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32 浏览:106238

摘 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与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使原来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人手,运用现代课堂理论,为学生营造、融合提升、扩大学习语文的环境,让他们走进广阔的语文大世界,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去探索语言文字的奥秘,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博大精深,使其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关 键 词:教学语言;激励性;教学理念;注重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32-01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课改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充满了魅力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求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一个道理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感情,学生则对教师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激励性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尤其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反之,如果教师只看生学生回答的问题的本身之错与对,只看到错的一面,对学生施以粗暴的语言,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不肯完成作业了.

课堂上教师恰当的、富有激励性语言所透露出来的关怀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必须得注意这一点.

2.创设入情入境的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就说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在教学人教版有一篇课文《采莲》,可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再播放江南名曲《采莲》,并在电视上播放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就能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教师引导语言:"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情境的创设,是课改中的课堂的一大特色,教师要不断地利用因地因时的条件,创设入情入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向往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仅会使让课堂充满活力,也会让教学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新大纲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而创新活动却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还学生自由.人身自由了,心理自由了,他们就会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有了这个条件,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情趣.如教学《游园不值》时,鼓励学生做做动作,看看你对"应怜屐齿印苍苔"是怎样理解的.几个学生上讲坛来做,并且把评议结合起来.学生轻手轻脚,步子拉得很大,把诗人那种生怕践踏绿苔、毁坏清幽的爱春惜春情怀表演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富于情趣的语文活动,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就有了动力支持.

4.指导学生更新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常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要更新学生观.在实际教学中的很多场合中,有许多教师总爱用"聪明""不聪明"来评价学生的智力高低,但是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人,都有其自己特有的巨大潜能.所谓的聪明不聪明,智力的高低,是人们潜能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而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彻底改变那一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关注,就多出现一批真正的好学生.其次,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大脑中的一种认知活动,必须由学习者亲自参加和体会才能完成.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给学生创造学习的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要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以便能更好的适应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使学生能自主地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心境,这样,学生的潜能才得以尽情发挥.再次,要更新教学观.要更新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是关键.在新的教育目标和新的教材之下,教师的教学再也不能墨守成规了,教师要认真研究,深刻探讨,将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材,灵活运用教法.使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增加其趣味性,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有趣,有致,自信,成功.

总之,新的教材要有新的教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这个新的教法全都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教师要不断完美自己的课堂教学,要与新课标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课改的大流中稳步航.

宏.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怎么教[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吴忠豪;周益民;金磊.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下篇)[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0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