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地理高考试卷地理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6 浏览:7611

摘 要:纵观2012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与以往高考试题比较体现的变化特点,连续两年没有出现地球运动的高难度试题,值得我们关注,今后我们在教学和试题选择上不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偏难怪题上.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而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设计典型案例教学.本文谈谈高考地理试卷与地理教学.

关 键 词:地理试卷结合教学启示

一、根据地理试题特点进行教学

1.注重图表,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在2012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说明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今年高考的地理试题仍然有很多地理图表.“无图不成题”因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2.贴近生活、求稳求新

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尽管大都是围绕着不同的区域展开的,但最终都落脚在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中,稳——不管是商品粮基地、河流、温差、产业转移、等值线问题等,都是平时教学的重点.特别是综合题,从区域图入手考核了区域定位、工业的区位因素等.结合实际生活的试题大量出现,体现了学以至用,把地理问题具体化,例如:瀑布、桥梁、红木家具、芦苇、文化遗产保护、水源地等.教学时要训练解决实际问题,敢于创新.

3.综合题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试题以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选择题自然和人文并重,综合题以自然为主、兼顾人文.在题目设计上,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特点,减少了纯知识性和记忆性的题目,更多是采用了以考查能力立意命题:有原因类、区位分析类、分析推断类和开放性试题.近年来,开放性试题成为高考中一大亮点,它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并且根据选择的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试题分析

选择题第一组,以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耕地不断被挤占,但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为材料背景,考查粮食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生产下降的基地、商品率高的基地.属于必修三的区域发展问题.该组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有整体认识,学生可以联想已学知识——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

选择题第二组,试题提供“流域水系分布图”和“暴雨前后水文站观测的流量变化曲线图”,综合性强,要求分析暴雨可能出现的位置,并考察湖泊的调节作用.试题图文简洁清晰,但要做好该题需要理解河流的补给与流量的关系,更需要注意观察好地图,注意试题中两图的联系,关注湖泊的调蓄作用.虽然试题不难,试题摒去了死记硬背能得分的局面,所学知识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选择题第三组,试题提供的是局部区域图,需要通过经纬网先定位,实质是考查空间区域定位、气候、地形等知识.较为常规,难度不大.该组题可以根据区域地理中学习的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即可迎刃而解.两城市7月温差小,难以确定高低,而冬季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北有秦岭挡寒风,比开阔的黄淮平原气温要高,是可以推理的.高考考的是思维和推理,同时也离不开技巧和经验,该组题的技巧是可以先做第7题,首先确定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汉水谷地、黄淮平原,再做第6题就会简答,因为同一组题的背景资料是相同的.

选择题第四组,试题以变化图为资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产业转移相关知识.该题关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要素的变化,较好地考察了新教材的新知识,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机械记忆.利用图表资料进行人文地理知识的考查,应该是高考的主旋律,结合教材关心身边的地理事物,多参与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活动是提高解该类题的途径之一.

择题第五组,试题以几乎年年考的等高线题,的确需要有创意.高差计算,这样的知识点学生都会计算,但该题需要结合实际,利用所给资料,灵活处理.利用河流两侧等高线高程对称相等的原理;注意利用试题给出的瀑布高差参与计算即可选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只是机械的背记公式,这个题就会无从下手.

综合题较为容易,考察内容比较常规,不偏不难.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但要答全角度有一定的难度.非选择题36题以我国进口越南红木,在凭祥聚集了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图文资料,设立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家具生产相关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三个问题,共22分.该题主要考查工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试题较为常规化,相关内容在教材中讲解多,相关练习学生做过较多的练习,但换了较为新颖的背景材料,即使不能拿满分页应该得分较高.这样的题需要重视基础知识,重视平时基础训练,注意从问题的面上找点,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学会迁移运用.

非选择题37题配以秘鲁沿海区域图,以生长期耗水量较大芦笋为背景,设置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三个问题,共24分.该题需要学生空间定位,熟悉纬度位置、大气运动、洋流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展开即可全面解答,第2、第3题结合题目答即可,该题难度不大.

二、2012年高考试题命题给教师的启示

纵观2012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与以往高考试题比较体现的变化特点,连续两年没有出现地球运动的高难度试题,值得我们关注,今后我们在教学和试题选择上不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偏难怪题上.而人文地理比重的增加,与社会和生活相关的内容的增多,体现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地理学为生产、生活怎么写作的现实价值,反映了新课改思想,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而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设计典型案例教学.

试题也传承了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地理审题能力考查,重地理空间定位、重区位分析的传统要求.通过新课改的高考试题映射,我觉得面对高考最好的资料就是新教材,我们要多分析和研读教材;最好的练习题就是高考题,我们应该对于各地高考加强练习,多组高考试题的变式练习;科学的备考方向就要多看高考试题变化方向,要求复习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