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六大写作技巧(二)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532 浏览:142935

结构设置

1、细致描绘+小中见大

2、善于选点+精雕细刻+符合特征

考场指导

1、摄取细小动作、语言、神情,它们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

2、抓住细微的痕迹,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区别来.

3、勾勒细小的景物,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文章展示

洋葱

文/杜明杰

一个孩子从小没了母亲,他的父亲把他拉扯大.

他觉得父亲不会做家务,每次剥洋葱都会被呛得泪流满面.他告诉父亲,你剥洋葱的时候,放在水盆里就不会刺激眼睛了.

可是他发现父亲并不这样做,依然按照老办法,依然泪流满面.

孩子不懂这是为什么.

孩子长大了,娶妻生子.当他步入中年的时候,他挚爱的妻子离他而去.

他内心满是凄凉却无从表达,他不愿让自己的孩子看出他的内心是那么软弱,因为父亲应该是一座山.

可是有时他想哭,那时他就会跑到厨房剥洋葱.只是他在剥洋葱的时候,不再把洋葱放在水里,而是任由那刺激的气味直冲眼睛.

在那时他可以尽情地怀念他的妻子.

有一次,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不把洋葱放到水里呢?

他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父亲手中的洋葱和眼里滴落的泪.

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文章细致刻画的就是父子俩人前后剥洋葱的情景.洋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载体:洋葱有强烈的刺激性,可以将真实的泪水掩饰住,从而不让儿子发现“大山后面的阴影”――情感上的软弱之处.此文要突出的主旨是“父亲应该是一座山”.但是它没有正面去写父亲“刚强”的事例,而是从反面写父亲的“软弱”――借剥洋葱来掩饰流泪.正因为父亲有泪却又要掩饰,恰好说明他“刚强”.文章通过孩子小时对父亲的不理解和中年时自己剥洋葱的对比,既表达了父爱如山,也表明了对于父爱可能只有我们做了父亲,亲身经历某些事之后才能理解.

高考作文

忧与爱

文/江苏一考生

一如既往地,她一头扎进厨房中,弯着背,双手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

可我分明看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

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她刚刚经历了一个不眠的夜晚.那丝丝飘在耳边的凌乱的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

兴许是因为今日不同于往时,母亲往日里十分熟练的动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是因为紧张吗?我竟不知,一向稳重平和的母亲会这般忘东忘西.

连刷牙的工夫,母亲也不忘跑过去看一眼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这时的母亲,像是一位监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

今日的交通,也像是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忙乱.

我拿起书看着,可眼神却时常飘向母亲的脸庞.那几绺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阵地.

母亲眉问的距离越发窄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

“今儿的车有点儿堵,不过没事儿,来得及.”母亲转过头,此时,我与母亲的眼神交汇了.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一般,猛地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母亲那浅浅的微笑.

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拦着道路,母亲看着时间,手不停地打着方向盘.

红灯亮起,车辆霎时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巴司机的车门口,使劲地敲着车窗.那司机任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吗等”

到绿灯亮起,母亲才肯作罢回到车上.远远望去,我依稀看到,那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我的母亲,一个平日里待人柔善的女人,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

我笑了,夸母亲勇敢,可我分明感觉到一股暖流正在汹涌地冲出我的眼睛.我打开车窗,望着窗外,尽量抑制着那股暖流的汹涌气势.

丝丝的雨轻柔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的视线变得模糊.是细雨模糊了我的视线吗?我不得而知.

微风夹带着些许的寒意,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阵温暖.

如今我伏案笔耕,我知道母亲的心全在我这里.

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着头遥望着我?我仿佛又见到你那绺飘扬的发丝了等

模拟点评

文章截取高考当天的生活情景,娓娓道来.从厨房备餐到行驶在前往考场的路上,乃至到考场后,多处细节刻画,始终以“我”的视角全方位传播着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忧与爱,巧妙地蕴含在动人的描写中,洒落在点点独到的感悟中.爱中饱含忧,忧中洋溢着爱,忧爱交融,真情融融!

学生习作

请以“幸福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幸福的

文/何宇航

急匆匆地跑进教室,却发现她又提前站在那里,仿佛一位守护神,注视着座位上的每一个人.我迅速背起了课文,在文字的世界中,我感觉似乎有一双眼睛在注视自己,一直注视着,但这种注视并没有让我感到恐慌,反而使我感觉平静,就好像有一种力量稳住了我的心似的.

当诵读声如潮水般涌上来时,我偷偷看了她一眼,看见她的嘴角正微微翘起,那是一种会心的微笑.(文章集中笔墨特写老师的眼神和笑意,运用多种手法描摹渲染,写出她是一个充满热情和负责任的老师.)

