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52例临床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75 浏览:143225

关 键 词  头痛,颈源性 推拿手法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小、小关节紊乱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导致关节失稳,软组织炎症,刺激、压迫血管和神经,引起以头痛为主,伴有颈肩、臂疼痛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我科自2004年3月以来,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诊断标准

参考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拟定:头痛,偏头痛,颈枕部痛,伴颈肩疼痛,头晕,耳鸣,恶心、头痛持续性存在,缓解期短,发作性加重.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可诱发疼痛加重.检查:颈椎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乳突下后部、枕部压痛,颈2-7棘突一侧或两侧见一个或多个压痛点.颈椎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变浅或曲度消失,颈椎失稳,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椎钩突有不等的变尖并密度增高,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或开口位x光片:寰齿间隙左右不对称.

2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41岁,均以头痛为主诉就诊,其中17例伴颈部酸胀,32例伴颈僵、肩臂及手指麻木,3例伴头晕、恶心、呕吐.一侧头痛为主20例,双侧头痛12例,头顶部疼痛4例,颞部疼痛6例,枕部疼痛8例,前额部疼痛2例.查体时发现颈1-3棘突均有不同程度偏歪,枢椎左或右旁压痛明显.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齿状突偏左或右,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3.治疗方法

3.1患者端坐,颈部轻度前屈,医者立于其后侧,一手扶其头部,另一手自上而下按揉项韧带,点按下颈段痛点,然后点大椎穴及风池穴.

3.2拨揉颈部两侧肌肉,重点拨揉椎旁压痛点及条索状硬结,点按两侧颈根旁,拿揉颈项两侧斜方肌,按揉肩井穴.

3.3多指拨揉胸1-5椎两侧骶棘肌和菱形肌,点按痛点处,点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和冈下痛点.

3.4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拇指顶住患病棘突或偏歪棘突,另一手托住患者面颊,令患者低头45°,再向患侧旋转45°,同时令一助手用双手缓慢用力压住患者头顶.保持45°低头位,医者扶面颊,一手用力向患侧旋转一定角度,顶棘突之拇指用力向对侧推按,如听到“喀”的一声或拇指下棘突跳动感,则说明复位成功.

3.5寰枢椎旋转复位法患者仰卧位,头部伸出床边,医者坐于患者头前,一手扶患者枕后,一手扶握下颌部,在拔伸下环转摇晃颈椎6-7次,然后做前屈后伸活动各1次.先健侧旋转,再向患侧旋转颈椎,在旋转过程中可听到“喀”的一声,表示复位成功.

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 典型病例

陈某,男,35岁,公务员.患者因头痛1周来我中心就诊,诉1周前夜间突发头痛,自服芬必得等药物,疗效差,头痛严重时,彻夜难眠,无法正常工作.检查:右侧颈部肌肉较紧张,头痛在右侧枕顶部,颈2、3棘突旁压痛明显,x线片提示:齿状突右偏,诊断:颈源性头痛,应用推拿手法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5次后症状全部消失.

5 治疗效果

5.1疗效标准优: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良:症状明显缓解,但易复发;差: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5.2治疗结果优:42例(80.8%);良8例(15.4%);差2例(3.8%),优良率96.2%.

6 讨论

颈源性头痛,多为颈1-3神经损伤所致,上颈椎的移位,或由其引发的枕顶部肌肉痉挛,均可直接或间接压迫和刺激颈1-3神经及分支,累及椎动脉和分布于其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出现头痛等症状.通过运用拨揉手法以舒筋活血、松解粘连;拿揉点穴手法以温经通络、解痉止痛,消除无菌性炎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颈源性头痛以寰枢关节错位率较高.寰枢关节主要是旋转运动,并有非常大的中转区,占其运动范围的75.99%,卢一生等研究发现寰枢关节在进行屈伸和伸屈运动时伴有耦合的轴向旋转运动,证明正常的寰枢关节具有相当的稳定功能,同时也存在潜在旋转不稳的趋势,故由于寰枢关节本身的解剖特殊性,常是导致颈源性头痛的主因,经手法复位调整后,可恢复椎间及各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从而减轻对颈枕部神经的刺激和压迫,达到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目的.


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寰枢关节周围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在手法复位前医者应对局部解剖非常了解,注意动作的到位及力度的把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此外,颈围的固定及后期功能锻炼对复位后的正常修复及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论文1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