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目标期待的心理误区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06 浏览:94013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都会产生目标期待,其中,既有阶段性目标期待,也有终极性目标期待.所谓目标期待,是指一个人对于其行为希望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愿望.这种心理愿望如果合理,往往会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付出;但是,如果这种心理愿望不合理,则易导致我们心理失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考生的情绪往往呈现焦躁不安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过度焦虑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状态常常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复习备考,甚至大大降低复习备考的效率.究其原因,就是一些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目标期待的心理误区,没有正确处理好目标设定的高与低、目标达成的缓与急、目标与实际行动相关联的实与虚等关系.此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地矫正,就无法让复习备考的心理保持最佳状态.

误区一:“我非要考好不可.”

【案例】小萍平时考试,总分一般在450分左右,可她却希望高考能考540分.所以每一次调考之后,面对不如意的成绩,小萍总是不断地自责,时间一长,她的精神总是萎靡不振,复习成效越来越差.

【分析】小萍目前的状况是一种过高期待的心理特征.所谓过高期待,是一种超越自身实际水平的目标达成期待,这种期待下产生的目标往往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然而,虽明知差距的存在,个体在心理上仍会逼迫自己必须达到某种目标,当在向目标迈进的途中遭遇挫折时,往往会产生痛苦与焦躁的心理,继而引发情绪低落与不安.

【方法】一个人所期待的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高不可攀易使个体产生挫败心理,目标过低则易使个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适度的目标期待才会帮助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1.多采用能愿期待,即“我能够考好”.这是一种可以增强自信心的心理愿望,它建立在肯定自我、保持良好的期望心理的基础上.同时,这种期待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它没有具体而死板的目标,即使个体没有达成最初的目标,也不会有失望的感觉;如果成绩提高的效果明显,个体则会产生极强的成就感.那种“我非要考好不可”的期待是一种没有退路的期待,同时又是一种命令式的期待,它容易诱发紧张情绪.当目标没有达成时,个体自然会产生极强的挫败感.

2.多采用过程期待,而弱化结果期待.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往往太在意每一次调考的结果,崇尚“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终极评价,因而呈现的多是结果式期待心理.这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也许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心理比较敏感的同学来说,则应该淡化结果期待.因为当某位同学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往往就是其遭受打击的时候,受打击的次数多了,人的心理往往会陷入崩溃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多采用过程期待,告诉自己:我只要认真复习了,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老师了;我只要努力复习了,成绩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过程期待关注的是过程,弱化的是结果.故结果的不理想,不太容易干扰我们的心智.过程期待易使我们集中注意力去落实备考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久而久之,复习的结果自然好起来了,这就叫功到自然成.许多情况下,无心插柳也是可以柳成荫的.

3.客观期待,降低期待水平.将目标定位在自己的实际状况上,就可以避免过度期待心理的产生.事实上,每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学习基础、行为方式都是有差异的,因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目标期待都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实际基础上.同学们的目标定位,实际上有许多参考依据:入学的总分、单科分数、每一次考试的成绩、每一科的作业情况、每一个考点的检测、老师的评价等等.只要我们降低目标期待水平,建立起适度的目标期待水平,那么我们的复习备考生活就一定会充满阳光.

误区二:“我现在为何还不如他?”

【案例】胡轩的数学是弱项,他总想在短期内扭转这个局面,不说把数学变成强项吧,至少也不应拖后腿.可是,集中复习数学一段时间后,考试成绩还是不如同桌.胡轩常常自责:我这样努力都没有成效,可见再怎么复习都是没有用的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在随后的数学复习过程中,就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分析】这是一种期待过速的心理.个体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达到某种目标,当实际情况不如意时,就否定自己,形成紧张心理.期待过速心理现象,源于两个因素:一是急迫,目标意识太强,急功近利,总想一口吃成胖子;二是对学习对象的特点认识不准,低估了复习的难度,错误地缩短了学习的时间期限,从而对复习的效果预期不准.

【方法】调节期待过速心理,关键是要确定阶段目标,实施阶梯式目标期待,即分步提高,最终达成.具体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改变认知.即准确认识数学学科的特点,正确估计其学习难度.数学复习非短期之内可见成效,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我们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相对薄弱,则很难求得数学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知晓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有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不会因为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产生过于沮丧的心理.

2.减缓期待.一般来说,人的期待心理是有缓急之分的,相对于较难的学科,我们的期待之心不能过于急迫,过速期待只能制造心理危机,容易造成对心理的伤害.故应延缓期待、限速期待,将期待目标达成的时间与客观复习效果尽量做到同步,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减缓期待心理的最佳方法是:将自己的期待目标分解,分成阶段目标.这样,就能够步步落实,最终达成整体目标.

3.正确归因.也就是正确分析学习结果不好的原因,我们应该多从非智力因素角度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数学没有考好,绝不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行,或许是基础不扎实、方法不得当、课堂听课效率不高等因素影响的结果.正确分析数学学习失利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可以帮助自己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4.自我比较,肯定进步.对于心理比较脆弱的同学来说,当自己的某一学科成绩不太好的时候,尽量不要轻易同别的同学比较,特别是不要同比自己强很多的同学比较,否则容易受到打击.应该多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只要有进步,就是可喜的,哪怕现在还不如其他同学.并且,在实际复习过程中,尽量小步跟进、自我肯定,以增强成就感. 误区三:“要是高考只考这些就好了.”

【案例】面对高考,小旺也是有目标期待的,他的目标期待就是:考试过程中能发生奇迹,让自己得高分.可他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就是无法认真,也不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导致许多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不过,他在每次考试之前,都会在心里默默地祷告:这次考试一定要考我已经复习好了的地方.而当考试结束之后,他定会痛苦不堪,诅咒试题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诅咒出题的老师为什么不考自己掌握好了的知识点.心里面很长时间不痛快.

【分析】小旺的目标期待心理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空有目标,却没有扎扎实实的行动,从本质上讲,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心理期待,而是一种虚幻的期待心理.这种心理建立在托付愿望的基础上,即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他人或者外物身上,这实质上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表征,即幻想天上掉馅饼.明知不可能却偏要这么想,必然会产生焦虑心理.小旺没有付出应有的劳动,却指望考试只考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其侥幸心理与自欺欺人心理并存,其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方法】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战争,那么战士只能是自己,只有亲自冲锋陷阵才能赢得高考的最终胜利.外物只是你手中的工具,一切的收获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因为你无法控制别人,无法左右试卷,你可以掌控的唯有自己的行为.

1.矫正认识.没有复习好,就别指望考好,考不好是正常现象.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复习的成效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既然耕耘不到位,收获肯定不会多.不劳而获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这样来想,心态就会平和下来.

2.抛弃幻想.期待他人的表现是一种虚幻的心理,既不切实际,又自欺欺人.老师怎样命题、试卷呈现哪些题目,这些均不是我们考生所能左右的.指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命题、指望试卷符合自己的心意,这些只能是空想,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高考没有救世主,一切都靠我们自己的奋斗,高考拼的就是实力.

3.反躬自省:复习备考,我的责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扎扎实实地搞好复习,才是解决痛苦的良药.我们应该把思想定在自己的行动上:认真复习,掌握好每一个考点.这样,就能将期待他人转移到期待自己身上,也就能将目标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牢牢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真实的目标期待.须知,真实而非虚幻的期待,是每一个考生应有的心理,也是高考成功的必要条件.


总之,保持积极而科学的目标期待心理,避免陷入目标期待的心理误区,是我们高考复习取得胜利的保障.

责任编辑 赵玉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