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现状优化建议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07 浏览:15649

摘 要:教师口语教学是中职幼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作者对所在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口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反馈等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优化教师口语教学提出建议,以望能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 键 词:中职幼师口语教学教材教学反馈

一、中职幼师教师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及问题凸显

中职幼儿师范学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任务,幼师生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口头语言,“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对正处于智力、知识开发和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讲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口语训练成为幼儿师范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口语》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内容逐层深入,要求各不相同.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取得可喜成绩,同时存在不可忽视的紧迫性问题.问题之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投入使用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由原80%左右的合格率降至40%左右.问题之二,虽然部分学生取得了普通话合格证,据用人单位反馈,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薄弱使刚站上三尺讲台的她们时常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常见的问题是课堂“讲课”能力较差,口头表达水平的欠缺已成为幼师生发展的“瓶颈”.

二、中职幼师教师口语教学的现状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众多,以往多数研究者主要从口语教学的具体训练对策方面进行探索,笔者以多年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侧重于对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口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反馈等现状进行探讨.

(一)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多年来,中职师范学校教师口语课程一直采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材,如《现代汉语》、《听话和说话》.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而言,教材缺乏指向岗位需要的针对性,其涉及的知识理论性亦较强较难,知识更替缓慢.近两年来,为了克服前述弊端,笔者所在学校对课程教材的选择重新作了多次调整.笔者认为,该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少突出的问题,但因为近两年教材版本较多,导致教学活动过程中不稳定因素增加.虽然各个版本均加入了部分专业实用口语项目,但训练部分的内容依然缺乏,如语音、态势语训练章节,并且在实际授课中因课时不足等原因,部分训练技巧的教学最多也就是组织一下观摩,较少进行系统训练.再者,个别重点概念解释模糊.如,在介绍语音概念“音素”一词时,教材对普通话音素的基本组成情况未做重点展示,其中对元、辅音的定义缺少科学描述,类似情况并不鲜见.

(二)重理论轻实践,训练形式单一.

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普通话的教学课时普遍偏少.中职学生语言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理论知识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要做到必要的讲解,而教学中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在理论知识部分确实做了精细分析,课时的限制却导致实践练习只能泛泛而谈.更为甚者,课时的压缩,往往导致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导致学生的不足或缺陷得不到纠正.虽然学校每周都设有由学生组织的推普课,但训练材料不够丰富,训练方法单一,如学生晨读、晚练的教材都是那一本薄薄的一二级常用字词,实训效果不佳.

(三)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学方式尚需完善.

1.师资结构亟待改善.

教师口语是一门涉及知识丰富广泛的学科,它要求任课教师除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较高等级,具备方言辨正能力、较强的示范指导能力,并熟悉了解幼儿园教育常规实际.笔者所在学校普通话教师在数量、质量上良莠不齐,拥有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只有三位.部分教师本身普通话表达缺乏规范性,语音辨正能力较弱,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问题缺乏深入探索.

2.普通话语音学习设备匮乏,教学模式更新少.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也投入使用了语音训练功能室,但只限于英语教学.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大都依然停留在“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老套,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3.教学反馈手段方式缺乏有效性.

(1)口语教学评估手段匮乏.

长期以来,学术界除了对英语口语教学评估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以外,对汉语口语教学评估手段的研究甚少.在笔者所任教的中职学校里,口语评估常常被排除缺位,或者只是以期末口试或浅显的理论知识笔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估,这些做法对促进普通话口语教学作用甚微.

(2)课后反馈训练较少.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面谈调查了解到,在课后反馈环节上,大部分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布置几道相关的课外习题,较少涉及多样性的口语训练任务.因此,口语教学的实际功效堪忧.

三、现阶段优化教师口语教学的建议

摆脱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中职幼师口语教学一直都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进行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因中职生文化课基础差、教学课时被大大削减等因素,使得口语教材难以适应现在的实际需要.因此,教育者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对教材内容做合理补充、精选.

笔者认为,当前幼师口语教学基础部分为语音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边鼻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音变中音素的变化等内容是教学难点所在,应设法搜集充分的语音辨正训练内容.其次,要提高教学内容系统的衔接性,适时解释概念,并明晰概念的外延.再者,教材中朗读训练部分针对性不强,可适当补充普通话测试朗读内容,并将幼儿园现用教材中的诗歌欣赏内容有机插入朗读训练中.最后,在教学口语部分,结合岗位需要,可插入幼儿园教学真实案例点评及优秀案例指导材料等,并针对教学内容附上幼儿园语言活动课教材实例、教学光盘及视听媒体等.总之,教材内容既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表达水平,又能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重实践,强化课内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韵、调上,虽然普通话考核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一般表达能力欠缺,上台发言时常出现声音发颤、语调失常、颠三倒四等语无伦次的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推广普通话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有机结合,明确双重任务的重要性.

