

针对目前学生阅读量少的缺陷,我首先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一般每周精选一篇文章在课堂上与他们共同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记得有一次学生欣赏完《桂林日报》中的一篇《有时惩罚也是一种爱》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自己过去不能理解父母,老师的爱而懊悔,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而这种情感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文章相继出现,《爸爸,妈妈,我错了》写得感人肺腑,《老师,我们理解了你》又写得情真意切.学生们既通过作文和父母,老师沟通了感情,又真正尝到"举一反三"的甜头.这样一周一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其次,我为所教班级学生订阅《作文评点报》,《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简快作文》,《作文一百分》等,并鼓励他们多上阅览室,多看报纸,杂志及其它课外书籍.此外,每晚还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时事.例如:2016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电视新闻报道大地震中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在同学们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此我有的放矢,组织同学们对这件事进行讨论,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2016年中国注定是多难的,又是多喜的,有的说中国是压不垮的,有的说中华民族是顽强不屈的等再加上学校在这段时间里又举行了为灾区捐款的大型活动,于是同学们的写作思路顿如泉涌,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如,《阳光总在风雨后》,《在风雨中微笑》,《中国人的脊梁是压不垮的》,《灾难无情人有情》,《生命的价值》,《爱,在这里延伸》,《祖国,我为你自豪》,《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和你在一起》等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老人说得真好啊!书要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读书能让知识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读的量要超过这个标准,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才能实现多读.实践证明,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没有作文质的飞跃.

对策四:让学生自己命题,参与批改作文

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作文教学理念很不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弊端.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改革.

首先是在命题上采取"开放搞活"的政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出几个不同的题目,而且允许学生自己命题.这样突破束缚,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写作中培养自己创作的意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于把学生的眼光从身边引向社会,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开掘写作源泉.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的说过,作文的本意就是心迹的表露,是求诚的过程.当作文成为考试工具,作文就是对心灵的扭曲,使人变成了表里不一双重性格的人.这是作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失落与错位.

其次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检测如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在作文教学中我一改大包大揽的做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把作文发给同学,每人一本(作文不是本人的),每位同学先认真阅读作文,然后提出批改的要求: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②审查所用材料,③审查结构,④审查表达方法,⑤审查语言表达.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尽可能像老师那样做出批改,写出总评.第二步,分成小组(四人一组)展开讨论,交换批改,并每组推荐一篇最好的.第三步,每组把推荐上来的文章在全班朗读,并说出批语,然后全班一块儿评,看批改小组的批语是否准确.第四步,把作文发给本人,根据批语对作文进行修改.这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批改,他们才从中体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对策五:注意评价方式,鼓励创作,展示成果

评价是促进学生写作的有效手段,是作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以良师益友的平等态度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作文评价的观念和标准要彻底改变,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篇文章.语文教师的评价就是要开发和张扬美丽的亮点,犹如矿藏,没有发现和开采是永远不会变成财富的.

为了鼓励学生创作,我采用了展示习作成果,推荐发表的方式.有两个途径:一是内部发表,二是公开发表.

"内部发表"主要通过口头发表,上习作园地,编个人专集等形式搭建发表平台,让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发表的机会,让学生的每次习作都有成功的体验.如学生黄某,她的多篇习作多次被发表在本班的习作园地,也有被学校"作文集"编在内的,所以她的写作兴趣一直很浓,写作文对她来说是件乐事.

"公开发表"可以通过鼓励,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成功之作向报刊,网站投稿,让学生播种美好的希望,获得意外的惊喜.当看到自己的"大作"见诸报刊,当得到报刊的稿费,当收到全国各地读者寄来的信件,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大家,无疑是强大的鼓舞.互联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更走进了作文教与学的活动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易于发表便于交流的优势,解决学生作文发表难和一人评价读者惟一的问题.作文发表的意义谁都明白,但在传统媒体的报刊上能够发表文章的学生实在凤毛麟角.而互联网络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作文,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拥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读者,文章优劣得失可以得到及时反馈.

