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87 浏览:118813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关 键 词]语文教学主动学习学生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憾,在于他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不利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的教改实践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使学生由现在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互动的,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总是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讲话、布道,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无形的压力和紧张,其主体性可能荡然无存,师生互动也就不存在了,更别说学生主动学习了.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呢?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祈盼同仁赐教:

1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1.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1.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学生互相间能自由辩论,也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1.3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

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不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不是观众和听众.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①情感性

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②主体性

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③全员性

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④全程性

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自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以获得生命个体的全新的体验,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2改变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角色”一词源于喜剧.现在大多数社会心理家认为,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分以及由此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扮演了角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本班曾有一个学生,其他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成绩不理想,学习语文也比较被动.自从让她扮演语文科代表的角色,她很快就产生了与语文科代表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

学习语文显得格外主动,认真努力了,时间一久,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利用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扮演角色.

比如,教学完《谈编报》就让学生扮演出报工作人员的角色,编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担任这一角色后,马上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板报出的毫不逊色.此时,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何愁学生的学习劲头调动不起来?另外,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要学生上一堂课、批改作业等.适时地采用这些方法,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强化原理”是心理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的.它的要点是,人和动物总是自动出现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加.这说明及时提供强化,能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愉快感,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觉是否正确.长期积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有个后进生,在笔者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对课文《故乡》体裁、作者进行了提问.在其他学生的哄笑声中,笔者本着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他明确知道自己的知觉是正确的.同时以他为契机,鼓励其他学生要学习他有勇气、敢大胆提问的精神.结果,这些强化因素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后的课堂教学,学生都能针对课文内容积极提问、回答,甚至争辩.这一可喜的现象,正慢慢改变着学生原先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也一点点地培养和巩固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年度期末测试中,本班的语文成绩在全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强化原理虽然来自心理学,但也可以指导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适当运用这一原理,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它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主角、主演.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协调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师大版

[2]陈映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2(2).

[3]范红涛.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陕西教育》,2013(2)

[4]《榆林教育》2013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