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课堂教学也可采用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028 浏览:94187

初三历史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而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的教学方法,许多结论是老师直接给学生,让学生记住就行.这当然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考出高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三年初中历史学完,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没有增加多少,这有悖于历史教学的宗旨.尤其是现在许多地方历史考试采用了开卷考试的方式,基本知识点学生能在教材上找到,能力要求不高,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也就是所说的拔高,这就促使老师要改变初三历史课堂教学.我尝试采用导学案,对于基本知识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教师主要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起一个点拨、归纳总结的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比较能力、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觉得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是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适应新课改的最好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下面我就初三历史教学案的编制和运用的实践来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历史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我在编制初三历史导学案时注意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一份完整的导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板块的内容:(一)中考考点:依据每课教学内容,根据南京市历史学科的中考解读中的具体要求,给出本课中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历史知识.这一板块有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二)自主阅读考点填空:依据课标、中考考点而设计的基础知识的填空.这一板块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可作为学习前的自学路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适当留出部分问题由学生思考,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师生思考讨论探究:这一板块主要按照课文内容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相关信息,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现象的内在、外在联系进行分析,弄清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这一板块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可以是教师讲述,也可以是学生讨论,还可以师生共同探究,通过师生思考讨论探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四)复习巩固训练反馈:该板块主要是根据课文的重要考点来编制题目,一般有两大类: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探究,对课文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适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巩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运用历史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反思:

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是基于导学案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特点.导学案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运用历史教学案进行导学能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会学生学会、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还有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性和双向交流性.导学案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

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我在编制和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靠一人收集资料、编制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受个人水平的限制,编制导学案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问题二: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导学案教学中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问题三:在运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些重要篇目因课文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要求识记、理解的知识点、考点也多,编制和设计导学案时如果学生动手写的内容设计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一定能做完,这样只能将作业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这样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问题四: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班级存在着少数同学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案中相关的练习.对于这部分同学该如何对待?

三、历史学案教学的一些设想:

设想一:针对编制导学案过程中的资源不足、时间、教学水平的限制,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设计一些化繁为简,有针对性的问题.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要透彻到位,要始终注意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讲重点,讲难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不会的不讲.

设想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与自我评价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渗透,同时还应有一套相对较为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方法.另外教师使用导学案的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做到真正的精讲巧导,甚至有时可以不讲,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想三: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引领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既是一种心理倾向,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有了兴趣,学生才有求知的,才能积极思维,努力探索.在历史课学案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学习环节.从而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设想四: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设想学生在学习中的“可能”,设想学生经验基础上的“可能”,设想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在研究课标、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般性学习目标.而对于需要理解与应用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要精讲、细讲,并让学生记录到课文中.

设想五:依托教研组同行多的优势,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地进行结合起来,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向本组内同事求教,力求学案设计得更科学、合理.同时教师要加大学案的批改力度,做到每发必收,每收必改,每改必纠.通过学案的批改来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进行历史课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推行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完善.我坚信,只要我们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和探索课堂内外各种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历史导学案教学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