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与提高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素质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28 浏览:24222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教师作为科技兴校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主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国内外著名学者一致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在此基础上,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优良的师德师风、过硬的语言基本功、符合自然规律的教学法、熟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及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反观这些素质,无一不与课程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一、优良的师德师风是课改的核心

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整体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主流是乐观的,但也存在师德观念薄弱,敬业、奉献精神不足,治学态度不严谨.表现在:政治热情不高,青年教师,特别是“双高”人才中党员人数往往较少;大部分教师从大学毕业直接走进高校教书,高等教育学理论相对缺乏,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对教学工作敷衍等问题;不注重个人的言行,自身修养不够,在学生心中没有起到良好的“师表”作用.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实用的综合能力.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教育过程中,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将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人云:“教不严,师之过.”在许多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案例中,都指出教师身先士卒对刺激学生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师德师风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

二、过硬的语言基本功、符合自然规律的教学法是课改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青年英语教师面对学历高,专业知识局限,教学实践少,经验不足等矛盾和冲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钩,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据统计,全国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率高达1:130,很多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未经培训直接登上大学讲台授课.教师在授课压力激增的情况下,一方面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很难开展教学研究或其他科研活动,教师科研能力下降.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教师本人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部分青年教师创新的主动性不高,满足于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学实践中的惯性和惰性,对科研创新抱观望态度.一个缺乏创新的群体,必然会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阻碍科技的进步.

高校青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能胜任本职工作,能迅速成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目前极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以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英语青年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三、熟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是课改的关键

大学以前的英语教育普遍是应试教育,教师讲的更多的是学习技巧、考试策略,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是一门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多加运用的学科.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处理和同时传递声音、文字、图像等各种信息,展现更加丰富和方便快捷的界面,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接触语言,进而使用语言.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更容易身心投入,耳濡目染.网络技术辅助外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是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们在网上查到的最新信息,许多问题的讨论均是开放性的,既不能设定结果,也不可预测.这就要求教师同时积极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更多的信息,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自己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引导学习过程.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与高校课程改革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不仅是高校课改的主要参与者,更是课改走向的领军者.教师职业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具有极强的现代性特征.“终身学习”的机制在高校教师这个队伍中更是贯穿始终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思潮和现代教育观念,并把这些思想充分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总之,合格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勇于钻研的,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水平并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