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气功临床应用与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64 浏览:142565

医学气功是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风霜雨雪的洗礼,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民众的沃土之中,民众的需求是其生长的土壤,同时其它发展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效益.随着社会发展及诸多因素的改变,如何更好地开展医学气功的临床工作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此根据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长期的气功临床实践,谈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医学气功的临床工作要以人为本,采取双六合式的医学气功临床应用模式

以人为本:即以入院接受气功疗法的练习者为中心,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怎么写作、指导、教功.他们的康复和满意就是我们气功临床工作的目的.气功临床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一中心而实施.

双六合式:即气功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的六种结合形式和气功疗法临床运用措施和组织的六种结合形式.

1气功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的六种结合形式:即理与法结合、静与动结合、辨病与辨证结合、个性与共性结合、整体与辨施结合、气功疗法与其他疗法结合.

1.1理与法结合

中医理论是医学气功的理论基础,临床工作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气功疗法为手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使气功疗法实践活动有理可依,亦使理论有据可查.用中医理论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五行、脏腑、气血、虚实、补泻等基础理论贯穿于气功临床的整个实施过程.正确理解和解释气功疗法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练功效应与练功感受.中医理论对气功临床的指导及相关知识,不仅医生掌握,也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使患者了解,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摒除“玄”、“神”、“云山雾罩”或“盲目修炼”等不良现象.消除患者怕“上当受骗”,怕“出偏差”等患得患失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使其学功、练功安心、放心、有信心,更好地提高临床效果.

1.2静功与动功相结合

在医学气功临床实践活动中,要静功和动功相结合进行应用.静功偏于养,侧重于调内,偏重于养气、养神、滋阴,动功偏重于外练,具有升发阳气、活跃气血、强健体魄的作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静功为主,以动功为辅;或以动功为主,以静功为辅.只有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内养外练、内外兼修,才能更好地达到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阴平阳秘的理想效果.

1.3辨证与辨病结合

气功临床实践中,为能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把握疾病,既要注重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又要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倡双重诊断,中西合参.这样既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又易于被现代科学体系所主导的科研工作所认可.临床中,通过辨病而掌握疾病的主要矛盾,从而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气功疗法作为基本方法(如同中药方剂中的主方).再通过辨证而抓住疾病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或主要证型,从而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气功处方与辨病相结合给以针对性的气功处方.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情况可以“同病同治”,如胃下垂,不同的患者只因所患的疾病相同,临床上均可采用相同的功法针对性的治疗.如内养功的“整体升降硬呼吸法”临床效果很好.“病异治异”,即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功法.如颈椎病,可以选用正对性强的“意念导引功”(1991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肿瘤患者可以选练“新气功疗法”等等.又可以“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即不同的疾病,只要症状相同,即采用同样的气功方法;而同样的疾病,但由于症状不同,亦可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练习方法.比如抑郁症、不寐、头痛,虽然疾病不同,但在分型中均有“心脾两虚”的证型或证候,临床的表现症状均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即可选用相同的功法进行练习.再如糖尿病(消渴症),由于病同证不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也有不同,故功法练习也有差异等等.辨病辨证相结合,掌握原则,灵活运用,证变法变,千变万化.

1.4个性与共性结合

即针对患者年龄、病情、病程、性别、工作、家庭、地域、文化程度、病史、接受能力、练功史等不同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开出适合其本人练习的个性化气功处方.患者即可单独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练功,也可按照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气功处方自己练功.同时,又因在临床上很多情况是相同的,也可以采取共性指导和集体练功的形式.如患者的病情或症状是相同的、或因功法的一些内容需要大家都掌握的、或动功的练习等,均可采取集中授课或集体练功的形式效果会更好,更容易形成一种氛围和气场,提高练功效果.

1.5整调与辨施相结合

即整体调整与辨证(病)施功相结合的方法.人与大自然,我们强调“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仅注重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注重外因的重要性.就人体本身而言,强调“身心统一”的整体观,从整体调整的角度出发,培补元气,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改善肌体的各部分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发挥医学气功所具有的防病(治未病)、保健、康复、养生的作用,同时,气功疗法之所以称之为是一种疗法和技能,就要充分发挥其辨病和辨证施治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不再重述).因此,气功临床工作中需要我们能够很好地运用和发挥气功疗法的整体调整与辨证辨病施治的两大作用.

1.6气功疗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效率、快节奏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气功疗法的临床开展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临床中开展以气功疗法为主的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能较好地收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效果.近六十年来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始终坚持病人入院初期,在其还没有完全掌握气功疗法时,所选用的药物(中药或西药)不能马上停止,并根据其掌握气功方法的程度和所出现的疗效,再有计划地减少药量或直至停止服用药物.为了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临床上开展了以气功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太极拳及必要的药物治疗.这样既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又能较快的见到疗效,同时保障了气功疗法的顺利掌握,待出院后用已掌握的气功方法更好地巩固已取得的疗效,预防复发.2在措施和组织形式上采取六结合

2.1个别指导与集中授课相结合

针对修炼者的不同特性,采取一对一的指导与传授,施行个性化怎么写作,开具针对其特性“气功处方”,这种个性化气功处方,每个练习者之间均会有不同之处.这也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修炼方法,单刀直入,近似于靶向治疗,系统地掌握全套功法后,慢慢练习,然后取得收效.对于有些患者有可能不必学完整套功法,而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针对性练习,并练出功效来,即可缓解和治疗自己的病证,达到康复的目的.这也是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形式.但针对功法的基础内容,或中医的基础理论内容,则需要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更为有效,并节省人力,节省医护和师资,这也是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

2.2分散练功与集体练功相结合

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化气功处方分散练功,选择室内或室外空气新鲜、光线适宜、安静的地点自我练习.但不是放任自流,是在统一管理下的分别练功,练功中要有医护人员查功,以便能及时发现练习方法是否正确,练功效果是否产生等情况.分散练功能给练习者以充足的时间消化和掌握适合自己情况的练功内容,以便解决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要与集体练功相结合,集体练功能够较好地形成气功的场效应,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互相作用,是分散练功所不及的一种集体练功形式,二者互补,相得益彰,能够收到较好的练功效果.

