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现状与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64 浏览:70993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6省城市668所大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相当不充分的结论,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6―0110―05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已从温饱奔小康,从简单的追求吃饱穿暖到现在更加注重精神意识方面的感受.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使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参加体育健身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而现有的城市公共体育锻炼场所难以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学校体育场地作为发展城市体育事业的主要场所,对推动城市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全国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全国范围来看,教育系统所拥有的体育场地的数目已占到全国现有体育场地数目的66.15%,据此数据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地是推动城市社会体育事业顺利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就我国而言,要想使城市体育事业取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应该是势在必行的.据有关专家学者分析,如果现有的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那么我国的城市体育事业必定会取得突破性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意识以及各方面的影响,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很少有对外开放的,有的是开了又关,而大部分都是直接不对外开放.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个城市屡见不鲜.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城市社区居民中掀起了一股股全民健身的浪潮,但是现有的城市体育健身场地无法满足社区居民高涨的体育健身的需求.目前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与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有着如此之大的差距,我们也不得不认真思考其根源何在,同时也为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在以后的开放工作实行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提供理论参考和咨询怎么写作.

1 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现状与分析

学校体育场地作为城市社区主要的健身场所且配备有相对比较齐全的体育设施器材,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群众健身的最佳活动场所.随着城市居民在体育健身消费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以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吸引着广大学生和居民的广泛参与.目前以城市广大市民体育健身意识拉动所引发的体育消费需求的形成作为新的体育健身动力机制的出现使得体育消费的生长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但我国城市广大市民的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再次成为焦点,根据作者调查显示,我国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河北省、陕西省、湖北省6省城市668所大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基本是不面向社会开放的,仅仅有少数学校体育场地面对周围的居民进行有限的开放而且开放的范围很小,与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需求愿望的现实情况却令人失望.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的学校体育场地只是在工作日开放,开放的对象仅限于本校学生与教师.主要对外开放的场地主要包括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和羽毛球场等.究其原因,目前此类运动项目在城市社区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相对来说社会、政府、学校都对其比较重视,并且政府学校对其的投资比较充足.能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仅仅是城市的高等院校,而且其开放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时段性和范围性,并不是全年都能够开放.中小学能够在双休日开放的只有很少几所学校,能在寒暑检测对外开放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开放的对象大多是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及某些企事业单位出租使用.我国城市大中小学体育场地不能够充分面向社会开放,导致大量的体育设施资源被闲置,造成了学校体育场地不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怎么写作公众、怎么写作社会功能问题的严重现象.

2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部与体育总局多次发文推行,到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已经超过了10年,虽然近几年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有所起色,但仍困难重重.目前,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是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需要综合的社会力量来推动,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了安全因素、资源因素、政法规因素、观念因素、学校管理、社会管理和管理体制外,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A学校管理人员不让进入;B体育场馆收费过高;c对外开放的运动项目过少以及与学生和市民的体育健身需求相差甚远;D学生和市民不了解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时间以及教学区与运动区的距离较远;E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时间过短;F学校体育设施陈旧等(见图1).根据调查发现,“前影响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宏观层面的体制原因、中观层面的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原因,也有微观层面的学校细节管理方面的问题,要想提高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效率与效果,必须解决好以上的几个主要问题.

3 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分析

目前有关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现状研究很少,制约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因素多停留在文献综述层面,实证研究匮乏.通过对我国6城市668所大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现状调查发现,影响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齐全;(2)学校领导不支持;(3)缺乏专业管理人员;(4)担心社会外来人员对场馆设施的破坏;(5)担心社会人员在学校闹事而干扰学生学习;(6)当地居民还不具备花钱锻炼身体的条件和意识;(7)担心锻炼人员产生伤害事故带来责任问题(如图2所示).真正影响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因素还是在于学校方面的原因,担心外来锻炼人员对学校的体育设施破坏,担心他们所带来的伤害事故责任问题,这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顺利进行的突出因素,但学校的对外开放意识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的主要因素.

3.1 观念意识不到位,学校领导不支持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当中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学校体育场地是为广大在校学生怎么写作的,根本没有对校外以及其他社会人员开放的义务.因此大多数大中小学学校负责人都在主观上不是很希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也不认可校外、社会人员随便进出学校,更不希望因此而扰乱和影响本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对我国6省城市668所大中小学的调查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多数大中小学地处居民区周边和交通便利的位置,但是能面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的学校仅占28.00%.然而与国内现状截然不同的是日本的学校体育场地有绝大部分的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根据日本《2001大众体育白皮书》、日本《21世纪体育》记载,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普通居民进行篮球、足球、田径等体育活动时,使用的学校体育场地已占59.89%,日本98.53%的公立中小学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学校所拥有的体育馆、运动场对外开放率更是达到81.21%,其他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等开放率在30%―40%左右.日本文部省认为,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是满足大众体育运动需求的重要支柱.因此在这里可以说人们的观念意识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最根本的因素.

