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习提纲的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81 浏览:16608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应该提倡.但,中低年级学生和预习初期的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并没有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因此,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预习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数学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预习提纲设计的三个原则,希望对学生的数学预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小学数学预习提纲设计

新课改实施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应该提倡.从根本上说,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头脑中对某一事物事前处于有准备状态,那么他就会有选择地去知觉那个事物,从而可以提高对事物的知觉效率.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上课之前就已经对上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课堂上老师则是把知识再系统化.

而预习,主要是学生以阅读的形式来进行的,数学阅读不如语文阅读有趣,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因此,要想通过预习来提高课堂效益,预习的初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预习提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依据预习提纲完成必要的预习项目,并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解决.

经过一年来对小学数学预习的研究,以及对预习提纲的思考,我认为,在设计预习提纲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预习提纲直指教学目标

预习提纲,也就是给学生布置的自主学习的预习问题.学生通过对书的阅读,来探索预习问题的答案,从而明确当课的知识目标.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预习提纲,应直指教学目标,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细化,提升预习效果.

如,我在执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什么是面积》一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面积的意义.会直观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2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3、在“做”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

指向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什么是面积?

2.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都能找到面积的定义,可能理解的不透,但一定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初步的认识,这就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其次,第2个问题,怎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方法,比如割补法、重叠法、数格子方法.那么课堂教学时,老师的主要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梳理,什么时候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合适,以便于更加深化学生对面积定义的理解.当课堂上看到有学生真的拿来了5角钱硬币来比较2个图形的面积时,我真的为孩子的预习感到高兴.学生在预习之后,不仅对面积的概念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对面积的定义的理解也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步加深,得到了巩固.

二、预习提纲要设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积极思考、标注疑点,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理解知识,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生要带“疑”进入课堂,将这些疑点作为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所以,在学生的预习步骤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想.具体做法:想一想还有哪些题不会?什么地方不懂?或者哪道题还不确定自己做的对不对,用“?”标记出来.

其实,学生在充分预习之后,所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学生不能独立学习的.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学习目标将更加的清楚、明朗,指向性更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更好.同时,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质疑”的过程,激发他们的思维,对知识有更深入的思考.

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分数比大小》一课,主要学习的是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分子都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当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3/8和3/5怎么比较?这样,分母既不相同,分子也不是1,而都是3,怎么比较呢?虽然,这样的分数比较并不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但学生提出了问题,我就带领着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当然,通过这道题的解决,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

三、预习提纲需有生活化取向

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数学学习的知识逐渐趋向生活化、社会化.既然数学学习有生活化的取向,那么在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时候也应重视生活化的取向,让学生提前就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如,在进行三年级《比一比》(平均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的预习问题其中一个是:找生活中的平均数.找生活中的平均数对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很重要的.我把这个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后,都积极的想把自己搜集的平均数展示给大家.学生提出班级考试的平均分,我就着平均分——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平均数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并不能代表两个班级中的任意两名学生的分数,只是代表了两个班级的平均水平.当时给学生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数学测验,李红班的平均分是88分,崔阳班的平均分是90分,那么,李红和崔阳的成绩谁高?有几种可能?结合着具体人物和具体班级,学生回答出:可能李红的分数高于崔阳,也可能崔阳的成绩高于李红,还可能李红和崔阳的成绩相等.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明白了,平均分并不能代表个体水平,而只能代表整体水平.


以上,是我对数学预习提纲的一点认识.最后我想说,对于学生的预习指导也非常重要.虽然在做预习指导的时候过程会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看书.但教会学生看书真的很重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根本不会看书.比如,我班在做《什么是面积》的预习时,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是找不到答案的,他们可能会忽略一些文字或图片,就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凭空想问题的答案.因此,低年级一定要确保学生一字一句的看书,而高年级则要侧重对于知识的概括和提升.这样学生学会了看书,学会了预习的方法,我们就真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