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85 浏览:33002

摘 要:FDI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已获得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普遍认同,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江苏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江苏在引进FDI方面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对江苏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利用FDI,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FDI;GDP;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4-0050-04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山区通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集中一定的人、财、物和技术,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对未被利用和利用不充分的农业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最终形成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可以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是对山区农业资源的深加工过程;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是一种获取便捷,利用效率较高的资本”.这正是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进程等方面彰显“抓手”功能,发挥“载体、平台”的基础性作用所在.因此,充分发挥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效应”,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山区生态经济特点的开发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溧阳市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状

近年来,溧阳市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立地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效益为目标,通过政府推动,聚集生产要素,优化经营机制,延伸功能开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强度推进.实现了资源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溧阳特色的山区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综合开发面积达40万多亩,形成千亩以上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园区54个.实现规模经营面积近10万亩.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21.64万亩.其中亩效益在5000元以上的5.81万亩,万元以上的2.2万亩.农业总产值达30.45亿元,同比增长6.3%,农民人均收入达6998元,同比增长17.67%,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三资”投入明显增大,2006年吸引“三资”5.8亿元,累计吸引“三资”超过20亿元.几年来连续实施了山区合理的保护,有效的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照建设高效化农业的要求,溧阳市山区综合开发仅是刚刚起步,山区综合开发的潜力还很大,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向怎么写作业、旅游业延伸等任重而道远.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典型引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联动.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三个大”.

一是有效开发面广量大.自1993年以来,全市通过以点带面,积极实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以发展经济林茶果为重点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开发建设快速推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丘陵山区农民收入反超平原圩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8%,有效开发面积达40余万亩,先后被授予全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市)、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市)等称号.

二是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有效的开发,促成一批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优质粮油、经济林茶果、食草畜禽、特种水产、观光农业五大骨干产业,在农民增收中担当主纲,成功培育出60余只系列特色农产品,天目湖名牌效应日益显现,优势骨干产业的商品率占据全市农产品70%份额.全市建成10万亩竹、8万亩板栗、6万亩茶、5万亩桑、5万亩特色水果、1万亩优质牧草、30万只良种羊、600万羽良种畜禽的区域化、专业化商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南部山区以经济林茶果和观光农业为特长、西北部山区以食草畜禽和宗教旅游为特色、东中部圩区以优质粮油和特色水产以及休闲渔业为特点、城郊以设施栽培和花卉苗木为特征的四大板块格局和区域有特色、产业有龙头、产品有基地、村村有精品的时空构架.

三是功能拓展不断放大.借助国家4天目湖旅游度检测区的龙头带动,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把握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炙手可热的契机,建立起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陶峰观光园、天目湖农业生态园、曹山紫竹林农业生态园等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融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观光、传统农耕体验、田园休憩、农家乐实践、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园.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98元,同比增长17.67%,其中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业生产,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产业链的贡献份额达25%以上.

二、建立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的出发点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作为一种资本,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才能促进可持续利用;只有从广度和深度上善加利用,才能提高其可持续利用性.因此,加强和重视对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可持续利用率,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就开发而开发,就治理而治理,就利用而利用的手段,其实质是将开发与治理、开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割裂开来的做法.因此,要达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当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发、保护与治理相结合.要建立利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必须实行开发与治理相结合的思想,在实践中真正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加强对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利用,避免出现过度利用而不注意保护和过度保护而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两种倾向;要把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统一起来,把发展山区经济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起来,通过兼顾和统一,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综合利用.要正确认识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是对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开发,对实施开发所形成的新兴资源的利用必须进行综合利用.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综合性特点,在利用过程中要防止一方面对某些资源的过度利用,另一方面对其它资源的没有利用甚而未被发现的两种偏向.应当尽可能地把山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所形成的新兴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坚持朝着综合利用的方向向广度和深度利用前进.

三是坚持走向市场.要充分认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山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对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利用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充分激活这一新兴资源的物质、能量、信息和经济要素,使之在充分的流转过程中,为山区创造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的根本.在利用广度上,要努力开发利用许多还未被开发利用以及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山区农业资源;对已被开发利用的资源要努力扩大其利用规模;在利用深度上,要以提高其经济附加值为核心,对一些农业综合开发资源进行深加工,并将形成的新兴资源放到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中去,使其在发展山区经济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构建适合山区生态经济特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的着力点

山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决定着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效模式,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效模式牵制着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供给量和可持续利用性.因此,要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创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积极建立适合山区生态经济特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

选择科学有效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是实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通过按照山区的生态经济特点,遵循山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平衡自然规律,强化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对山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科学利用来保障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选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按照山区生态经济特点创新建立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就是要自觉地遵循山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平衡自然规律,在开发实践中建立生态与经济双重存在的思维,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原则,运用生态经济适合度理论,综合利用山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实行统一规划和整体开发,并把开发所形成的产品作为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兴资源,不断增加山区资源的供给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具体而言,就是“和谐、生态、高效”为价值取向.生态效益集约型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是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高级模式.这一模式既充分遵循了山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平衡自然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山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既注重了对山区经济系统的科学利用,又注重了对山区生态系统的科学利用.同时,这一模式还将农业综合开发资源作为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兴资源,强调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生产力水平状况和地形地貌、交通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为我所用.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以全面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为目标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强的关联性.特别是农业综合开发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变村容村貌,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新风文明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日益成为山区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平台,建立生态经济效益集约型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将为山区新农村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以发展山区现代农业为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就是对山区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是要走生态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因此,要通过实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对小流域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积极为山区现代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造基础条件.同时,还要在开发实践中,根据优势资源确立主导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体开发.

