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77 浏览:58057

摘 要:当今,国内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化使得大学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成为通病,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令整个社会头疼的问题.但是,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郑州校区大胆尝试,利用寒暑检测时间组织学生大规模的社会实践.三年来,社会实践的组织越来越成熟,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不少,尤其是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

关 键 词:社会实践学生独立意识素质

一、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工程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随之增长.2003-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87.75万增长到447.79万人,2008年达到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2010年突破630万,2011年更是创下了660万的高峰,到了2013年,690万毕业生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至此,大学生不再是20世纪十年代的“香饽饽”,而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相当大.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不应去抱怨社会没给他们一个好机会,或是抱怨他们生错了年代.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要从自身找原因,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对这么多的下岗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的竞争中,大学生要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去和他们抗衡.

在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中,每年有70%-80%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大多数毕业生是根据社会需求、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职业发展需要选择工作单位的.现在国家就业政策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只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达成一致才能签订协议.从每年众多的招聘会来看,由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谁的能力强、素质高,谁就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反之,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比较困难.今天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明天就难找到工作;今天想办法提升自身竞争力,明天就有单位来找你.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自身理论知识的提高外,莫过于社会实践经验.

二、社会实践中学生思想、行为独立的表现

1.独立思考能力的加强

在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是受到老师影响的,思维方式颇受局限,很难摆脱导师的思想模式.然而,一旦步入社会,走上岗位,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很多事情的解决要依靠自己的时候,新的思维就会应时出现,时间一长,学生会慢慢习惯独立思考和面对问题.


2.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好学力行”四个字对于万方的学生来说耳熟能详,但是单凭课堂学习很少能有人真正理解这几个字.只有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才能养成“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中学会总结和反思,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做事方式,做时间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人生的主人;要多和社会接触,多关注社会文化,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校园生活在时间安排上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因此刚上班时会有点儿不习惯.单位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是固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遵守,不然就要面临走人的危险.有压力才有动力,当学生独自面对这一切时,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渐渐从校园散漫状态走出,严格要求自己.

4.团队意识的深化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善待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善待;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培养其团队意识,无疑是剔除学生身上自我主义的一味良药.

对于参加团体社会实践的同学来说,这种变化是尤为明显的.出门在外,他们会自动打破班级、专业、年级、系别的界限,主动走到一起,打成一片,互帮互助,进而形成一个集体,一个以万方为单位的集体,其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不言而喻.

当今社会,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团队精神”,学生到了单位,耳濡目染,这种理念必然慢慢浸透到脑海之中,再次回归校园,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进而感染周边同学,影响一批、带动一片,这对于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是非常有利的.

5.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

一个人只有内心和谐,才能为自我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为人际和谐、自己与学校及社会的融洽奠定心理基础.在这方面,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确立积极的人生理想,增强社会适应性,至关重要.离开学校,离开了心理老师的指导,学生遇到问题时怎么办?团体实践的同学可以找带队老师,那个人实践的同学呢?绝大部分选择自我调节.此时的学生已然能够独当一面,自我化解人生难题,迅速成长也就不在话下.

6.三思而后行,理性沟通

学校里,同学之间可以随便开玩笑,说话肆无忌惮,因为一点儿小事和同学闹别扭,甚至几天不说话都无所谓.但是工作场合不同于学校,不能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遇事要从多方面考虑,尤其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问题的来由.以后同学间一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学生会学着先检讨自己,后宽容别人.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致力于解决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化解矛盾而不是引起冲突和混乱,养成理性平和的沟通习惯.

大学,是学生一生中唯一一段受干扰较少的时光,同时也是学生独立的起点.大学是一个绝对辛苦的地方,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后,学生终于成了自己的主人,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生活,即便有了更多的困惑、更多的困惑、更多的迷茫、更多的挫折、更多的泪水,也能在竞争和合作中收获真正的成长.总而言之,大学将是学生人生中难以磨灭的宝贵经历和无价财富.谁不想为他的大学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谁不想为他的生活增加一笔可观的财富?谁不想为他的人生增加一段永恒的回忆?事实上,绝大多数大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梦想跨入校园,但并没有带着带着大学给予的知识、智慧、自信与能力走向社会、走向成功,令人十分遗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从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就没有做好“角色转变”,不能独立思考,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使得自己被列入“高分低能”的行列,三年甚至四年的时间都在跟着别人的思维随波逐流.毕业出了校门,失去了老师和同学这些昔日的“指路人”,必然迷失自己.命运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适时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让自己在实践中绽放、在实践中成长,逐渐培养独立意识,让自己能够独当一面,待到毕业时,好工作只是触手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