这样,通过内外结合的促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一定会只增不减.有了浓厚写作兴趣,还怕他写不好作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坚信,中学语文教师只要本着为学生怎么写作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辅导老师评语:切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教有所感,学有所悟,写出了众多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的困惑,所提对策切实可行.评定等级:优秀覃晓芸已在2016-10-2423:12:52推荐!古秀清发表于:2016-10-212:57:48个人主页|删除|回复提出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实用的解决对策,值得学习.

吴爱娟发表于:2016-10-420:19:20个人主页|删除|回复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也是在农村从事教语文教学,遇到类似的问题,真的很难办

屈志荣发表于:2016-10-1321:04:48个人主页|删除|回复本文中老师提出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也有同感.更可贵的是,老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许多解决策略,很值得学习,借鉴.

1,今天听了专家的专题报告,说要将我们的课堂转变成学堂,就要转变思想,不能总由老师一人包办,唱独角戏,

我觉得是真有道理.但对于我们农村的差生,考试不足10分的学生,我们也任由他们自由发展,那也能成学堂吗

请教老师们,遇到时怎么办

余晖发表于:14/10/2016PM10:17:31个人主页|删除|回复评:问题具有普遍性.这也不是新问题了,一直困扰着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们农村老师.当然,要把课堂变为学堂,思想改变是一方面,但怎样才能达到"变为学堂"的目的,这才是关键.我认为,关键是要把问题设计好,才把学生的思考引导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才令我们起到"引"与"导"的作用.

2,理论如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发布者:龙海燕发布时间:2016-10-3020:58:48听了几个专家的视频讲座,我受益匪浅,但同时心里有个疑问:这些理论应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呢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学步骤相当死板: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解决生字词,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等知识很零碎,学生学得很被动.如何解决好教师讲解,指导与学生感悟,实践的关系成了我们面临的大难题.大部分老师循规蹈矩,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本应生动精彩的文字在教师的反复强硬训练下,变得枯燥无味.我们虽然学了不少教学理论,但要懂得如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建议:理论之所以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在于很多老师平时都时埋头苦干式的教书,很少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即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的教学适合学生吗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吗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反思就是一种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论升华.(杨进红)

3,能否加强"国培"的实用性

营盘中学陈龙

开展国培计划是一项惠及师生,惠及社会的大好政策,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所开展的基本是教育理论教育,教师网上论坛摆实际工作存在问题时解析不够,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难于得到名师的解析或解决,如果在"国培"网上也能得到名师指点释疑,加强"国培"的实用性,该多好啊.

我的建议:一线教师困惑于很多实际问题,如何让学习更有实效性,这确实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囿于目前的条件,资源和时间所限,我的想法是,1,理论学习是方向,教育教学实践更多还是需要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解决,2,和名师面对面的学习和碰撞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和名师联系,讨论,3,同行中也有不少优秀的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和切磋,也会有提高,会找到很多思路的.(杨进红)

4,议论文写作该不该教

发布者:陈玉春发布时间:2016-10-2918:40:51发表议论是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自然写好议论文也应该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但议论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再加上近几年的期考,中考的作文对文体不做具体要求,也就是不限制文体,许多老师就钻这个空子,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不教学生写议论文,平时的作文训练只以记叙文为主,其他文体一概不练.到底议论文写作在中学阶段该不该教

我的观点:该教.作文教学如果只从考试角度出发,不但对学生无益,对其后续发展也是有害的,如果一个学生连最基本的议论语言,说明语言都不懂运用,他以后怎么发表观点,怎么进行思想的提升.初中不作要求,也不能说明以后的的学习和考试也不作要求,比如高中,比如大学,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应该进行全面的训练.当然怎么样引发学生写议论文的兴趣,这是一个让老师比较烦恼的问题.关于作文兴趣方面的策略,老师们可以参看一些学员的作业,其中不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杨进红)

各位辅导老师:

为了方便学员之间联系和交流,特建立"国培—初中语文交流"群(8001423),特邀请辅导老师加入Q群,因群空间容量和工作关系,Q群加入需审核,只批准辅导教师加入,请申入的老师一定注明"单位简写和真实姓名",以便审核,通过后请修改群名片为自己真实姓名,方便学员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

感谢各位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

杨进红

2016年10月30日

-15-

国培计划—广西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2016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