我不知道她已站了多久,但她脸上幸福的颜色似乎告诉我:不过须臾.她不曾变换一种姿势,像守护神一样伫立在那里,或许守护的幸福已洗净了脚下的酸痛等(运用修辞手法,点缀了文章的语言,丰满了人物的形象.)

晚饭后,在回教室途中我看见她正走出办公室,“咚咚”的脚步声和着高三快捷的旋律,让人产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意.我刚准备迎上去问声好,她却转向了车棚.这一刻,我方才意识到,当我们吃饱饮足之时,她却仍忍受着饥饿.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许多记忆.(展开回忆,转换叙述方式,掀起文章波澜.)

星期四连上三节课,当我们都有些疲惫时,她却看起来依旧精神饱满.她脸上不曾抹去的笑意,犹如一杯清茶涤净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坐着,她站着,然而她却幸福微笑着等

有一次,她在讲台上改试卷时,竟情不自禁地“扑哧”一声轻笑了出来.那声音是微弱的,但我们都听到了.这幸福的声音不仅绽放在她的心里,也像花朵一样开在我们的心里等

她的电脑桌面总是不断变换,有时是一棵大树,有时是几朵蒲公英,有时是一片星星点点的蓝色的不知名的小花,还有白玉兰、红玉兰,她说这都是她自己抽空在校园拍的,拍这些是想告诉我们,尽管有高考,春天还是来了,生活真的很美等(文章抓住老师不断变化的电脑桌面这一细微的痕迹,突出老师热爱生活的一面.)

回头望见她正调转车头,远远的距离却模糊不了她翘起的嘴角,幸福的表腈引得渐渐落下的夕阳也忍不住要将自己的最后一抹光亮洒在她身上.

这幸福的颜色在绽放光芒的同时告诉了我真正的幸福.(人物的塑造离不开场景的烘托,文章适时地加入一些精彩的景物描写,为描写这段幸福的故事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同时为凸显人物形象渲染了气氛.)

模拟点评

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将细节描写渗透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景物、环境描写之中,让真情在细节的描写中流淌.但文章所选事件有些杂乱,没有重点,而且处处都做细节刻画也使得重点不够突出.另外,文章的语言还有待于进一步修饰.

技巧五:情节突转

结构设置

1、情节突转+跌宕错落

2、伏笔+蓄势+斗转

考场指导

1、伏笔,要出人意料、奇峰突起,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2、蓄势,即要充分渲染,蓄势充足、饱满,如弓劲箭远、云厚雨猛一样.

3、陡转,要急骤、猛烈,突变陡转越急效果越佳.

文章展示

名家范本

致命的母爱

文/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到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与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轻走到敌兵的身边,唯恐自己的脚步声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吧!”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了双眼,吃惊得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妈啊!幸亏我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的保护,否则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模拟点评

母爱,多么温馨的人间至情!享受母爱是多么甜美幸福啊!然而刘墉的《致命的母爱》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伟大的母爱在战争面前,显得那样无情、凶险,以致女主人遭到“致命”的一击.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方面用足了技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铺垫蓄势和结局――铺垫蓄势不惜大费笔墨,刻意渲染,结局戛然而止却又出人意料――两个方面让小说情节推进张弛有致,又在对比中生发出巨大落差,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引发了读者无尽的思考和感慨.

高考作文

忧与爱

文/江苏一考生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里,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面,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儿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种两垄豆角多好呀!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条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像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只剩那一把旧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前面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也就答应了.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儿,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这是一篇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作者善于情节蓄势、突转,一把小小锄头却承载着农民失去田地后的种种情感,有忧也有爱.作者虽然只着重刻画了老王一个人,我们却能透过他看见那些同样在田地劳作了一辈子,最后被迫离开田地的人.文章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感情因而显得更加真实动人,内含的忧思更加凸显.

学生习作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管子上的“痕迹”

文/陈文豪

市中心的马路就像一条河流,车来人往,川流不息.满载货物的大卡车,挤得满满的公共汽车,豪华漂亮的加长轿车,还有臭气熏天的垃圾车等整日整夜,没完没了地从这段路上开过来,碾过去.终于,在那破碎不堪的马路表面,露出一段水管.在那布满红锈的管子上,有一截十分显眼的“痕迹”.那个“痕迹”约二十厘米长,像一只张开的大嘴,有些狰狞.(从一段水管的痕迹入手,切入点新颖.)

