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与插图艺术语言解读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39 浏览:19758

摘 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因此,在为《红楼梦》配作白描插图时,则显得尤为重视和谨慎.本文从原著的根本出发进行研究,结合当代的艺术观念,去解读其艺术创作,必会有所建树.

关 键 词:红学白描插画研究艺术创作

一、插图表现中的白描艺术与文学

插图表现中的白描,其本意为“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白描绘本的出现使文学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图像可以内化为文学语言,文学语言也可以使人在脑海中建构图像.但聪明而富有想象力的中国文人们,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力,把它移植到了文学创作之中,并逐渐使之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早在魏晋志怪小说兴起时期,白描艺术手法便在文学中得到了初步的运用与尝试.如《搜神记》中对于莫邪之子赤比“眉间广尺”的刻画以及《后搜神记》中对“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推雷车布雨的阿香的描写,都有力地证明了白描在志怪小说中的应用.这种应用在艺术创作手法上的白描,却奠定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中对于人物刻画的基本理念,既由外在的形神气质决定人物的性情实质.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尽管没留下美学著作,但其创作实践的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理论.曹雪芹在描绘现实生活图景时,不但忠实于作家的主观命意,而且更忠实于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使进入作品的种种生活现象、世态人情不为主观命意所囿,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前八十回作者多采用自然的白描手法,写出平淡之中的情趣、意境和诗意.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将人物固有的真情真性,与生活情趣之美、自然朴素之美糅合,组合成一种自然天成的意境美.

二、探析《红楼梦》中白描艺术的历史性突破

“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被打破了.”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认为《红楼梦》的巨大成功在于能够突破前人,自创一派天地.当然这样的评誉对于“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后乃成的《红楼梦》来说并不过分,证明《红楼梦》具有突破创新意义的证据很多,白描艺术手法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

《红楼梦》中的白描艺术不在于它运用的数量与频率,而在于它的画龙点睛,在于它很巧妙地将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一面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给读者.与《三国演义》及《水浒传》相似,《红楼梦》中的白描保持了在人物性格上对于其自身性格展示的导向性与揭示性,但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导向性与揭示性不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中那样,或像一条大河,一流到底,中间不再有多大回环的余地;《红楼梦》更像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这粒种子,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如生命的成长一样,有急有缓,自然天成.


如:刚到贾府的林黛玉,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孤独客居心理也就是一粒种子,在人们的关爱与担优中被埋在了读者的心中.一个“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而且还带有诗人般的情感冲动,始终把对于情感的追求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林黛玉才会被大家接受、谅解、同情、喜爱.如果没有开篇白描对于林黛玉所透露的心态以及寄人篱下的境遇的描写,我们不会原谅她在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描写中所表现出来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也不会感受到每逢猜谜、作诗时都要力争第一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更不会明白她为什么与宝玉的缚爱是那样的痛苦而真挚.

再如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突出而且成功的女性人物“凤姐”,更加体现了曹雪芹在白描这一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功力.“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缩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搞瑛洛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梢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撤花洋给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个精明干练,泼辣豪爽,风情妩媚,不怒自威的大管家形象如同强大的冲击波,直接逼向读者的内心.当然,进一步分析这段对于王熙凤的白描,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更深层次的内容:此人衣着华丽,简直可以用雍容华贵来形容,可见其确有不同之处,确实是一位治家的能手,否则她不可能拥有如此的财力来打点自己的门面;但同样,如此的奢华也给人舞弊营私的嫌疑,怀疑一个身份与地位同其他的小姐、太太们一样的她,怎么会这样的阔绰.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疑问,使得读者会在作品的后文中努力寻找答案.王熙凤一方面是当权的二奶奶,治家的干才,是支撑贾家这个钟鼎之家的顶梁柱;一方面又是舞弊的班头,从而使读者对于这一形象有了更加深刻与真实的理解.使大家了解了她性格中治家与败家的矛盾性,使一个充满活力既让人觉得可僧可惧,又有时让人觉得可亲可近的人物形象变得合情合理.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成功塑造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这一形象弥补了中国文学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空白.在完成这种历史性突破的过程中,白描艺术手法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第六回中对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白描描写,充分勾勒出了刘姥姥作为农民这一形象的精神实质.首先,在未进府前,作者以“次日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的日常起居白描,表现了农民恐在富贵人前失礼的自卑意识,还揭示了农民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勤劳的本性.其次,在进入荣国府后又以“大有似乎打箩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白描描写,好奇心理、缺乏见识的特点表露无遗.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至关重要的白描描写,正是白描刘姥姥性格特征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证.是白描在描写农民形象上的巨大成功.

三、结语

白描在中国以往的古典小说创作中,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体态、举止、语言等外在表象以达到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目的.而《红楼梦》中的白描却在如何勾勒人物内心流程的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第四十五回中,当宝玉冒雨探望黛玉病情时,作者以“羞得脸飞红”、“嗽个不住”、“向灯上烧了”、“不觉又滴下泪来”的粗放式白描手法,寥寥数笔,便将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的心理流程勾勒得十分真切动人.

总之,《红楼梦》中的白描,将视角投向了人物内心的精神实质,充分挖掘人物内在精神性格中的矛盾特点,并且扫除了陈腐的宿命论观点,使人物变得更加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