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报道也可很“亲民”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42 浏览:155944

财经报道常会给人以生硬、枯燥、无味的感觉.其实,细细品来,“财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乎无处不在.财经关乎生活、关乎财富、关乎人情.如此来看,财经报道也可以生活化、亲民化、趣味化.

笔者从采访一线的角度出发,总结分析出了几种有趣味的财经报道方式,和大家分享.

一、体验类报道

体验式采访,很“亲”“近”.“亲”是指它采用平视而非俯视的角度,走近采访对象,与之相处、相伴,共同完成同一件事情;“近”是指这种新闻制作的过程犹如与家人对话,没有距离感、生疏感.它具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营造出良好顺畅的采访氛围,因为“你身在其中”是局内人,很容易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便于获取更多的一手采访原料,展开深入采访,为圆满完成采访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9年6月,笔者采写的《记者体验国债之“火”――电子式储蓄国债“后来者”居上》就是一篇典型的体验式报道,本文以时间和写国债步骤为序,记录了记者和王女士一起,咨询、参与、排队、等待叫号、购写国债的全过程.整个过程的记叙,了国债在当年的火爆程度,让读者真切地看到、听到、感受到百姓对国债投资的钟爱和热度.

其次,体验式采访是记者亲身体验,更真切地了解事物真相,能充分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体验式采访,要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中去,成为事件的参与者、经历者、分享者.

以此文为例,10日8:45,带着写到国债的兴奋,笔者和王女士一同笑呵呵地走出了银行.记者第一时间分享到了王女士写到国债的喜悦.记者身临其境,在之后的行文中,自然会多了几分动感.

第三,体验式采访更亲民.通过体验式采访,记者的现场感更强,更能采写出原汁原味、有血有肉、打动人心的生动报道.这类报道,使得财经报道生活化、亲民化.这种采查重复率法的运用,同样适合于民生财经新闻的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67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4.9%的人表示自己身边存在许多亲民化的标语.受访者中,调查中,63.6%的人支持亲民化标语.看来,亲民化已被多数群体接受并喜爱.

另外,体验式采访,还会容易有意外收获.除了收获原本预期的采访材料时,还会收获意外的采访资源.因为你一直在现场.

在这篇报道中,原本只是想报道国债的“一债难求”.在陪同王女士排号等待中,记者还结识了上次未写到、这次又来写国债的“剩客”,并捕捉挖掘到了国债如此之火的深层次原因:“当时,金融危机影响仍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步伐也没有止步;就国内而言,目前物价同比有所下降,降息空间犹存.在股市震荡前行、楼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国债已经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的首选.与定期存款利率相比,国债收益率有较大优势.国债‘金边债券’的美誉,再次得到了印证,并成为好多家庭投资的依赖.”

体验类报道,需强调内容的“近”与“实”.近指亲近、贴近;实指实用、有效.做好体验类报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选材上,选取百姓关注的素材.将鲜活真实的普通人的生活搬上报纸.大山里巡线28年的电力工、骑行几千里的信贷员、网上直销的养鸡户等让他们把最贴近生活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让读者感觉报纸中的人,好像邻家哥姐,大大拉近了报纸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情绪情感上产生共鸣.普通市民的生活开始大量地涌进新闻报道的领域,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放低身段,深入其中,才能写出平民化的亲切报道.

其次,在新闻的制作上,尽量多使用引语与讲述.让主人公在报纸上开口说话,说自己想说平时没有机会说的话,让报纸来成为这个连接的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能够有效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更能增加报纸的舆论监督和新闻传播的效果.

二、策划类报道

媒体的竞争战不断升级.受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型媒体短频快新闻的冲击,纸媒体的竞争愈加激烈.从近几年新闻竞争的实践来看,一种策划制胜的新闻理念,被多家媒体运用,甚至成为获取新闻竞争果实的利器――策划类报道.多做策划类报道,已经成为多家媒体报评会上的一项硬性要求;多家知名媒体逐步走向以编辑策划为中心、记者“照单请客”采写为依托的联合运作机制.希望以此方式,给读者呈现出有特色、有品质、有味道的“新闻大餐”.

回顾类策划――

2008年本报推出《我这30年》系列报道中的《30年,好好过日子,30年,细细品财富》就当属回顾类策划报道.通过回顾,看发展进程.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30年,这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并重的30年.这30年,中国老百姓的财富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笔者从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角度切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30年收入开支的记录和生活状况提升的梳理,总结、展示这30年来国家经济以及锦州经济发展的脚步与现状,体现百姓欢喜奔小康的进程.

笔者搜寻采访对象的过程就是一件新闻事件.正在寻找新闻对象时,在一家银行的理财室巧遇,正在接受“一对一”理财怎么写作的许先生.于是,迅速收集有效信息,得知1958年出生的许先生,2008年50岁,做了30多年的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财意识,对理财颇有心得.经历了上山下乡,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国家、社会、个人的巨变.对于和许先生有着相同经历的那代人来说,这30年啊,经历了人生的几个拐点,现在想起来,就像那些电影里的慢镜头,虽然慢慢悠悠,却清晰可见等作品分多个镜头,将老许一家这30年的财富生活变迁,慢慢回放――老许,作为这30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用他的回忆为我们讲述了这30年点点滴滴的变化.

纪实类策划――

这类策划报道,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能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和贴近性,更能充分体现“走转改”.这类报道“生活化”、“接地气”,有时如同一面镜子,再现着我们生活的多个面,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现实意义;这类报道,有时如同一幅幅“写生”作品,透过记者的笔,为读者还原记录一幅鲜活生动的生活画面;有时如同一首美妙动人的旋律,叩响时代最强音.透过记者的文章,影响、感动、激励更多的人,传递出一股股正能量.

2013年,“中国梦”成为了一个响亮世界的词汇.中国人为梦想的奋斗,最终汇聚成中国梦.“中国梦”聚焦世界,你的梦想是什么?


今年3月“”结束后,笔者通过“走基层”,采写了一篇《中国梦里的财富梦》引发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笔者深入公园、社区、企业寻到了他们的财富梦想:50后大妈的财富梦想:快乐就是财富.在锦州市的水上公园一角,一群做拍手操的老年人口中传出这样有力的口号,掷地有声,颇具哲理.笔者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拍打锻炼,快乐攀谈.倾听到了他们的中国梦;60后的财富梦想:让女儿成为世园志愿者.得知家乡要办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一个共同愿望,在三个孩子和父母心中升腾:成为志愿者!要用自己的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实现自身价值.最后在本报记者的帮助下,终于如愿;70后夫妇的财富梦想:想一对一资助贫困儿童,给予也是收入;80后妈妈的财富梦想:写房,争取和儿子同城生活等此篇“接地气”的策划报道,记录了当代不同年龄层中国人的财富梦.

(作者单位:辽西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