下午放学后,一些小学生最先发现了这段管子.就像在动物园里观看大熊猫一样,小孩儿们将管子团团围住,议论纷纷.“你们说,这是什么管呀?”一个小女孩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新鲜物.“废话,当然是输天然气的啦.”另一个小孩子很得意地说.显然,他还没有注意到那条痕迹.由于地处马路边缘,出于安全考虑,这群小学生很快被交警叔叔给带开了.没人注意到那段“痕迹”,“痕迹”便在不经意间越来越长.(细节描写,现场感强.)

又过了好些天,一个环卫工人在晚上凭着路灯灯光发现了这截管子上的“痕迹”,于是,他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居委会.为了对环卫工人的工作态度做出表示,居委会不得不派一个下属人员去查看情况.

到了现场,那个下属人员大声质问:“哪有什么痕迹呀?”环卫工人指给他看,他双手插在裤袋里,很不耐烦地用皮鞋踢了踢管子,铁锈便大片地脱落下来.这时,他掏出手机,狠狠地拨通一个:“喂,哎,是的,就是张开一条口子,不过,维修的事就与我们无关了.要知道,这花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他挂掉手机,对环卫工人说:“放心吧,兄弟,不会有事的,我们马上将其反映给‘城建’或是‘’.”说完,扬长而去.而环卫工人也只得默默地离开.“痕迹”似乎目睹了这一切,发出一阵狞笑,扭动身躯,加长到了七十厘米.(充分蓄势,层层铺垫.)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城建”的人终于来了.几个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工作态度似乎十分“认真”.一边比划,一边观察,一边交谈,还一边用笔记录着些什么.二十分钟后,走人,这就是他们一天的工作.接下来,他们只需将那份表交到某某办公室.在那个办公室里,会有专人来审核这些考察记录,据此获悉那条管子是属于哪个年代的,属于第几街区第几管道系,然后判断是维修还是更新,需要多少资金,需找几个工人,需要多长时间,工作日期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在那个审核人的办公室里慢条斯理地进行着.等到施工的那一天,大概又是两个星期以后的事吧!本来坐在政府办公室就没什么事干,好不容易来个活计,当然要“慢工出细活儿”,不然,整天闲着,让领导见了,也不好交代呀!

可是,那条“痕迹”却一点儿也不消闲,而是越发嚣张,它越来越粗,越来越长.终于,一天夜里,“砰”的一声闷响,“痕迹”变成了恶魔,白花花的水涌向街道、店铺、房屋,而房子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睡得正酣等(情节突转,让人震惊.)

模拟点评

这是一篇精彩的小小说,小说围绕“痕迹”组织全文,通过“痕迹”的演变过程,以及延迟、情节突转等手法的运用,反映了人浮于事、工作拖沓的社会现实问题.文章运用变形、拟人的手法,通过“痕迹”设置悬念、线索,让行文紧凑,避免了平铺直叙,而且使小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技巧六:冲突写人

结构设置

1、聚焦式冲突+分散式冲突

2、善于暗示,埋伏笔+善于铺垫+尺水兴波

考场指导

1、聚焦式冲突,是指矛盾与错位叠集,最后不堪重负而骤然爆发的冲突.这种冲突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最终表现出人物性格和命运.

2、分散式冲突,是指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上的碰撞,最后各个“冲突”逐个爆发的冲突.

文章展示

名家范本

(节选)

文/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儿,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北处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十一点半的最后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火车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抢,就给他吧!好汉不吃眼前亏,财物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要就给他,犯不着因此打斗伤身.不行!这么一来,岂不是助长了恶人的气焰?无论如何,都应该和他拼斗一番,给他一点儿教训.

两种想法交战缠斗,还没有分出胜负,员林居然到了.可爱的员林!当计程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处.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慌的神色.怔怔地站在凌晨两点左右冷冷清清的员林街头,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放入旅行袋,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管,那是我从台北特地为孩子写回来的玩具,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模拟点评

文辛借助人物之间的误会,造成一定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文章按照产生误会、发生冲突、冲突升级、真相大白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线索,激起层层浪花,吊足读者胃口.文章情节紧凑,悬念十足,让读者不禁一直揣摩,结尾却又来一个大转弯,出人意料.

高考作文

一把旧锄头(节选)

文/湖北一考生

小时候,每年布谷鸟一叫,农村便开始热闹非凡.清晨,当天空还被蒙上一层淡淡的铅墨色时,劳动的步伐就开始了.母亲会像往年一样,拿出那把旧锄头,取下锄板,蘸了水,坐在树下的那块大石头上霍霍地磨着.石头很光亮,银闪闪的,那有规律的“”声在宁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好听.

等磨好了,母亲就扛着它下地了.在田里,母亲微微弯着腰,一手按住锄头的下端,一手稳住上端.那把锄头便很听话地往前啃,无数的杂草便在这利齿旁倒下.偶尔,顽皮的锄头会毫不客气地吃掉一根棉苗,杂草便在一旁“幸灾乐祸”.这时,母亲会蹲下身来,去侍弄她的宝贝苗儿,小心翼翼地托着,像是托着一个新生的婴儿.