3.2 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文件支持和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面对大量涌入学校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的校外社会人员,应该如何管理,由谁来管理,怎么去管理,至今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以及可借鉴的管理运营模式.另外,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可能会造成一些跨地区的管理问题的产生.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单位,没有足够的权力去管理社会人员,无法在根本上保证大量的外来锻炼人员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确保学校体育场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予以支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定,制定详细的管理条例,同时还要确保所制定的法律条例能够充分落实,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监管配套政策的建设,确保学校放心实行对外开放的工作.但在作者的调查中发现,在政府有关部门有无要求学校执行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法律法规的只有26.23%,73.7%的学校没有执行,执行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令人担忧.

3.3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所需管理、维修、更新经费不足

说到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管理维修更新设备的经费欠缺问题应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体育场馆器材的建设与更新所需要投入的经费以及工作人员的费用都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开支.如果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没有充足的经费来源,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也只能说是一个无源之水,难以长久维持下去.检测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这笔费用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呢而对于我国城市学校来说,其用于体育场地维修更新费用都是靠学校政府的固定财政拨款来维持的,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城市学校体育场地的额外投人,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就难以维持.怎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经费,解决经费来源问题也是困扰学校负责人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道难题.

3.4 学校外来人员在锻炼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较多

在前面几个问题都解决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得不进一步考虑,由于体育锻炼设施器材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外来锻炼人员在锻炼过程中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锻炼手段方式不科学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身体伤害事件.外来锻炼人员在学校体育场地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受伤时该怎么处理,该由谁来负责,又由谁来赔偿的问题值得商榷.因此,外来锻炼人员的安全隐患问题,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如果外来锻炼人员的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便有其他因素的有力支持,也会因为出现的各种事故而阻碍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对于此类安全安全事故责任问题,怎么处理,特别是在收费式锻炼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可循.此外,万一外来人员在学校内与在校生发生打架斗殴和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纠纷问题等,这些都是困扰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

3.5 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开放需求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增大,许多城市居民甚至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市民在追求锻炼的同时也对体育器材设施的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场地设施的完善与否、体育器材的齐全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领导执行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积极性.通过对我国6省城市668所大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省市各类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其中大学较高中而言缺失程度更大,高中较初中而言缺失程度相对严重.同时学校体育器材种类比较单一,在所调查的学校当中除了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均有配备外,其他类的体育器材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中攀爬类体育器材设施如爬绳、肋木等缺失最多,仅仅有个别条件好的学校配备比较全面.其次像单杠、双杠等的体育器材在各学校配备的数量种类也比较少.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多用于本校的教学训练的辅助性设施,而缺失的体育器材只是用于学生的课外锻炼,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因此学校配备较少,另外此类体育设施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这也是造成体育设施不完善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客观因素之一.

3.6 学校体育场地经营观念落后,利用率不高

学校体育场地作为学校学生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不应仅仅只是对本校学生开放,同时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公共的教书育人的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应当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对外开放以提高本身的利用率.学校体育场地占全国的体育场地总量的65.61%,而对外开放的仅为29.22%,在对我国6省城市668所大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中发现,72.00%的学校是不对外开放的,仅有28.00%左右的学校对外开放,开放的场地主要是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和羽毛球场地,以及一些对外收取较高费用的室内场馆.绝大部分场地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周一到周五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上述学校体育场地闲置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二,一是时间问题,即什么时间段进行开放;二是形式问题,即该如何开放,是否应该施行收费式开放.就目前而言,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对外开放的所有学校来看,大部分学校采取分时段开放的形式,这一点在已经开放的学校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开放形式上是否收费、怎么开放等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说法.根据对我国6省城市668所大中小学调查显示,80.00%的学校还是比较赞成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时进行适当的收取费用.其中对学校体育场地有偿对外开放前景看好的人数占62%,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校经费紧缺的现状,还可以用于维修和增添新的运动器材,以更好的怎么写作于社会.

在此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推行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所实行的一些措施.如日本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时也遇到类似我国的情况.日本的做法是利用社会力量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课余时间和检测期,学校体育场地由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维护,校方向俱乐部派出代表.同时社区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通常由学校周边居民区的退休人员担当,由于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是为了满足普通居民的健身需求而并非以营利为目的,而且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多带有一定的志愿者色彩.随着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在法定节检测日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的人群会不断增多,但法定节检测日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现状也令人担忧,建议要提高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实效性,应对开放时间作相应的调整,除周一到周五的非教学时间和寒暑检测的时间开放,其他法定节检测日应全天候开放,实现学校体育场地怎么写作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

4 促进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建议与对策

4.1 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可行性与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人民群众健身的迫切需求已经使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事业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学校体育场地作为一种国有资产,本身就具有为人民怎么写作的义务,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为人民提供丰富全面的体育健身场所是其不可推脱的责任.针对北京市群众性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北京700余所大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成为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典型.作为常住人口近2000万的特大型城市,首都北京通过推进700余所大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实行社会资源共享的方式,旺盛的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收到初步成效.截止到2011年7月底北京已实现所有大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超过6成半实现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5年内这一比例还将提高到七成.这一做法不仅使得不少青少年能够就近锻炼,还缓解了首都市民健身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目前北京市88所大学体育设施全部对外开放;1502所中小学校(不含中专、职高、技工等学校).具备开放条件的989所中已向社会开放646所,占具备开放条件中小学校总数的65.30%.