2.3口令带功和音乐带功相结合

在气功临床工作中,不论是分散练功还是集体练功,采取口令带功和音乐带功都是一种可以采取的好方法.把练功的要领和重点编成口令词,以舒缓的语言带领并诱导大家练功,或将练功口令词制成录音带或CD盘,用起来方便,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或不能入静和放松者,口令词带功很实用有效,同样也可以选择或制作一些优美、平和、舒缓、能使身心得到调整的音乐配合练功以陶冶情操,放松肌体,较好地进入练功状态.

2.4心得座谈和心理疏导相结合

很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即所谓七情致病,然而很多慢性疾病又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在气功临床中,心理的疏导和在练功中的循循善诱,以及功法修炼的调神、宁心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故常有气功练习中“话疗”的说法和做法均是心理疏导的内容和措施.同时让患者和病友之间开展定期的练功心得体会的座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纠正和解决练功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更好地促进练功、提高疗效,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2.5气功的三调与膳食调整相结合

气功临床中又将此种结合形式称为四调,即调身、调息、调心、调膳.可见膳食的调整在练功中的重要性.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饮食要求,练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饮食要求.饮食在某些疾病和某些功法的应用中会显得更重要,例如对于极度瘦弱的胃溃疡病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内养功练习后,在临床中会出现一种“开饭”现象,此时有食欲大增,消化吸收功能明显提高的现象.此时饮食必须配合好,配合得好不仅病情会快速好转,而且体重增加、体质也会快速恢复.相反,如果此时饮食配合不好,则会影响疾病的治愈和身体的康复.除此之外,给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老年病患者相应的膳食调整,有条件的配合气功临床开展药膳,则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2.6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将医学气功这一祖国的优秀医学文化宣传推广到国外,开展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往来.使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医学文化.并以此为契机,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请进来,吸引外宾学员、国际友人前来参观、学习、培训和治疗.特别是在近十年中,几乎填补了国内气功低迷时期气功临床和气功培训的空白.由此而开展的不同类型的气功临床班也不断地丰富起来,并占取气功临床的大部分比重.

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疾病开展不同的气功临床班,如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群体,开展气功治未病班也称预防保健班;针对术后或大病重病初愈后的人群开展气功康复班;针对老年病、慢性病、常见病,开展气功临床治疗班.针对疾病种类如“糖尿病(消渴)气功防治班”、“胸痹(冠心病)气功防治班”、“气功防治高血压的气功临床班”、“气功临床科研班”、“气功临床师资班”等等.2.7气功临床与气功科研相结合

开展气功临床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对气功功法的治病机理、临床疗效、身心机能的调整和改变,从微观的角度加以阐释和佐证.打开气功医学的大门,打开人体生命科学的大门.揭开气功神秘的面纱,气功不再神秘.使医学气功沿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健康地发展.

二、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学气功处于低谷状态已十年有余,怎样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是一个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医学气功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

纵观现代医学气功的发展,始终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冀南行署干部休养所的气功临床工作开始,到五十年代初唐山气功疗养所气功疗法研究小组的临床科研成果的取得,受到卫生部的表彰嘉奖后向全国进行推广、应用和普及,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专门的气功医疗机构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并开设了全国医学气功师资培训班,即现在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学气功北戴河教育基地的前身.在卫生部的正确领导下,系统、规范地在医疗卫生系统内有条不紊开展医学气功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工作.气功疗法成为我国建国初期解决缺医少药困难、“慢病快治”的有效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气功研究所等单位在气功教研和气功古典文献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医学气功在党的领导下,健康而稳步的发展.气功临床、教研、古文献和气功科研等工作蓬勃开展,形成新中国的第一个气功热潮.

十年动乱给医学气功带来了重大的灾难.粉碎“”后,气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许多中医院成立了气功科室,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了气功课程,科研方面的医疗气功人才和气功研究课题不断增加,民间也有许多气功医疗的从业者,形成了建国后的第二个气功热潮.2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气功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或缺失,医疗气功行业的不规范,气功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以及科研工作的滞后,上个世纪末出现气功界的混乱,尤其是邪教趁机而入对气功的影响,致使医学气功至今未能走出低谷.原本是中国优秀的医学文化遗产,是祖国医学文化园地里的一枝奇葩,被称之为“自然疗法”、“传统疗法”、“绿色疗法”的医学气功,如今人才匮乏,气功从业人员严重短缺,已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气功临床工作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正常开展,尤为严重的是出现了“谈气功色变”,躲之,避之,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读了《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7月4日第三版刘天君教授的“医疗气功行业规范与准入机制亟待建立”的文章非常赞同.建立医疗气功行业自身的学术和作业规范,从业人员培训、考试考核、持证上岗的行业准入机制;建立一支专业人员队伍和医学气功的人才梯队;制定医疗气功执业机构标准,增加相应的医疗气功执业机构;制定判断医疗气功疗效的标准等.这些标准和机制的建立,是医疗气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必要、可行,而且时间紧迫.

令人高兴的是,经3次修订,《中医气功学》作为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出版;开设中医气功学课程的高等中医院校开始逐渐增多;气功的研究课题又得到国家自然基金等机构的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了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医气功学重点学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医气功疗法技术协作组正在协调和筹建中.很多工作在等待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