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中电教媒体介入的时机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21 浏览:98809

【摘 要】电教媒体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创设了轻松愉快有趣的教学意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十分有益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实践中,对新课导入和新课进行时电教媒体的介入时机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新课导入时介入电教媒体,或巧设悬念或利用故事激发联想或设置障碍等;新课进行中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或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或在教学关键处介入电教媒体,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明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的促进教学.

【关 键 词】电教媒体;新课导入;新课进行;介入时机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介入时机得当则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有了充分的事先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适时、适当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使之产生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下面以新课导入中和新课进行中多媒体的运用为例,谈谈电教媒体的介入时机.

1新课导入中电教媒体的介入举例

1.1巧设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困难.很自然,学生会想:老师用的什么诀窍,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导入,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1.2利用故事,激发联想.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老师说:“谁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1.3设置障碍导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这种导入就是教师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刚学完同分母分数加法,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利用投影片说:“这儿有两块同样大的饼,请第一个同学切下它的1/2,第二个同学切下剩下的1/2(即整块饼的1/4).”然后问:他们一共切下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有些同学迅速地回答是1/2+1/4等于2/6.此时我没有急于给予否定,而是再请一个同学切下另一块饼的2/6,然后将两个2/6作比较,学生清楚地看到,两个2/6怎么不相同呢?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教师顺水推舟:好吧!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异分母的加法.

2新课进行中电教媒体的介入举例

2.1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8个苹果组成的整体、12面小旗组成的整体等通过课件在银幕上依次显示.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等)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等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等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2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我将教材P37页11题改为:由27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上绿色,然后将此绿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绿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绿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3在教学关键处.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投影片略),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溶于一框投影片中,比用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科学地依据各种媒体的功能,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各种教学媒体真正达到升华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