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问题与改进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52 浏览:8336

摘 要:《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日趋完善,但亟待研究与改进的问题亦有存在:具体多样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需全面规划协调教学内容,推进多维度多层面的模块设计;选课盲目是学生混课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公布授课内容与授课教师的相关信息,当有助于避免此类不良现象.

关 键 词:《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多维度模块授课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37

南华大学《大学语文》课程自开设以来,教研队伍逐渐壮大,自编教材出版使用,有科学的考核方式,体系日趋完善,由校优秀课程进而确立为校精品建设课程;然而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们发现课程体系亟待研究与改进的问题仍有存在.

第一,在全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目标多样化的背景下,缘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全面规划协调,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课程内容设计.

南华大学《大学语文》现为全校性跨系公选课,16课时,然其定位“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而尤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据此定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审美)、理解、表达能力上、定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上;区区课时要实现如此之多的课程目标,无疑是一个必须研究的严肃问题.

授课现状是:教材篇目内容包罗万象,然众口难调;课时少讲授内容必有所侧重,然各教师取舍缺乏明确方向.

全国《大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种可供选用,南华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自2006年开课以来曾使用过两个版本的教材.其一为丁帆、朱晓进、徐兴元版《大学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此教材2005年第一版,是在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提升”课程定位呼声越来越被认同肯定的环境下、面对新的知识需求的学习者和新的施教能力的执教者而编写的具有“现代人文意识”的大学语文教材.

另一版本《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是2007年由南华大学大学语文教研室编写的罗玉成、马汉钦、李航宇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此版本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与适应新需求基础上编写出版的.

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层出不穷,但其编写体例甚或精选篇目大致如以上两种教材.面对以不变应万变的包罗万象的教材,可供南华大学16节的《大学语文》课选择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通常仅能择其十分之一),大学语文教研组推荐了一个大致选择范围,教师们仍可以做出具体的个人选择.

为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总目标,提出“针对教学对象多水平差异大的特点采用分级教学和分模块教学的形式”,“针对不同模块的实际,课程目标将有不同侧重.”然缺憾的是,由于模块设计尚缺乏明确性与规范性,因而分解的教学预期目标亦未可能照章操作而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所负有的丰富功能自然散淡无实.

缘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为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爱好需求与弥补不同专业尤其理工专业于人文视野一面的不足,真正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现“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目标,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灵活、更实用的设计与安排,力推多维度多层面的内容模块并相应地实现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从学生个体兴致爱好的差别出发,可以设置文学、语言、写作三个大类.在文学这一块可以文体细分为诗歌(包括中国古代诗歌、外国诗歌等)、小说、戏剧(戏曲)、散文等;语言类又可以有古代汉语知识、现代汉语知识、交际语言艺术、幽默语言艺术、辩论语言艺术、演讲语言艺术等;写作类可以有文学创作、公文写作、评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这种多维度多层面的模块设计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基础性,也追求了审美性与人文性.所有模块选用的全部篇章都编写进同一本教材,但在教材常有的表明页码的传统目录之外增加一项内容,即按模块再编写一个目录.


第二,网络公布各教师授课内容模块及该教师授课风格,使学生明白选课,避免混课逃课现象.

选课听课现状是:学生选课盲目,实际所学与课程期待的偏差使混课逃课时有发生.

每学期之初,学生们会接到本院教务老师关于网上选修课程的通知,其中包括《大学语文》.学生们被告知《大学语文》是公共必选课,1个学分,同时学生们也会了解到,可以在毕业前的任何一个学期选修该课程获得此学分.

学生通过校园网“教务在线”选修《大学语文》课程时,所能了解到的内容只有教师姓名,而没有相关的内容介绍,比如关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教师的风格特点等;所以,与其说是学生选了课,不如说学生只是做了一个自己也不太明了的确定.

学生在拿到包含上课时间地点的课表时,对《大学语文》课会有种种期待或各色要求:有的会情绪轻松欢喜地期待该课程能引领他如沐春风般进入到更高的语文新境界“享受”一番,这一类的理工科学生愿望尤其强烈;有的学生中学时代被应试教育败坏了语文胃口,从未感受过语言文字的想象空间的深邃深刻,厌倦麻木、谈虎色变,此时在“必选”之后,也会有所希冀,给中学补课、寻找回来失去的世界,也是好的,他们希望《大学语文》的学习之后,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强,能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写作,能领悟到文字的美妙接受到文学的陶冶,希望这语文的“最后一课”能使自己达到文理兼修的水平.

为解决混课逃课问题,唯有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选择.有效方法是:选课时,教务部门在校园网络上发布授课的相关信息,如授课内容模块及该教师授课风格等等,以供学生选课参看.

推进多维度多层面模块设计,既满足学生参差的爱好兴趣也适应非中文各专业需求,最终实现《大学语文》各具体教学目标,实现该课程的校园人文素质提升作用;学生选课前了解授课内容与授课教师风格,使学生明白选课,有利于减少混课逃课现象.研究与改进以上两个问题,南华大学及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无疑将在完善之途上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