1.应注重教学中的情境性实践训练.

纵观普通话教师在课堂上的教,依然习惯于教语音知识,缺少活动安排.除了常规语音教学外,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情境训练,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口语交际的全过程.“所谓的‘情境’,就是某种图景和情感的结合体,有‘物’有‘意’,置身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滔滔而不绝”.根据以往的实践,学生较为热衷的情境口语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如:角色表演、即席发言、应聘介绍等,训练内容都是针对专业性质及人际交往中口语表达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在上《口语表达中心理沟通的方法》这节课时,笔者为了加强学生对沟通方法的理解掌握,设置了一个幼儿园常见情境:

一天,你批评了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的家长却找到你说了很无理的话,比如,说你是一名没有素质的教师,批评得不公平;或者说你算干什么的,怎么能对孩子要求这么严,等等.

首先,笔者设疑: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顿时,课堂上三五成群,学生七嘴八舌,人声鼎沸,教室里洋溢着一阵阵充满的对话等

然后,分别让几组学生模拟角色上台表演,强调注意沟通技巧的表达等

最后,由学生对角色表演进行评论后,引导其分析沟通中的认同和调控技巧,从而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感知和概括总结等

总之,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训练指导,才能达到一举多得之效.特别是中职三年级,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会说话、会讲课.这一阶段以“即兴型口语”和“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试教”训练也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创设生活化、专业化的口语情境更显得举足轻重.

2.加强课堂教学外的实践.

师范学校每周都设置口语训练课程,如推普课、晨读、晚练课等.在各种训练活动中,应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富于针对性的实际训练材料,并加强对学生组织者的规范性辅导,以弥补训练材料匮乏、训练方式呆板等不足.为了强化训练形式,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社团多举办语言类的活动,如演讲、故事讲述、辩论赛、语言情景剧等活动,鼓励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出现,使学生意识到普通话的学习是大势所趋.

(三)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方式、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学设施.

针对普通话教学的特殊需要,应通过学习或进修提升普通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幼师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技能和普通话口语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音训练环境,并尝试将国家先进的智能普通话口语评测技术引进本校,积极利用电脑室开展辅助计算机普通话水平测试,尽快扭转学生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的局面.

2.丰富教学方法,巧用媒体教学.

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形成新理念,运用新手段、新方法,并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则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运用微格教室、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相结合.

(1)探索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

对于语音训练中重难点音的训练,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受训者讲清语音理论再做一般的示范发音和跟读训练,则显然收效甚微.如能通过语音比较法,语音强化――还原法,口部操训练法等,便能提高训练实效.

此外,学者们更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情境策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地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及思维活动,从而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如前面所述,通过符合专业性质的现场模拟进行的实践练习,能多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及应变能力.再者,亦可利用语文科目中的《阅读与写作》、《语言活动指导》课程等进行活动情境创设,借此弥补教材编排的不足,丰富训练形式,增强教师教的延伸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

(2)巧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中,教育者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如何有效地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教师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讲解是实现不了教育目标的.如在语音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不易被理解和接受.比如平翘舌音,单纯向学生解释其发音的生理机制,学生最终并不能理解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果能通过多媒体3D效果向学生展示发音部位和流程,如:图面中显示的平舌音是舌尖和上齿背接触,发翘舌音时舌尖和硬腭前部接触,并且通过不同的流程图中线形上下前后的移动,代表形成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平、翘舌音”、“卷舌音”或“缺陷音”.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不同的发音位置,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语音室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同时借此锻炼学生听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感.

3.提高教学反馈手段的有效性.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利用课堂上得到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提差补漏,使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1)完善课程评估体系.

课程评估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学评估活动的开展既要解决评估内容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课堂活动参与度等,又要考虑评估形式,如自我评估或同伴评估形式的结合,还应注重评估手段,包括如何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口语录音档案或设计相关问卷与访谈问题等.只有不断形成并完善上述评估体系,才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其口语能力发展的目的.


(2)重视课后的教学反馈作用.

基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课后反馈往往不够充分、不及时或缺乏多样性.课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结果的机会,这既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查,又是学生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书面作业、组织交流、提问等方式进行反馈检查和巩固,如让学生课后口头概括本节课内容或概括自己本节课的感想、收获,亦可让学生就刚学过的内容提问,同伴回答,或者在故事教学章节引导学生课后复述、口头续编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体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有效进行教学部署.

总之,影响中职幼师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上尤为重要.口语教学实效性研究难以立竿见影,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入反思和实践探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