3.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正确定位政府在促进高效农业发展中的角色,强化引导、指导和协调怎么写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搭建发展平台、制订政策扶持措施等,营造有利于高效农业发展的环境.一是注重吸引农业有效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三资”开发高效规模农业制订项目资金扶持措施,合理确定农业园区用水、用电和规费减免政策等内容.二是严格按照财政支农“两个高于”的政策,增加对高效规模农业的资金投入,做大做强市农贷担保基金的盘子,为高效农业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三是继续搞好土地流转怎么写作,引导土地向有利于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园区集聚.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合理确定土地租金,保证租金及时兑付,加快建立农民土地收益稳定增长的机制.

4.加大投入力度以大资金带动大开发

丘陵山区开发,“资金”是关键,落实资金是山区开发成功的关键.“三资”是开发山区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一个成功的农业项目或农业示范园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专家的大脑,农民的土地,私企老板的钱”,而资金投入就成为前两者的纽带,只有有了投入,项目才能实现“三赢”;专家的新产品、新技术有了推广之地,农民比以前种地多挣了钱,私企老板也有钱可赚.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山区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三资投入山区开发.几年来,我们一直十分注重对“三资”投入的吸收.“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吸纳三资投入丘陵山区开发资金5亿元,以充足的“三资”资本来确保丘陵山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开发、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实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正确处理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合理的利用方针,既是当前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问题,也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远问题.坚持“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对于建立生态经济利益集约型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源的持续利用率,强化其可持续利用性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四、溧阳山区农业开发新模式概要

溧阳生态效益集约型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是溧阳在21世纪以来,通过实践总结摸索出来,是溧阳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溧阳生态效益集约型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其可概括为“政府引导、业主开发、生态高效、富民和谐”.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山区开发的引导者和怎么写作者,吸引“三资”投入山区开发事业,用工业的理念来管理农业,成立现代农业企业,围绕山区资源,在注重山区生态效益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达到开发一片山地,建立一个企业,带动一村农民,造福一方百姓的目的”.

1.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坚持立足于城乡开通,推进城镇建设进程,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比较效益,从而为农民增收开辟稳定的来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城镇化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效益为主体,通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集约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使处延扩张式的农民收入增长模式转变为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内涵提高为主的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以丘陵山区项目为契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升现代高效农业水平.以项目促调整,以项目带创业,以项目扩就业,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升素质,增强技能,提高自主增收意识,逐步形成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共同致富的良好格局.

2.坚持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应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从开发规划布局入手,在开发品种选择、栽植布局、管理措施、肥水利用等各方面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行在开发中环保优先,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办法,做到山区25度以上不开发,水源迎水面不开发,生态保护林地不开发,环保措施不到位不开发的“四不原则”.加快农村电网、交通、通讯、广电、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和坡度在25度以上耕地的改造工作,有效治理荒山、荒坡、荒水,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坚持规模开发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要突出抓好“四个提升”,促进农业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即抓农产品品质,提升优质、专用产品比重;抓大农业发展,提升高价值农产品比重;抓产业化经营,提升农村二、三产业比重;抓科技创新,提升高价值农产品比重)在具体措施上主要抓好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搞活农产品流通,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市场来展开,切忌盲目调整造成新的农产品过剩,应着眼于市场开拓,变被动适应市场为主动创造需求,二是突出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平原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优质油、优质猪、优质鱼和水生菜;丘陵山区突出重点发展果、茶、草食畜禽;城市郊区突出发展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重点发展“菜篮子”产品.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拳头产品、主导产业.

4.坚持机制创新与业主开发相结合

进一步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紧紧依靠产业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突破加工,做强龙头,带动农民增收.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进一步梳排优势农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工作考核,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努力培育竞争主体.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完善农业项目扶持方式,自2007年起,市里对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实行招投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健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带动农业深度综合开发,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利润.

5.坚持三资投入为主,财政补贴为辅

推进丘陵山区项目建设,关键是投入.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农业的力度.但财政资金的投入还是很有限的,必须大力培育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把增加投入作为项目农业建设的硬着子来抓.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吸引各类投资者投资农业,不断扩大民间资本在项目农业建设的占有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溧阳市丘陵山区项目在选项时就特别注意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目前存在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经济合作社等多种主体.投资资本中有私人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据统计,2006年我市农业吸引“三资”5.8亿元,其中丘陵山区开发中吸引“三资”2.8亿元.大量三资的引入,加快了我市的山区开发步伐.而同时,丘陵山区项目的财政支持,使业主们能大胆投资设施栽培、规模养殖等,不断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创业技能,形成全民投资和参与丘陵山区开发建设的浓烈氛围.

6.坚持重点扶持,打造精品

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注重做到面上开发与重点扶持相结合,根据全市农业区划布局,在相应地区有重点地扶持一些重点企业,将其扶强做大,使其成为一定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带动功能.在一段时间内对重点企业进行连续扶持.2006年溧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实施项目中就有天目湖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苏陶峰观光农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被列入常州市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已有6家企业被列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做强企业可以使有限的财政投资发挥最大的带动效应,达到以小投入树大典型,做开发大文章,获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