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环节”教学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90 浏览:132061

“课堂教学四环节”进行创新教学,四个环节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究交流、拓展应用.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通常来源于对于学生来说充满疑问和悬念的情境.本环节力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给思维以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趣味性、新奇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多样性、新奇性、不可预测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处于大脑兴奋、思维活跃的状态中.要善于创造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障碍性.障碍性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产生不平衡.

3.差异性.应适合各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去探究,作出由浅入深的回答.

4.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应简单的直接给出,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提出.

第二环节,探究与尝试

探究与尝试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与尝试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

1.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要急于得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

2.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究尝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才华和创造力.

3.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差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我矫正.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应暗示、不应代替学生的思考.

第三环节,解释与交流

学生只有通过与物质世界以及其他学生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与交流,才能使概念变得完整.解释与交流,就是让学生在个体探究尝试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解释与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会使用语言交流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环节,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形成能力,是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新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四环节”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