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北京市逐步建立起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奖励补偿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基本形成了“政府购写怎么写作,市场分担风险,社区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不断解决开放过程中遇到的经费、安全、管理、物耗等问题,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北京市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建立保障机制,提供政策支持,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青少年在业余时间参加锻炼创造条件,改善了群众的健身环境.北京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还提升了这些学校进一步融入社会的办学理念,社会也更加支持教育,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体教主管、多部门合作、学校组织实施的运行机制.在开放形式上,考虑到学校安全等因素,北京市通过多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3种模式:向周边居民定时定点开放;向周边社区团体单位的体育活动开放;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街道居委会为中间协调机构,帮助学校协调,减少学校开放的事务性工作,由社会共同管理来预防和降低风险.

根据作者的调查以及部分学校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证明适当的开放居民小区周边的学校体育场地,特别是在学校的检测期和课余时间,根本不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而且还会给学校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场地闲置的时间与居民健身的时间规律基本相同,学校体育场地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主要是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早晨、晚上、双休日、节检测日则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居民的活动时间与闲置时间吻合也正是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者,政策也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体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检测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由于我国各个大中小学的体育经费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的情况,造成了很多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与学生的人数比例都达不到国家的规定标准.各大中小学(除体育院校和专业学校以外)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体育设施的缺口,而且部分器械存在老化、损坏以及资金不足现象.而对于此种情况,学校可以采取有偿对外开放,对一些开放的体育场地实行一定的收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校体育经费筹措难的问题,也可以用这部分收入维修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添加新的体育设施以吸引更多的人员来消费,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2 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义务性.提高立法层次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经营的法律法规,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也没有明确的说明.目前仅有国家各部门发布的工作意见、通知、条例等,立法层次低、缺乏国家基本法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从而难以保障学校体育场地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近几年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的立法文件:(1)“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要.”(2)“199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检测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要求学校的体育健身场地应当在法定节检测日和学校寒暑检测期间向学生开放,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还应向市民开放.”“2002年7月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3)“2003年6月国务院发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明确指出:‘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4)“2009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指出:‘学生应当在课余时间和间检测日面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5)“2011年2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指出:‘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检测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而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对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多部门联合制定的综合性政策、法规文件过少,不能满足全民健身法规文件的支持,阻碍城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体育场地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国有资产,是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建设的,其本质就是为社会怎么写作的,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存在一定的义务性.虽然说目前已有较高层次部门通知、要求、条例明确指出在不影响本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学校体育场地应当面向社会开放使用,但是能遵守这些法规条例对外开放的学校仅是极少数.为了使更多的学校可以真正地怎么写作于社会,进一步提高相关立法的层次,从而加大对学校场地开放要求的强制性、持久性、权威性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学校方面以各种借口拒绝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同时为保证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必须制定专门及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场地开放的时间、开放对象和收费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保障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让所有学校可以放心大胆的开放经营,以确保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经营模式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政府的公共资源,稳妥有序地组织对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是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管学校体育场地是公益性对外开放还是收费对外开放都必须做到统筹安排,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有关细节工作的布置,如:具体开放时间段、开放场地的范围等,做到开放工作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此外,公益性开放并不等同于免费开放,因为学校体育场地的正常运营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而免费开放是建立在雄厚的财力基础之上的.目前就我国城市学校而言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检测如要在此时强行让其实行免费对外开放无疑会导致学校体育场地的措手不及,很可能致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使用到瘫痪的极限.所以现阶段实行有偿对外开放,对外来锻炼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4.4 引入体育保险机制.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只有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安全隐患消除了,学校才会放心大胆的实行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为了避免使学校承担所有的责任,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利用社会力量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课余时间、双休日,国家规定的节检测日、学校的寒暑检测学校体育场地交由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维护,学校只向社区俱乐部派出专门代表,对其进行监督与指导工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后,进入校园体育健身活动人员实行准入制度.除本校学生凭学生证进入校园外,非本校人员进入校园须凭经学校及所在社区审核的出人证(出人证由学校制印),有组织地进入校园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并承诺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和注意事项.学校要控制进校人员总量,值班人员加强巡查管理,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同时为了能更好的应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建立完善的投保机制、引入各种体育保险险种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以及保安巡视机制,以让所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安全隐患都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学校体育场地在开放中的安全责任,减少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责任,逐步增加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极性.

4.5 与政府、社区、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学校体育场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多方面的筹集资金.由于学校体育场地所需的经费基本上是由固定的财政预算,因此,首先要加大政府对学校体育场地方面的财政经费支持力度.同时,还可以将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纳入本市的体育事业的考核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励办法.根据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程度与效果,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学校进行适当的补助,通过这种方式更进一步的提高校方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的重视.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单位以及周围的居民小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企业和居委会对学校支付一定的赞助费用,通过签订相关的协议证明,使本企业员工以及周围小区居民可以在节检测日免费来校锻炼.还可以以会员卡以及发放出入证等形式,对每天出入的人员进行登记限制.这样既可以解决健身难问题又解决了经费紧张、安全管理难的问题.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