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校体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13 浏览:103994

摘 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历史时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学校教育的角色定位和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中专学校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诸方面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本人结合自己在幼师学校十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对幼师学校体育教学作用和教法的理解.

关 键 词:幼师学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要秉承素质教育理念

幼师学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包括:1.增强身心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生理素质和意志品德、调试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卫生健康和自我生存的知识和能力.2.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性等基本运动素质以及救生、求生、攀爬、游泳等基本活动技能.3.提高社会人文素质.它不仅体现于提高体育文化方面的基本素质,也包括协作精神、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等社会适应方面的素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燥.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也要强化德育功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二、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幼师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上讲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

非智力因素在幼师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提供学习动力.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学生对体育学习没有充足的动力支持,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就没有保障.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恰好可以参与并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和效率,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效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积极地参与到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去,就会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推动力.2.提供内在潜能.体育教学不仅是师生身体运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而且还是师生非智力因素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在各个方面不断深入交往和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更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兴趣、良好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3.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喜爱体育教师,就会主动捕捉教师的意图与期望,欣然按照教师的期望主动的发展自己,这样的体育课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向往的理想境界.要达此境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关键性因素.如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好,那么,师生关系自然会变得很融洽,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将很好.

三、针对幼师教育开展创新性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幼师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义,要做好幼师学校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教师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1.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促进探究、质疑和好奇心,应当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纪律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其次,相互之间必须建立起平等坦诚协调一致的人际关系;第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宽容别人所犯的错误;第四,在竞赛中要兢兢业业,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从一而终.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使社会责任力的形成.另外,它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驱除懒散,焕发热情,遵守规则,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追逐成就,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