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实验的改革和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87 浏览:68585

摘 要:

针对生物化学检验实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改革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改革的途径,解决相应问题.

关 键 词:生物化学检验;学习特点;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

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70-01

近几年,检验医学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很多疾病的检验数据对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就对医学检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医学检验的学生必须要有更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和科研能力.生物化学检验是检验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对于大专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操作才能实现,如何更新实验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技术水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首要问题.

1生物化学检验实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大多附属于理论教学,主要侧重于验证性实验,缺乏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内容.其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现在所做的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基本都是以验证性为主,老师在做实验的时候先把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操作步骤都书写到黑板上,学生实验前和试验中缺乏认真的思考,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取得相应的实验结果.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还抑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加上实验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手段落后,缺乏竞争机制,无法反映现今的前沿技术,致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


1.2教师在学生上课前完成所有的实验准备工作,例如:试剂的制备、仪器的准备等.学生只能按照现有的方法统一操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完成报告.

1.3很多时候学生的实验目的不明确,而在课堂上又不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课后不会总结,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1.4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但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兴趣.

2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2.1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督促教师制定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教学大纲,扩充知识,增加知识链接.突出疾病的发病机制,如何利用最简单的生化检验技术准确的鉴定出疾病来,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2.2加强临床的应用能力:

采用集体备课,坚持将每节实验课都做到无错误、标准统一,引进多媒体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方向开展更多手工操作的实验,例如实验试剂的配制,培养皿的制备,实验室的准备等,加深理论知识的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兴趣.明细实验报告,简化步骤,但应强调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并详细写下每次试验的分析,尽量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这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多开设一些综合性、多方向实验,开设情景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早的适应医院检验科的氛围,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善实验室的条件,尽量做到与医院一直.

3改革的途径

3.1教学计划的改革

3.1.1合理设置教学计划:

授课的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当今前沿技术,合理规划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解一项知识就动手熟悉一项知识.

3.1.2结合实际编写教案

3.2课堂教学的改革

3.2.1角色的转换:

不要一味的坚持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适时地跟换角色,让学生也体验到教学的乐趣,多钻研,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实验的精髓.

3.2.2手段的更新:

创造情景模拟并将手工操作与仪器操作组合分析,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自动化设备,让同学亲自操作,将手工操作组和自动分析组,对比结果的差异性,提高教学效果.

3.2.3教研的互动:

实验课程为主体,学生负责从准备到完成的全过程,从中取得了切实的经验,对毕业后开展科研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学生以分组的形势进行完整的课题建设、学会如何查阅文献、开展相应的实验.

3.3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生化检验的技术进步很快,大多数的检验科室以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而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没有办法完全做到与医院相似,就会形成自动化和传统的手工操作内容极其不符,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的运用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往往在实习中不能很快的适应.我们利用各合作医院检验科,在结束一章理论课后,安排相应的见习实验.

4结语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必须根据检验医学的发展适时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达到解决教学中各种现实问题,提高课堂效果的目标.然而,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到教育方式的转变,再到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实验习惯、养成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借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