可是,长大以后,这样令人陶醉的画面却逐渐消失了.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时候,原来有些事是挽留不住的,它们在悄悄改变着,一阵烟似的走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轰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往日的磨刀声,当一瓶瓶除草剂闪亮登场,将满田的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当一声声美妙的歌曲不再由锄头们发出,那把旧锄头似乎再也难以找到它的立锥之地了.它现在赋闲在家,显得苍老、局促、笨拙.它已快被淘汰了.

看着眼前锈迹斑斑的旧锄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有“廉颇老矣”的沧桑.时代在向前发展,时光不可能倒流,它虽然没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绝不应该从此被湮没在历史的过道上,它应被我们铭记――那是心灵的寄托.


模拟点评

这篇文章的冲突就是“传统”与“时尚”,“怀旧意识”与“时怎么发表展”:小时候,犁地靠牛,铁锹铁锄是家庭劳动的必备工具;现如今,铁锄早已锈迹斑斑,被现代科技所取代,只能躺在角落里.这种冲突引发读者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与前面一篇相比,虽然都写到了锄头再无用武之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却是有所不同的.

学生习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俗可神圣,亲爱在人间.

――李泽厚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取恰当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爱在咫尺之间

文/匡美琳

对父母的婚姻与爱情我总充满好奇,每次问及,妈妈总是眉头一皱,轻描淡写地说:“女儿,瞧你爸那敦厚样,上不了台面,以后你可得找个精明点儿的.”而在爸爸的嘴里就成了:“你妈妈呀,脾气太暴躁了,是别人介绍给我的.”言下之意,这两人都不怎么满意对方.那到底他们之间有没有爱情呢?(制造冲突,制造悬念.)

有一年冬天,我们一家三口去探望爷爷奶奶.道路两旁的梧桐叶秃得很肃杀,柏油马路冷得像是要结成冰.急性子的妈妈总是走在我和爸爸的前面,像个探路前锋.要过马路时,爸爸牵着我的手紧走了几步跟上妈妈,然后很自然地拉住妈妈的一只手,整个过程自然而然,似乎水到渠成.妈妈看起来有点儿不自然,有轻微的挣扎,不过还是没有把手从爸爸手里抽出来,只是检测装嗔怒道:“这么走,让人看到了笑话.”爸爸并不说话,只是一左一右牵着我和妈妈的手走过马路,憨憨地抿嘴而笑.这样一个轻轻的握手,却让我看到了爸爸对妈妈的关爱.交握的两手之间,有着含蓄深沉的温情.(注重细节描写,人物鲜活.)

日常平静的生活中总少不了妈妈的唠叨.“最讨厌你爸爸打呼噜了,吵得我心神不宁睡不好觉.袜子为什么不自己洗一洗,非要等我来侍候.”爸爸每次听到也并不反驳,有时嘿嘿一笑,有时冲我眨眨眼,我有时都觉得爸爸可怜.还记得一天晚饭后,我在厨房里和妈妈洗碗.我听着她喋喋不休的唠叨,忽然很认真地问了句:“这么讨厌爸爸,还在一起过有意思吗?”妈妈停了下来,脸上却露出狡黠的一笑,把嘴凑到我耳边,眼睛还不忘瞅瞅外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爸爸,然后轻声说道:“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吧,不过你不能告诉你爸爸,要不他该得意了.嫁给你爸爸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妈妈从没后悔过.”虽然妈妈没有说出“爱”这个字,可我明白了她话里藏着的感情――妈妈爱爸爸,以那样独特的方式.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像偶像剧中那样不食人间烟火.越平淡的生活,才越能体味到那点点滴滴的真诚.当你晚归时,电饭煲里有温热的饭菜;当你半夜躺在床上想喝水时,身边的人虽然嘀咕不满但仍为你去厨房端水.就算你生病、你变老,对方还是不离不弃.这样世俗的爱情,这种咫尺之间的温暖,才是两人相爱的最好证明吧.(点出冲突背后的感情.)

其实,爱就在咫尺之间.(点题升华,扣住主旨.)

模拟点评

文章选取父母的平凡爱情为素材,运用矛盾冲突的手法,让父母的争吵、关爱等细节都在这里聚焦、凝固,从而突出“爱在咫尺之间”的主题.故事虽平凡细小,但真实感人.此外,小作者还能对素材进行发掘点化,找到与主题一致的“联系点”,即“世俗中有真爱”,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提炼和强化,使读者感受到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