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15 浏览:22828

摘 要: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当下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论文首先阐述了数学学习兴趣的涵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兴趣的教学思考:从生活出发,引发兴趣;直观形象,焕发兴趣;精心设疑,诱发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 键 词: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单调,枯燥,令人望而生畏,闻而却步,是令许多同学头痛的“老大难”.对于现在的数学老师来说,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是重要的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迅速提高.但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就成为最根本也是最艰难的任务.

1.数学学习兴趣的涵义及特点

1.1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儿童的思维或心智活动与成人的不同,儿童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智力发展,并非表现于他的知识在量上有所增加,而是在思维方式上产生了质的变化.而七年级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但是通过渐渐的学习后,他们发现现在所学的知识和小学学习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别,许多东西都变的很抽象化,不像小学的知识一样,从表面就能知道,初中的知识有许多都要层层的推进,才能得到答案.所以现在七年级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信心不足,渐渐的对学习失去兴趣.


1.2数学学习兴趣的涵义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从表现形式上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从系统上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

1.3影响数学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数学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极其复杂的.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学习数学,首先会想到的往往是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它的价值何在,而对此的认识,常常成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教育环境的影响.首先是教师的影响,因为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以其自身的个性品质积极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是同学之间的影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这样一些学生,经过互相了解,发现共同对数学有兴趣,和怀有相同的学习目标及具有相近的个性,因此,他们常在一起学习数学或讨论数学问题,形成了学习中的伙伴.这样一些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学习讨论,相互影响,不仅会对数学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会促进其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由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目的一致,感情融洽,处于情投意合的友谊之中,自然会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再次,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学的好坏,因为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学生.同一门数学,不同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水平、喜欢数学的程度,必然是不一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措施.

2.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考

培养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因素.老师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非常重要,在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习中,笔者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一定思考:

2.1从生活出发,引发兴趣.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开展游戏,交流等一系列寓教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认知世界的目的,利用生活中原型、结合生活经验、创造生活情境.因为生活中的实例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

2.2直观形象,焕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新课改后的教材,注重数学的实用性,比以前更贴近生活,更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利用身边的例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很近.

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他们能在我们周围和直观的发现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离不开数学,从而让他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东西,也有图形上的知识.直观形象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2.3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怎么写作.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在笔者上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就利用了小时候唱的一首欢快的儿歌作为新课的导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等”,诱发学生思考探索得出:“这首儿歌永远也唱不完”.接着引出新的问题问学生:“那我们能不能设法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表示这种规律呢?”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茫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时我紧扣教学实际,设计台阶式问题,如“那我们能不能用字母来代替青蛙数从而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种规律呢?”这时我就让学生按我设计的台阶走,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让他们在其中去发现数学的奥秘,最后引导学生齐唱“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如此导入,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满足了好奇心,成功喜悦油然而生,学习兴趣自然激起,接着紧扣这个引入,举了一个实际例子,例如:根据下面数字找规律填空:

(1)1,2,3,4,(),();

(2)2,4,6,8,(),();

(3)5,-10,15,-20,(),();

(4)2,4,8,16,(),();

(5)1,3,9,27,(),().

根据上面的引入和学生们的思考,学生们很快的就给出了答案,所以,从这里得出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总结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便启发他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还可以运用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