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妈妈们家庭教育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406 浏览:43700

据调查,在中国,0~12岁孩子的教育责任85%是由妈妈们承担.妈妈的教育,如春风细雨般无孔不入,周到、感性、细腻和无微不至,是“妈妈的教育”特征.然而,到了孩子10岁左右,其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之后,如果问孩子:“让你又恼又爱的家长是谁?”他们会众口一词地说:“当然是妈妈.”这着实让众妈妈们不解而且伤心:为什么自己管得越细,孩子就越反感,而在自己与孩子“谈僵了”的时候,往往孩子爸爸的几句话,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让孩子乖乖就范?妈妈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妈妈们易陷入的家庭教育误区

●教育过于功利,操纵性过强,孩子成了“提线木偶”

很多职业女性在生育孩子之后,容易落入“有工作无事业”的窠臼,容易把孩子的成就当作自己人生价值的寄托所在,一旦女性把人生期待俱系于此,就容易出现强烈的虚荣心和攀比欲,“百万琴童过大江”,“百万棋童布战局”,这些都是妈妈功利心的一种折射.当妈妈的功利心达到顶峰时,孩子成长的自主性就被无情地剥夺.


●过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发育,甚至以此来判断孩子的未来

妈妈们过分看重智力,特别热衷给孩子们喂食益智补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智力测试分数高,妈妈就得意洋洋;分数差的,妈妈就沮丧不已.日本的儿保专家仁志博司先生对此非常不解,他认为,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复杂的因素,孩子是否拥有强烈的探索精神,是否有良好的心理耐挫力,是否有领袖气质等,都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对孩子过于宠爱,百般呵护

困难、劳累等诸如此类的“劣性刺激”将大幅度地提高孩子的耐挫性,磨炼他的意志力.而有些妈妈却专程到学校去当“义工”,代替孩子打扫卫生、布置教室;有些妈妈甚至要求老师不能当众批评孩子等.诸如此类的保护性措施,却让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苗一样孱弱不堪,稍遇风雨就难以承受.

●缩小孩子的接触范围,限制了他们的探索和冒险精神

妈妈们对孩子的管束和限制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一发现孩子玩泥巴、玩水、挖沙子就大声呵斥.由于孩子平时很少接触细菌,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病菌侵犯就很容易会被打倒.这样,不但无法满足孩子的探究欲和冒险精神,也使孩子的运动量减少,肥胖率升高.

妈妈的教育何以积累了如此多的问题

儿童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发现,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与育龄女性特有的心理发育和性格特征有关.从妈妈们的育儿模式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妈妈的心理特征与育儿盲区的一一对应关系.

◎女性在结婚生育后,社会接触面急剧收缩,造成其育儿眼光的狭窄和育儿模式的单一化.

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而将那些“精英榜样”的成功归结于“智力过人”、“天赋惊人”,就很容易抱着“重智力轻品质,重智力轻体能”的思想不放,使得妈妈们的育儿观念极其狭窄和固执.如果妈妈们的社会接触面够广,接触到更多的成功者和失败者,就能为自身的育儿思路注入新的灵感与内省力量,她就会意识到“赢在起跑线”上不一定能“赢在终点线上”;意识到尊重孩子的自发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当女性过度寄望于孩子时,很容易将孩子的成就移植成自己的成就.

比起父亲,妈妈们更容易“以孩子之喜而喜,以孩子之忧而忧”,让孩子的进步和挫折完全左右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女性生育后社会接触面缩小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因为男性在孩子的教育上介入过少,让孩子在“类单亲家庭”成长造成的后果.因为大多数的父亲躲过了孩子的教养过程,母子之间的情感越发粘腻和深厚,这就使得有些妈妈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唯一期待者.

◎当妈妈将孩子当作唯一的关注对象时,她也容易放大孩子的问题.

孩子太调皮,就怀疑他有“多动症”,孩子经常“慢一拍”就怀疑他是“笨孩子”.其实,前一种孩子只是运动机能占优势,而且多半反应灵敏,创造力强;后一种孩子99%智商毫无问题,只是适应性较低,因此体现为“慢热”,不容易进入状态.而一旦妈妈过细地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就容易陷入“杞人忧天”的状态;而她言语之间给孩子挂上的“多动症”,“笨孩子”的标签,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妈妈走出误区,调整育儿原则

★不要轻易地否定和割裂父亲与孩子的教育纽带

要明白父母的教育方针和手段虽有不同,却有很好的互补性.女性教会孩子感性而深入细致地体察、凡是注意安全、三思而行;男性鼓励孩子增强逻辑判断、大胆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父母双方的争论与磨合之下,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感性与理性、豪迈与细致的完美融合;重视男性的教育作用,正视分歧,也是消灭教育误区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孩子的长大,女性的自我空间应放大,而不是缩小

如何与孩子建立朋友式的母子关系?只有一条:让孩子为你骄傲.孩子越大,这一点越重要,因为只有自立、自主的妈妈才能与之分享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理解并认同孩子稀奇古怪的梦想,妈妈的眼界有多宽,孩子与之交流看法的领域就有多宽.女性只有将孩子做寄托时,她才不可避免地落入唠叨琐碎的窠臼.

★不妨向男性学习教子方式,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

擅长借鉴男性的教子特征,即使是单亲妈妈也能走出教育偏见和教育误区,如过分惧怕孩子的“破坏欲”和冒险精神;凡是为孩子包办,不让孩子锻炼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等男性鼓励孩子勇敢、坚强、自立,如果妈妈们也能放手让孩子去锻炼,那么,克服女性在教育中的种种弱点,完全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